跳至正文

佛珠顆數(佛珠顆數代表的意義)

一般佛珠有多少顆

一般佛珠有多少顆

佛珠的粒數各有其義: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個數;108粒,是表示單純的108種煩惱,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種無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薩乘之階位;27粒的,表示聲聞之27圣賢;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與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經所說十四忍(三賢、十圣加正覺).其余36、18等粒數的佛珠,有的是為了攜帶方便,分108數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則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種神通變化,別無他義.

佛珠一般多少顆

佛珠一般多少顆

佛珠的顆數有著不同的含義:《桑布扎續》與《金剛空行續》等續部中云:“息業為一百,增業為一百零八,懷業為五十,誅業則為六十顆?!痹谕ǔG闆r下,以一百零八顆為宜。(四業,是佛教密法中的四種事業,即:息災法,消除疾病、災害禍患等;增益法,增長財富、壽命、名望、官位等;懷愛法,獲得他人的敬愛;誅殺法,摧伏甚至誅殺怨仇、魔怪。這都是屬于密教的范疇,所以有些東西大多數人不常聽聞或接觸。)佛珠的顆數各本佛經所記戴也有不同, 現舉其中最常引述的供參考: 1. 金剛頂瑜伽佛珠經 1080, 108, 54, 27 顆 2. 木[木患]子經 108 顆 3. 陀羅尼集經 108, 54, 42, 21 顆 4. 數珠功德經 108, 54, 27, 14 顆 5. 文殊儀軌經 1080, 108, 54, 36, 27, 18 顆(注意,這些數目都是不包括母珠、隔珠、弟子珠的) 按「文殊儀軌經」(數珠儀則品) 說法最上品是 1080 顆, 上品 108 顆, 中品 54 顆, 下品 27 顆, 而顆數所代表的意義是歷代祖師為方便教化所說, 而非出自經典所戴, 現將常見的顆數意義簡述如下: 1080 顆 —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 合成為 1080 種煩惱, 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 地獄, 餓鬼, 畜生, 修羅, 人間及天上, 即是六道輪回的世界, 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 即是: 聲聞, 緣覺, 菩薩及佛界。 108 顆 — 表示求正百八三昧, 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 一百零八種煩惱一般說法是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各有苦、樂、舍三受, 合為十八種, 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 合為十八種, 總計三十六種, 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 54 顆 –表示菩薩修行的五十四個階位, 即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種階位, 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及妙覺。 36 顆 –與 108 顆意義相同, 為便于攜帶將 108 顆除三份。 27 顆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賢位, 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 21 顆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顆 –與 108 顆意義相同, 為便于攜帶將 108 顆除六份。 14 顆 — 表示觀音菩薩的十四無畏。 佛珠常附有母珠、數取、記子、記子留等。一般母珠是一顆 (亦有二顆), 母珠又稱達磨珠。數取 (亦叫隔珠, 間珠) 用以分隔一定顆數的佛珠。記子又稱**珠, 是串在母珠之另一端, 多以十顆為一小串, 表示十波羅蜜, 捻珠念佛滿一百零八次時即撥動一記子以為紀數。如在記子之上部另附上透明之小珠 (一般用水晶) 稱為助明、凈明、維摩、補處菩薩。記子留是指每串記子之末端所附的珠子。

佛珠正常應該有幾顆?

佛珠正常應該有幾顆?

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時用以計數和束心的工具。

據藏經記載,最上品的念珠是1080粒,這種念珠,因太長,或供極少數大德高僧和潛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會中作為裝飾,此外極少人使用。上品的念珠為108粒(密宗行者為110粒),中品為54粒,下品為27粒。另有42粒、21粒、14粒及凈土宗的36粒、禪宗的18粒等共9種。 佛教念珠的粒數各有其含義: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個數;108粒,是表示單純的108種煩惱,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種無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乃住、行、向、地等菩薩乘之階位;27粒的,是表示聲聞之27圣賢;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與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是表示仁王經所說的十四忍(三賢、十圣加正覺)。其余36、18等粒數的佛珠,有的是為攜帶方便,分108數的1/3或1/6而已,有的則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種神通變化,別無其他深意。

佛珠、多少顆

108粒

佛珠的顆數是多少?

您數錯了吧?不算佛頭,加格珠應是111顆就對了. 念得時候,格珠不要跳過,直接數就好. 隨喜樓主功德.

佛珠的顆數有什么講究?

佛珠的數目在經典當中的差異很大,共有九種之多。其實,佛珠有不同的顆數,是因為具有著不同的含義,下面就根據普遍流傳的說法,將其不同的含義略述如后:

(一)一百零八顆

是最為常見的數目,是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百八煩惱的內容,有多種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六根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計三十六種,再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如經中所言:

諸菩薩問: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滅中,有陰有集,不知為癡,轉入意地亦如是,識亦如是,是為意三;見好色中色惡色,不自知著不自知滅,有陰有集,乃至觸亦如是;彼經但列六根各六,雖無三世之語,而結云百八,故知是約剎那而為三世也?!廊齻€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二)一千零八十顆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一千零八十種煩惱, “十界”表示整個迷與悟的世界,可分為十個種類:(1)地獄界,(2)餓鬼界,(3)畜生界,(4)修羅界,(5)人間界,(6)天上界,(7)聲聞界,(8)緣覺界,(9)菩薩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中的五十四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指:

(l)信心, (2)念心,

(3)精進心, (4)慧心,

(5)定心, (6)不退心,

(7)護法心, (8)回向心,

(9)戒心, (10)愿心。

十住:

(l)初發心住, (2)治地住,

(3)修行住, (4)生貴住,

(5)具足方便住, (6)正心住,

(7)不退住, (8)童真住,

(9)王子住, (10)灌頂住。

十行:

(1)歡喜行, (2)饒益行,

(3)無恙恨行,(4)無盡行,

(5)離癡亂行,(6)善現行,

(7)無著行, (8)尊重行,

(9)善法行, (10)真實行。

十回向:

(1)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2)不壞回向, (3)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處回向,(5)無盡功德藏回向,

(6)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7)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

(8)如相回向, (9)無縛無著解脫回向,

(10)法界無量回向。

十地:

(l)歡喜地, (2)離垢地,

(3)發光地, (4)焰慧地,

(5)難勝地, (6)現前地,

(7)遠行地, (8)不動地,

(9)善慧地,(10)法云地。

四善根:

指見道以前,現四諦及修行十六行相以達到無漏圣位的四種修行階位,包括:

(l)暖位 (2)頂位 (3)忍位 (4)世第一位。

(四)四十二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已見上文,茲不贅述。

等覺:又作等正覺,即指在內容上與佛相等,而實際修行上比佛略遜一籌者。如欲詳細了解,請參閱(姚秦)鳩摩羅什澤《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受持品》。

妙覺:指覺行圓滿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覺位更斷一品之無明,而得此位。

(五)三十六顆

無確切的含義,通常皆認為是為了便于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顆成三十六顆。其中蘊含有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一百零八顆相同。

(六)二十七顆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學”與第四阿羅漢果的“九無學”。

十八有學指:(1)隨信行者,(2)隨法行者,(3)信解者,(4)見至者,(5)身證者,(6)家家者,(7)一間者,(8)預流向者,(9)預流果者,(l0)一來向者,(l1)一來果者,(12)不還向者,(l3)不還果者,(14)中般者,(15)生般者,(16)有行般者,(17)無行般者,(18)上流般者。

九無學指:(l)退法,(2)思法,(3)護法,(4)安住法,(5)堪達法,(6)不動法,(7)不退法,(8)慧解脫,(9)俱解脫。

(七)二十一顆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二十一個位次, “十地”“五十四顆”一段,“十波羅蜜”見“佛子珠”一段的介紹,茲不贅述。而 “佛果”指達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顆

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塵:(l)色塵、(2)聲塵(3)香塵、(4)味塵、(5)觸塵(6)法塵、六識:l)眼識、2)耳識、3)鼻識、4)舌識、5)身識、6)意識。

佛珠手鏈有多少顆珠?代表著什么含義?

一百零八顆:是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百八煩惱的內容,有多種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六根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計三十六種,再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 根據藏經的記載,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這種佛珠因為太長,只供極少數大德高僧和潛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會中作為裝飾,此外極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為108粒(密宗行者為110粒),中品為54粒,其余有42粒、21粒、14粒及凈土宗的36粒、禪宗的18粒等。 佛珠的粒數各有其義: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個數;108粒,是表示單純的108種煩惱,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種無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薩乘之階位;27粒的,表示聲聞之27圣賢;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與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經所說十四忍(三賢、十圣加正覺)。其余36、18等粒數的佛珠,有的是為了攜帶方便,分108數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則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種神通變化,別無他義。 念珠是佛教的一種用物,是念佛號或經咒時用以計數的工具,所以也稱“佛珠”或“數珠”。 通常用香木車成小圓粒,貫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瑪瑙制作的。 一般的念珠粒數有14顆、18顆、21顆、27顆、36顆、42顆、54顆、108顆、1080顆之分。據說,世間有很多煩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撥一珠,就可解除煩惱。因為念佛時,要排除一切雜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凈,所以念珠也稱“清心珠”。佛教所謂“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現代人們作為玩玉或藏玉,甚至作為一種時尚,雖不是信佛,也可將玉佛珠作為普通玉器藏玩,這樣不妨考慮選擇和田白玉或和田青玉佛珠,其質地細膩,油潤爽滑。翡翠料的佛珠雖然光澤漂亮,質地硬,可反復的把玩天久容易“生毛”,失去原有神韻,故不如和田玉料的佛珠的越玩越“活”之優勢。佛珠的經常反復把玩,使你手、腦、心并用,修身養性,有益健康,其樂自得。

佛珠手鏈有多少顆珠子

佛珠的數目在經典當中的差異很大,共有九種之多。其實,佛珠有不同的顆數,是因為具有著不同的含義,下面就根據普遍流傳的說法,將其不同的含義略述如后: (一)一百零八顆 是最為常見的數目,是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百八煩惱的內容,有多種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六根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計三十六種,再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如經中所言: 諸菩薩問: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滅中,有陰有集,不知為癡,轉入意地亦如是,識亦如是,是為意三;見好色中色惡色,不自知著不自知滅,有陰有集,乃至觸亦如是;彼經但列六根各六,雖無三世之語,而結云百八,故知是約剎那而為三世也?!廊齻€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二)一千零八十顆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一千零八十種煩惱, “十界”表示整個迷與悟的世界,可分為十個種類:(1)地獄界,(2)餓鬼界,(3)畜生界,(4)修羅界,(5)人間界,(6)天上界,(7)聲聞界,(8)緣覺界,(9)菩薩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中的五十四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指: (l)信心, (2)念心, (3)精進心, (4)慧心, (5)定心, (6)不退心, (7)護法心, (8)回向心, (9)戒心, (10)愿心。 十住: (l)初發心住, (2)治地住, (3)修行住, (4)生貴住, (5)具足方便住, (6)正心住, (7)不退住, (8)童真住, (9)王子住, (10)灌頂住。 十行: (1)歡喜行, (2)饒益行, (3)無恙恨行,(4)無盡行, (5)離癡亂行,(6)善現行, (7)無著行, (8)尊重行, (9)善法行, (10)真實行。 十回向: (1)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2)不壞回向, (3)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處回向,(5)無盡功德藏回向, (6)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7)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 (8)如相回向, (9)無縛無著解脫回向, (10)法界無量回向。 十地: (l)歡喜地, (2)離垢地, (3)發光地, (4)焰慧地, (5)難勝地, (6)現前地, (7)遠行地, (8)不動地, (9)善慧地,(10)法云地。 四善根: 指見道以前,現四諦及修行十六行相以達到無漏圣位的四種修行階位,包括: (l)暖位 (2)頂位 (3)忍位 (4)世第一位。 (四)四十二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已見上文,茲不贅述。 等覺:又作等正覺,即指在內容上與佛相等,而實際修行上比佛略遜一籌者。如欲詳細了解,請參閱(姚秦)鳩摩羅什澤《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受持品》。 妙覺:指覺行圓滿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覺位更斷一品之無明,而得此位。 (五)三十六顆 無確切的含義,通常皆認為是為了便于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顆成三十六顆。其中蘊含有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一百零八顆相同。 (六)二十七顆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學”與第四阿羅漢果的“九無學”。 十八有學指:(1)隨信行者,(2)隨法行者,(3)信解者,(4)見至者,(5)身證者,(6)家家者,(7)一間者,(8)預流向者,(9)預流果者,(l0)一來向者,(l1)一來果者,(12)不還向者,(l3)不還果者,(14)中般者,(15)生般者,(16)有行般者,(17)無行般者,(18)上流般者。 九無學指:(l)退法,(2)思法,(3)護法,(4)安住法,(5)堪達法,(6)不動法,(7)不退法,(8)慧解脫,(9)俱解脫。 (七)二十一顆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二十一個位次, “十地”“五十四顆”一段,“十波羅蜜”見“佛子珠”一段的介紹,茲不贅述。而 “佛果”指達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顆 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塵:(l)色塵、(2)聲塵(3)香塵、(4)味塵、(5)觸塵(6)法塵、六識:l)眼識、2)耳識、3)鼻識、4)舌識、5)身識、6)意識。 (九)十四顆 表示觀音菩薩與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的功德。十四無畏: 1) 使眾生返照自性,獲得解脫,是為無畏。 2) 使眾生旋轉知見,茍遇火難,火不能燒,是為無畏。 3) 使眾生旋轉觀聽,雖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為無畏。 4) 使眾生入于羅剎鬼國,鬼自滅惡,是為無畏。 5) 使眾生六根消復,臨當被害,刀段段折壞,是為無畏。 6) 菩薩明照十方,使眾生不受藥叉、諸幽冥所害,是為無畏。 7) 使眾生不受虛妄聲塵系縛,是為無畏。 8) 使眾生行于險路如行坦途,遇賊不受劫,是為無畏。 9) 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是為無畏。 10) 使懷忿記恨之人不生嗔恚,是為無畏。 11) 使一切昏鈍無善心之人,遠離癡暗,是為無畏。 12) 使無子眾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是為無畏。 13) 使無子眾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是為無畏。 14) 使眾生持觀音名號者所得福德與恒河沙數無異。

佛家的佛珠都有幾顆一串呀?

佛珠的種類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來講,通??煞譃槿N類型:1、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3、掛珠——掛在頸上的佛珠。持珠,多用來記錄念誦佛號或咒語的數目。在經典中說:nbsp;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誦念諸陀羅尼及佛名者,為欲自利及護他人……若欲愿生諸佛凈土者,應當依法受持此珠。[4]這就說明,持用佛珠就是藉以約束身心、幫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己護人,同時還會獲得無量的功德。佩珠,俗稱手串,以十八顆子珠者最為普遍,多以名貴材質或顏色亮麗者為之。時下許多并非信仰佛教的男女,皆以佩帶佛珠為榮,使佛珠儼然成為一種時尚飾品了。在我看來,凡是這些愛戴佛珠的人,皆應看作是深具善根、無始劫來與佛有緣的人。佛陀早有明示:nbsp;若復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誦佛名及陀羅尼,但能手持隨身,行住坐臥,所出言說若善若惡,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諸佛、誦咒無異,獲福無量。[5]掛珠,多采用水晶、瑪瑙、翡翠、珊瑚、密蠟、綠松石等珍貴材料制成,子珠的色澤必須勻凈,要求選用彼此間色彩變化不大、溫潤細膩、光潔晶瑩的好材料制作。同時,子珠的直徑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誤差。在聯綴時,每二十七顆子珠間嵌入一顆隔珠,在母珠的下方還會配有一種編織精美的“中國結”與美玉、翡翠等掛件組合而成的“佛頭穗”。在重要的法會上或大和尚禮佛拈香的時候,這種“佛頭穗”能夠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從而保證在整個佛事活動中儀態莊重。一般來講,掛珠的佩戴要考慮一定的季節性,如夏季應選用那些水晶、瑪瑙、翡翠、珊瑚等寶石類,能夠使人有涼爽貼身的感覺;在冬季里就應選用琥珀、密蠟或果實一類的掛珠為好。此外,尚有一類掛珠是由佛珠衍化而來的,那便是“朝珠”,它是清代官吏特有的一種飾物。朝珠與普通掛珠最大的區別是,朝珠將佛頭穗的樣式改成了由闊絲帶系綴、用銀絲琺瑯裹著、被稱作“背云”的大墜子,而弟子珠也移到了胸前,由三串組成。因近世有仿制朝珠樣式來充當掛珠者,所以在佩戴朝珠樣式的掛珠時,應當注意以胸前的三顆隔珠為中心對稱,將后背的“背云”緊靠后背中心,而三串弟子珠是左側一、右側二的形制,切不可亂掛一氣,有悖禮儀。為了更好地使人了知佛珠的種類,下面介紹一下佛珠各部位的名稱。一串標準的佛珠應該包括母珠、子珠、隔珠(又稱作“數取”)、弟子珠(又稱作“記子”)、記子留和一些飾物組成。母珠,俗稱“三通”或“佛頭”,通常只有一顆,但亦有兩顆的,用以將不同數目的子珠歸結于一處,同時還可以起到連接弟子珠、記子留和一些飾物的作用。舊時的母珠,多會在內部繪有佛像,采用凸透鏡的原理,可以清晰地觀察到里面的佛像,更加使人感受到佛珠作為一種法具的莊嚴。隔珠,又稱作“間隔珠”或“數取”,多用來將子珠平均分隔開。一般來講,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數量可采用一顆至三顆不等。如一百零八顆的佛珠和五十四顆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顆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顆、十八顆的佛珠,則每九顆子珠用一隔珠。弟子珠的體積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顆或二十顆居多,多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顆為一小串,如同算盤一樣,采用十進位,用來計算掐捻過的數目?!笆边@個數目代表了佛教的“十波羅蜜”,即:施、戒、忍、精進、禪定、般若、方便、愿、力、智。[6]記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蛘唢椢?,也可以用線繩結成“中國結”來替代,目的是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數目的子珠串綴而成,子珠數目隨所據經典不同,表征不同的含義,茲列表如下: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佛珠子珠數目在經典中差異很大,共有九種之多。其實,佛珠有不同的顆數,是因為具有不同的含義,下面就根據普遍流傳的說法,將其不同的含義略述如下:(一)一百零八顆是最為常見的數目,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百八煩惱的內容,有多種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六根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計三十六種,再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如經中所言:nbsp;諸菩薩問: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滅中有陰有集,不知為癡,轉入意地亦如是,識亦如是,是為意三。見好色、中色、惡色,不自知

手串多少顆為一串最好?

手串的顆數是由講究的.不同顆數都有內涵在里面,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數目的子珠串綴而成,子珠數目隨所據經典不同,表征不同的含義.12顆:佛學里有著“十二因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14又嫩又紧水又多| 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欧美午夜小视频|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伦理片中文字幕完整视频| www.波多野|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女人与公拘交的视频www| 免费中文字幕在线| 9久热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男人桶女人视频不要下载|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69大陆 | 九九视频精品在线| 黑人巨大白妞出浆| 日韩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免费看插插插视频|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蜜桃视频无码区在线观看| 扒开腿狂躁女人爽出白浆| 噜噜影院无毒不卡| kk4kk免费视频毛片| 波多野结衣大战黑鬼101|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尤物| 91精品免费看| 无码办公室丝袜OL中文字幕| 午夜天堂一区人妻|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 欧美色图亚洲天堂| 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 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 美女裸体a级毛片| 天堂网最新版www| 亚洲午夜成人片| 黄瓜视频有直播的不| 成人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制服| 14小箩洗澡裸体高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