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彩和景泰藍的區別
要這么理解也是可以的. 景泰藍這一詞出現在雍正時期,但其工藝在元代(甚至有一說法在唐代)就有,到明代景泰年間流行,亦稱“銅胎掐絲琺瑯”.它是一種特種工藝品,是用細扁銅絲做線條,在銅制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再將五彩琺瑯點填在花紋內. 從這一說法可以看出,琺瑯彩可以用于銅胎上,也可以用于瓷胎上. 故還有一種說法叫景泰藍琺瑯彩. 可能現代人一談琺瑯彩自然會去想到琺瑯彩瓷器,這是因為康熙到乾隆年間,琺瑯彩瓷器得到很大發展,并且作為宮庭名貴用瓷身份出現,所以非常著名,而導致有一種普遍看法,一捍到琺瑯彩,就會想到是瓷器. 其實這只是一種工藝.也是由琺瑯彩銅器演變而來的:) 不知道我的解釋樓主滿意么?
琺瑯彩景泰藍銅合金是什么
景泰藍這一詞出現在雍正時期,但其工藝在元代(甚至有一說法在唐代)就有,到明代景泰年間流行,亦稱“銅胎掐絲琺瑯”.它是一種特種工藝品,是用細扁銅絲做線條,在銅制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再將五彩琺瑯點填在花紋內. 從這一說法可以看出,琺瑯彩可以用于銅胎上,也可以用于瓷胎上. 故還有一種說法叫景泰藍琺瑯彩. 可能現代人一談琺瑯彩自然會去想到琺瑯彩瓷器,這是因為康熙到乾隆年間,琺瑯彩瓷器得到很大發展,并且作為宮庭名貴用瓷身份出現,所以非常著名,而導致有一種普遍看法,一捍到琺瑯彩,就會想到是瓷器.
銅胎景泰藍瓶子一對 是清代的嗎
景泰藍,銅胎上琺瑯,最好的再明朝景泰一朝,清朝的算康雍乾三朝,民國的景泰藍主要的特點,胎薄,小,所以價格不會很高在1000左右
如何養護銅胎掐絲琺瑯琺瑯景泰藍瓶
擦拭干凈后涂一層防銹油
琺瑯彩和景泰藍有什么區別?
說起景泰藍,知道的人很多,而提到琺瑯彩瓷器,恐怕就很少有人了解。事實上,這兩種器物所采用的原料——琺瑯是相同的,只是制作工藝大相徑庭罷了。琺瑯,是古代琉璃的一種,屬于硼酸玻璃。琺瑯工藝始于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公元6世紀左右),在12-13世紀達到高峰,并向世界各地輸出,相傳早在唐宋時期已經傳入中國。景泰藍,原名“銅胎掐絲琺瑯”,因明朝景泰年間廣泛流行,且當時以富貴華麗的藍色制品最為出色,而習稱“景泰藍”。琺瑯彩瓷器的學名為“瓷胎畫琺瑯”,歷史也比不上景泰藍的悠久,是直至清代才出現的新品種。
清代的皇帝,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人都很愛好瓷器,琺瑯彩瓷就是在康熙時期引進國外琺瑯材料創制的,并一舉成為極名貴的宮廷御用瓷器。當時在我國的歐洲傳教士馬國賢在寫回國的信中,就記載了康熙皇帝熱心于將國外的琺瑯彩品種引進中國的情形。琺瑯彩瓷的制作過程也與其他宮廷用瓷不同,是先在景德鎮用高溫燒成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繪彩,再由造辦處琺瑯作在彩爐中燒成。康熙琺瑯彩瓷全用進口彩料,尤其是其中一種玫瑰紅或胭脂紅色料,因含有微量的黃金而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嬌艷效果。同時,中國傳統彩瓷的彩料都用清水或膠水調和,而琺瑯彩瓷則像西方油畫一樣,以油來調配彩料,使彩繪更具有立體感和層次感。
景泰藍與琺瑯彩的區別
1、胎不同
琺瑯彩可以用于銅胎上,也可以用于瓷胎上。
景泰藍還有銀胎,金胎等;所有的景泰藍都可以叫琺瑯彩,但是不能反過來把琺瑯彩叫景泰藍。
2、工藝不同
制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制胎、再用扁細的銅絲在銅胎上粘出圖案花紋,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料鑲嵌填充在圖案中。這道工序完成后才是反復燒結,磨光鍍金完成,所以也稱作掐絲琺瑯。
琺瑯器也是集金屬制作與琺瑯釉料加工處理為一體的復合性工藝制品。除有掐絲琺瑯器外,根據其在金屬加工工藝和琺瑯釉料具體處理方法上的不同,有畫琺瑯器,透明琺瑯器,錘胎琺瑯器,鏨胎琺瑯器等多個品種。
3、時間不同
景泰藍始于明代景泰,而且初創時只有藍色,所以叫景泰藍。
琺瑯彩繪采用的畫琺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紀中葉歐洲比利時、法國、荷蘭三國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區。15世紀末,法國中西部的里摩居,以其制作內填琺瑯工藝為基礎,發展成畫琺瑯的重鎮,初期制作以宗教為主題的器物,后來逐漸制做成裝飾性的工藝品。
隨著東西貿易交往的頻繁,尤其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臺灣以后,禁海開放,西洋制品開始涌入,西洋琺瑯便由廣州等港口傳入中國,并就地設廠研制,稱之為洋瓷,宮中則稱其為廣琺瑯。
我有一只清代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花瓶,中間有牡丹花,葉子,瓷片由雞血紅,黃,寶石藍,白,綠組成,高…
一般現在生產的景泰藍底座都會有一個收藏編號的,而且是與玉石+24K金+胡桃木底座大膽的嫁接.傳統產品就沒這么復雜了,我就是做這行的,也不敢妄下結論.
特種工藝品景泰藍也叫銅胎掐絲琺瑯,它是哪出產的?
北京 景泰藍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北京是景泰藍技術的發源地,現存最早的景泰藍是元代的產品.最初的景泰藍多為仿古,尤以明朝宣德年間的出產最為精致.到明朝景泰年間,即1450年至1456年,工藝家們找到了一種深藍色的藍釉材料.用這種材料制作的工藝品端莊富麗,沉著大方.這就是今天依然還在使用的“景泰藍”.制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制胎、再用扁細的銅絲在銅胎上粘出圖案花紋,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料鑲嵌填充在圖案中.這道工序完成后才是反復燒結,磨光鍍金.可以說,景泰藍的制作工藝既運用了青銅工藝、又利用了瓷器工藝、同時又大量引進了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的集大成者.
什么是景泰藍?
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瑯”,景泰藍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制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制胎,接著工藝師在上面作畫,再用銅絲在銅胎上根據所畫的圖案粘出相應的花紋,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料鑲嵌在圖案中,最后再經反復燒結,磨光鍍金而成.景泰藍的制作既運用了青銅和瓷器工藝、又溶入了傳統手工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這種銅的琺瑯器創始于明代景泰年間,因初創時只有藍色,故名景泰藍.現代景泰藍已變成了一種工藝品名稱,而不是顏色了.
景泰藍具體是什么?哪里的最有名氣?
景泰藍是一種將各種顏色的琺瑯附在銅胎或是青銅胎上,燒制而成的瑰麗多彩的工藝美術品.“景泰藍”這個名字是一般俗稱的名字,學術上的正式名稱是銅胎掐絲琺瑯. 精美的景泰藍制品必須是色彩潤澤鮮明,胎骨厚重堅實,掏絲整齊勻稱以及鍍金燦爛光亮. 這種工藝技術的原產地有很多說法,大致上應該是從西亞、中亞、波斯、阿拉伯這幾個地區,在元朝時期傳入中國,然后在明朝景泰年間(西元1450年-1456年)大量發展并中國化.現在景泰藍的主要產地是臺灣和中國大陸. 最早產地為北京,到現在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