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水仙什么茶
漳平水仙茶餅屬烏龍茶類的緊壓茶,其制作工藝獨特,在國內屬首創它采自水仙品種. 漳平水仙茶餅原產于漳平市雙洋鎮中村,后發展到漳平市各地.水仙茶餅,又名“紙包茶”,系用水仙品種茶樹鮮葉,按閩北水仙加工工藝并經木模壓造而成的一種方餅形的烏龍茶.是福建名茶中的一種. 漳平水仙茶餅品質特征:外形見方扁平,色澤烏褐油潤,湯色深褐似茶油,滋味醇厚,香氣清高,葉底黃亮顯紅邊
水仙茶是巖茶嗎
武夷巖茶水仙巖茶乃巖茶之精品,雖未有大紅袍盛名,但也是烏龍茶中的精品,目前成為閩北烏龍茶的主要品種,遠銷東南亞,曾在1915年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得金質獎。
說到水仙巖茶,廣受好評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水仙巖茶味醇,茶湯具有顯著的甘(類似甘草的甜味)、鮮(類似熬透的雞湯味)融合的特性,飲用時,口感滑爽,口腔內余味持久,長久揮之不去。
作為武夷巖茶的當家品種之一,水仙茶樹品種屬無性系、大葉、晚生種型,葉片比普通小葉種大一倍以上,葉質肥厚。其條索肥壯,色澤綠褐油潤而帶寶色。香濃辛銳、清長,有獨特的”蘭花香”。茶湯味濃醇厚,喉韻明顯,回甘清爽,湯色濃艷呈橙黃色,葉底軟亮,耐沖泡。
外形條索較一般干茶粗壯,呈油亮蛙皮青或烏褐色。沖泡后,水仙花香較為明顯且悠長,茶湯滋味醇厚。
鳳凰水仙有什么特征
它的主要產區在潮州鳳凰山,是一個有性繁殖的地方性群體品種.小喬木型,中葉種,主干粗壯較疏,較直立或半開展.以水仙品種結合地名而稱為“鳳凰水仙”.鳳凰水仙葉尖有一明顯特點,葉尖端部略有彎曲,或左彎或右彎,狀似鳥嘴,故稱為“鳥嘴茶”.此外,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南宋期間,宋帝昺南逃路經鳳凰山,口渴難忍,這時有彩鳳叼來一束茶枝和并蒂茶果,茶枝助宋帝止渴,茶果繁衍成“宋種”茶樹.因是彩鳳叼來之吻,故又稱為“鳥嘴茶”. 鳳凰單叢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譽.茶條挺直肥大,色澤黃褐呈鱔魚皮色,油潤有光澤.茶湯橙黃清澈,沿茶杯壁會顯現金光圈,葉底肥厚柔軟,邊緣朱紅,葉腹黃亮,味醇爽回甘,具天然花香,香味持久,耐泡度高.
福建閩北水仙茶什么特征、工藝和功效有哪些?
福建閩北水仙茶產于閩北建甌、建陽、南平、順昌縣等地,主產區位于建甌城南南雅一帶,故又名南路水仙、南雅水仙。
【特征】福建閩北水仙茶成茶條索緊結沉重,葉端扭曲,色澤油潤暗沙綠,呈蜻蜓頭,青蛙腿狀;香氣濃郁,具蘭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清澈橙共同,葉底厚軟黃亮,葉緣朱砂經邊或紅占,即三紅七青。
【工藝】福建閩北水仙茶春茶于每年谷雨前后采摘駐芽第三、四葉,經萎調、做青、殺青、揉捻、初焙、包揉、足火等到工序制成毛茶。
【功效】福建閩北水仙茶所含保健物質最顯著的有兩大類,一是咖啡堿;二是酚性物。還含有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咖啡大是強有利的中樞神經興奮劑。
【淵源】閩北產區用福建閩北水仙茶,按閩北烏龍茶采制技術制成的條形烏龍茶,稱武夷水仙。武夷山所種的水仙種,約在光緒年間傳入,福建閩北水仙茶亦被稱水仙或武夷水仙。
大紅袍和水仙有什么區別?二者是什么關系?
1、產地不同
大紅袍:大紅袍,產于福建武夷山,屬烏龍茶,品質優異。中國特種名茶。
水仙:水仙茶是福建茶農創制的名茶,屬于中國茶葉優良品種之一,是福建烏龍茶類中的一種。原產于閩北。
2、來歷不同
大紅袍: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與他喝,病痛即止。
考中狀元之后,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后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狀元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
狀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后飲后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九龍窠(讀 kē)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采制茶葉悉數進貢,不得私匿。
從此,武夷巖茶大紅袍就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貢茶,大紅袍的盛名也被世人傳開。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
水仙:清道光(1821年),小湖鎮(時屬甌寧縣,今建陽市)大湖村便發現有人工培植水仙茶。清道光《甌寧縣志》記述:“水仙茶出禾義里(今小湖鎮),大湖之大山坪。
其地有巖叉山,山上有祝桃仙洞。西乾廠某甲,業茶,樵采于山,偶到洞前,得一木似茶而香,遂移栽園中。及長采下,用造茶法制之,果奇香為諸茶冠。但開花不結籽。
初用插木法,所傳甚難。后因墻傾,將茶壓倒發根,始悟壓茶之法,獲大發達。流通各縣,而西乾之母茶至今猶存,固一奇也。”另有小湖鎮大湖村民傳說清道光年間,蘇氏到鄰村祝墩村巖叉山砍柴,在山頂祝桃洞口發現一株茶樹,并折枝插植成活,并以制烏龍茶工藝采制。
3、品質特征不同
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巖韻”明顯。除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暑、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具有防癌癥、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水仙:水仙茶葉外形肥壯,色澤綠褐油潤而帶寶色,部分葉背呈現沙粒,葉基主脈寬扁明顯,香濃銳,有特有的“蘭花香”,味濃醇厚,喉韻明顯,回甘清爽,湯色濃艷帶深橙黃色,耐沖泡,葉底軟亮,葉緣紅點鮮紅。
水仙茶梗粗壯、節間長、葉張肥厚、含水量高且水分不容易散發。外形條索緊結卷曲,似“拐杖形”、“扁擔形”,毛茶枝梗呈四方梗,色澤烏綠帶黃,似香蕉色,“三節色”明顯;
內質湯色橙黃或金黃清澈,香氣清高細長,蘭花香明顯,滋味清醇爽口透花香,葉底肥厚、軟亮,紅邊顯現,葉張主脈寬、黃、扁。
大紅袍與水仙都是武夷巖茶,屬閩北烏龍茶。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大紅袍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水仙茶
水仙茶是什么茶 水仙茶屬于什么茶
水仙是武夷山巖茶的一種.
水仙怎么養?
冬季水培水仙,溫度、光照、給水是水仙能否開花的三要素。水仙生長要求有充足的陽光;適宜溫度為12℃-15℃;干凈的水。
在水養之前,應先剝去鱗莖球外層干枯的褐色鱗片葉,去掉護根泥和基部的褐色朽根(注意不要碰傷白色的新根)①剝衣:即剝去鱗莖球外面一層褐色表皮。
②切球:在鱗莖球的上半部左、右各1/3處,向下橫切,再向上橫切去2~3層鱗片,同時在芽的左右兩側正中向下縱切一刀,深至球的半腰。操作時要避免碰傷嫩芽,要細細剔除底部老根和泥土。
③浸球:用清水浸泡切好的鱗莖球1~2天,然后將球內流出的膠液沖洗干凈 ,不然會腐爛。
④催芽:浸好的鱗莖球需放在陽光下曝曬,最好放入容器內,覆蓋一層礱糠或棉花。每天澆水一次,(最好用井水或雨水)使礱糠保持溫度和濕度。這時要注意防寒和光照過強,可以適當遮蓋。一周后新芽萌出,便可充分照射陽光。50天左右,花頭竄出,即可取出水仙球沖洗干凈,移栽于水盆中養植。
阿斯匹林助水仙花盛開
用1~2片阿斯匹林藥片,放入水中溶解透,取代水仙花盆中的清水,可使花更壯實茂盛。……
洗凈表面,直立于無排水孔的淺盆中,四周用小石子固定,使其不傾倒。加清水到鱗莖球的2/3處。剛上盆時,每天換一次涼曬過的自來水,開花前可改為2—3天換一次水。
控制開花時間。在光照充足,給水潔凈的條件下,當室內溫度在12℃-15℃時,水仙從浸泡到開花約需40天;室溫在18℃左右,約需30天;室溫在20℃時,只需25天就開花;因此可根據需要確定水仙球的浸泡日期,適時欣賞到清香美麗的水仙花。
養水仙不需任何花肥,只用清水即可。為使水仙生長健壯,白天應拿到陽臺曬太陽。如果想推遲花期,可采取降低水溫的辦法,或者采取傍晚把盆水倒盡,次日清晨,再加清水的做法。此外,如果節前10天看不到飽滿花苞,可采用給水加溫的方法催花,水溫以接近體溫為宜。
只要掌握了水仙養護的條件,就可以“花隨人意開”;否則就會推遲,甚至光長葉不開花。
武夷山水仙有二千年歷史?
閩北水仙始于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年),是閩北較大的優質產品.所用的水仙種,發源于建州甌寧縣(建陽)小湖鄉大湖村的嚴義山祝仙洞.據1939年張天福《水仙母樹志》載:“前八余年,清道光間,有泉州人蘇姓者,業農寄居大湖……一日往對岸義山……經桃子崗祝仙洞下,見樹一,花白,類茶而彌大……試以制烏龍茶法制之,竟香洌甘美……命名曰’祝仙’……當地’祝”水’同音,漸訛為今名—’水仙’矣.” 1929年,《建甌縣志》也載:“查水仙茶出禾義里,大湖之大坪山,其他有嚴義山,山上有祝仙洞”,“甌寧縣六大湖,別有葉粗長名水仙者,以味似水仙花故名……”(見《閩產錄異》),可見水仙栽培歷史約在130年以上.
如何養水仙,具體有什么步驟
水仙花的養殖
據中國花卉介紹:水仙花栽培方法有土栽、沙栽、水栽及雕刻造型。栽培技術要求不高,只要保持溫度在15℃左右,有充足的陽光和勤澆水、常換水,養殖25天-30天就能開花。但要注意幾點:
1.溫度不能超過25℃以上,否則就停止生長進入休眠,造成花苞黃癟,痿干;
2.陽光要充足,否則葉片會長成大蒜葉;
3.用的水要清潔,否則因水變質造成污染爛根。
水仙花生長有特殊的特性,它開花日期可以由人自己決定,如果要求它在春節期間開花,可在春節前20天-300天左右將鱗莖(水仙頭)入盆栽植,入盆后它便開始生長至開花,現介紹幾種養殖的方法:
土栽
土栽的土壤要求用疏松的腐殖土。栽植前將水仙頭外表干枯的鱗莖片剝掉并刮去老根,加腐殖土至盆沿3厘米處。雙手抱盆搖動,使腐殖土緊實,然后將水仙鱗莖盤座落在盆中,再繼續加土約1厘米左右,接著澆透水,然后將花盆放在陰涼處,5天后待鱗莖盤長出根后,將花盆放到有陽光處養殖。土栽澆水要注意見干見濕,即土不干不澆水,一旦澆水就要澆到盆底漏水為止,澆水時間要選在早晚,否則會破壞根的生長。
沙栽
沙栽最好用洗干凈的細沙,盆也要求透氣好的瓦盆,栽植前先將沙裝入盆中,裝至盆沿3厘米處,然后將剝去老莖片和老根的水仙頭坐落,在裝好細沙的花盆中,再加1厘米左右的沙,使水仙頭下莖埋入沙中1厘米左右。然后澆透水放在陰涼處。5天后將它放到有陽光處直到開花為止。用沙栽植水仙頭要天天澆透水,不及時澆水會造成缺水,影響花的根生長。澆水也要求安排在早晚進行。
水栽
水栽前也要將老莖片和老根剝離干凈,然后放入養殖的水仙花盆中,加水至水仙頭下球莖1厘米處左右,放到陰涼處,待鱗莖盤長出根后放到有陽光處到開花。水栽水仙花最好天天換水,一方面防止水變質污染引起爛根,另一方面天天換水,水干凈長出的根也潔白漂亮。
水仙雕刻造型
為了使花葉長勢多姿、優美,需將花頭進行雕刻處理。具體做法是:先將鱗莖外表干枯的鱗片剝掉并刮去老根,然后雕刻。雕刻時先看芽體長勢,將彎勢作為雕刻面,然后用小尖刀在離根盤2厘米處的鱗莖從左至右輕輕橫切一條線,再在左右兩側各切一條豎線,然后逐層剝去橫豎線范圍內的鱗片,同時要挖去各芽體之間的鱗片,直至葉片和淡黃色花葶裸露,這時就可卷曲葉片。接著對花葶進行造型處理,用小刀在花葶上方,花苞下方處從上到下刮一條線或用針對花葶從上到下刺幾針,花葶生長也就發生變態,同樣也往傷口一側彎曲。根據不同造型的要求刮削的程度和位軒也不同。經雕刻造型的水仙頭要及時放入水中浸泡,傷口面朝下,以清除傷口分泌出的粘液,每天換水,浸泡大約2天-3天,待粘液清除干凈,便可取出并用脫脂棉花蓋住鱗盤(根盤)。然后將雕琢面朝上,放入水仙盆中加水放在陰涼處養殖。每天換水一次,保持水質干凈,待鱗盤長出長為1厘米左右的時候,將水仙盆放在有陽光處養殖。記住養殖過程中溫度不要超過20℃,要勤換水,每天換1次,勤噴水,每天噴1次-2次,常日照,這樣培養出的花茂盛,花香,姿態優美。
水仙的水養方法如下:將選購來的水仙鱗莖剝去外皮,去掉根部的護泥和枯根,然后用小刀剝去鱗莖上部3-4層外表皮,使其間的花芽露出,注意剝取時不要損傷花芽。再將鱗莖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第二天擦去切口流出的粘液,再直立放入水仙淺盆中,加水淹沒鱗莖三分之一的為宜。盆中可用石英砂 、鵝卵石等將鱗莖固定。
白天水仙盆要放置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晚上移入室內,并將盆內的水倒掉,以控制葉片徒長。次日晨再加入清水,注意不要移動鱗莖的方向。剛上盆時,水仙可每日換一次水,以后每2-3天換一次,花苞形成后,每周換一次水。水仙在10-15度環境下生長良好,約45天即可開花,花期可保持月余。
水仙水養期間,特別要給予充足的光照,白天要放在向陽處,晚間可放在燈光下。這樣可防止水仙莖葉徒長,而使水仙葉短寬厚、茁壯,葉色濃綠,花開香濃。水養水仙,一般不需要施肥,如有條件,在開花期間稍施一些速效磷、肥,花可開得更好。
溫馨提示:怎樣雕刻蟹爪水仙?
對水仙球進行雕刻造型,是我國傳統藝術手法。經人工雕刻成的蟹爪水仙,葉片和花梗卷曲,似螃蟹爪子,故稱蟹爪水仙。雕刻蟹爪水仙要經過剝鱗片、刻葉苞片、削葉緣、雕花梗四道工序:
(1)剝鱗片:先把水仙花頭上的泥土和枯根刮凈,剝去棕褐色的外皮。在鱗莖2/3或1/2處用刀沿著和底部相平行的弧線切入,逐層剝去上部2/3的鱗片,剝至出葉芽為止。
(2)刻葉苞片:用刀將葉芽兩側鱗瓣和葉苞片一片一片地刻掉,要耐心細致,切勿碰傷葉芽。遇到兩側的葉芽是彎曲的,或兩芽靠得太緊時,可用手指把柔軟的葉芽輕輕支開,再慢慢 把中間的鱗瓣刻去。葉芽外面還包著一層光滑的鱗瓣,要小心剝 ,讓整個葉芽外露。
(3)削葉緣:水仙花的葉片,原來都是筆直生長的,要想使葉片和花梗都長成彎曲的蟹爪狀,就要對其削切。削葉緣時,要用手指從葉芽背向前稍施壓力,使花芽葉芽分離開,然后從裂縫間下刀,從上到下,從外葉到內葉平均地把葉緣削去1/3到2/3。經過刻削的一面組織受傷結疤,生長緩慢,未經刻削的一面仍健壯生長,兩面生長不平衡,就長成向一面彎曲的蟹爪狀葉片了。操作時,不能碰傷葉芽中間的花苞。
(4)雕花梗:花芽的上部是花苞,下部是花梗。雕花梗難度較大,不能碰破花苞。雕花梗時,要從上向下把花梗削去1/4左右的深度。若要花梗向哪個方向彎曲,便削花梗的哪一面。
水仙花側球與主球的雕刻方法相同。雕刻后的鱗莖應將切口朝下,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晝夜,然后洗凈粘液,再置淺水盆中養護。一般經雕刻過的水仙,開花提早,花期縮短。
水仙的養育方法
水仙可盆栽或水養,一般家庭多用水養。
水仙的水養方法如下:將選購來的水仙鱗莖剝去外皮,去掉根部的護泥和枯根,然后用小刀剝去鱗莖上部3-4層外表皮,使其間的花芽露出,注意剝取時不要損傷花芽。再將鱗莖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夜,第二天擦去切口流出的粘液,再直立放入水仙淺盆中,加水淹沒鱗莖三分之一的為宜。盆中可用石英砂 、鵝卵石等將鱗莖固定。
白天水仙盆要放置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晚上移入室內,并將盆內的水倒掉,以控制葉片徒長。次日晨再加入清水,注意不要移動鱗莖的方向。剛上盆時,水仙可每日換一次水,以后每2-3天換一次,花苞形成后,每周換一次水。水仙在10-15度環境下生長良好,約45天即可開花,花期可保持月余。
水仙水養期間,特別要給予充足的光照,白天要放在向陽處,晚間可放在燈光下。這樣可防止水仙莖葉徒長,而使水仙葉短寬厚、茁壯,葉色濃綠,花開香濃。水養水仙,一般不需要施肥,如有條件,在開花期間稍施一些速效磷、肥,花可開得更好。
溫馨提示:怎樣雕刻蟹爪水仙?
對水仙球進行雕刻造型,是我國傳統藝術手法。經人工雕刻成的蟹爪水仙,葉片和花梗卷曲,似螃蟹爪子,故稱蟹爪水仙。雕刻蟹爪水仙要經過剝鱗片、刻葉苞片、削葉緣、雕花梗四道工序:
(1)剝鱗片:先把水仙花頭上的泥土和枯根刮凈,剝去棕褐色的外皮。在鱗莖2/3或1/2處用刀沿著和底部相平行的弧線切入,逐層剝去上部2/3的鱗片,剝至出葉芽為止。
(2)刻葉苞片:用刀將葉芽兩側鱗瓣和葉苞片一片一片地刻掉,要耐心細致,切勿碰傷葉芽。遇到兩側的葉芽是彎曲的,或兩芽靠得太緊時,可用手指把柔軟的葉芽輕輕支開,再慢慢 把中間的鱗瓣刻去。葉芽外面還包著一層光滑的鱗瓣,要小心剝 ,讓整個葉芽外露。
(3)削葉緣:水仙花的葉片,原來都是筆直生長的,要想使葉片和花梗都長成彎曲的蟹爪狀,就要對其削切。削葉緣時,要用手指從葉芽背向前稍施壓力,使花芽葉芽分離開,然后從裂縫間下刀,從上到下,從外葉到內葉平均地把葉緣削去1/3到2/3。經過刻削的一面組織受傷結疤,生長緩慢,未經刻削的一面仍健壯生長,兩面生長不平衡,就長成向一面彎曲的蟹爪狀葉片了。操作時,不能碰傷葉芽中間的花苞。
(4)雕花梗:花芽的上部是花苞,下部是花梗。雕花梗難度較大,不能碰破花苞。雕花梗時,要從上向下把花梗削去1/4左右的深度。若要花梗向哪個方向彎曲,便削花梗的哪一面。
水仙花側球與主球的雕刻方法相同。雕刻后的鱗莖應將切口朝下,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晝夜,然后洗凈粘液,再置淺水盆中養護。一般經雕刻過的水仙,開花提早,花期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