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購買真品鮑魚, 有什么等級之分呢?
鑒別鮑魚等級的一個重要標準是“頭數”.所謂“頭”指的是一司馬斤(約0.6公斤)里有大小均勻的鮑魚多少只,如2頭、3頭、5頭、10頭、20頭等,頭數越少意味著鮑魚的個頭越大,價格也就越貴,因此也有“有錢難買2頭鮑”之說.1頭、2頭的鮑魚屬極品,已很難見到.在眾多鮑魚中以日本網鮑頭數最少,吉品次之,禾麻體積最小,頭數也最多.
鮑魚怎么來區分其質量的好壞?
鮑魚的種類很多,分布也很廣,我國沿海都有鮑魚分布。在北方,以大連及長山島出產較多,出產的都是盤大鮑,它們的個體較大,呈卵球形。在南海出產雜色鮑和耳鮑等,雜色鮑和盤大鮑的形狀相似,但個體較小;耳鮑體形較大,貝殼更像耳朵,它足部的肉最肥厚,平時貝殼不能完全把它包在里面。(1)以色分類青邊飽:唇邊呈綠色,肉質細嫩,味道濃郁,多以冰凍鮑或熬湯之用。黑邊飽:唇邊是黑色,此鮑魚作罐頭成鮮活鮑銷售,肉質香糯粘牙。棕邊鮑:唇邊呈棕色,因其味濃色重成名,多作干鮑之用。 (2)經銷售形式分類干鮑:是經過干制加工程序的鮑魚,其特點是,保存期長,便以運輸,其味道和口感都比鮮鮑好,其制作方法:在把鮑魚捕撈上岸后,立刻由人將鮑魚肉從殼中完整取出,浸泡在鹽水中約半天,接著以冷熱水交復清洗,再加入鹽水煮上,之后便以炭火烘烤至干,再置於太陽下曬制,到達一走的程度后,移至陰涼處風干,就此反復這兩個動作,至少一個月的時間方能完成,所以鮑魚的干制過程的重點:便是在去殼、清洗、煮熟與曝曬等過程,而這又直接影響干鮑魚的品質。冰凍鮮鮑:是指將新鮮鮑魚去殼處理后,急速冷凍制作而成,市面上的冷凍鮑魚則部份是己死的鮑魚來制作,且化冰后會破壞肉質組織織和重量減少。因此對鮑魚的品質較難掌握。鮮鮑:是指新鮮活鮑魚,是以存活的狀態直接烹調食用的鮑魚。罐頭鮑魚:又稱湯鮑,因罐中有湯汁則命名,其是將新鮮活鮑魚經處理后立即裝罐以保持穩定的品質。操作程式:去殼清洗,加入鹽水,真空裝罐再高溫殺菌烹煮等加工程式。因其食用簡單不需烹煮,只須加熱即可(家庭用)。另處有一種與罐頭鮑魚相似的真空復合塑膠袋裝鮑魚,透明可見,便於清費者選購(可保存約兩年)。 (3)以產地分類日本干鮑:日本出產的三種鮑魚:網鮑,吉品鮑,禾麻鮑,最負盛名,有鮑中之王之稱。日本號稱鮑魚皇國,制作鮑魚的技術相當精湛。網鮑:出產於日本青森縣,是鮑中頂級絕品,原產於日本千葉縣,后因海水污染,現以青森縣出產的品質較佳,其外形橢圓呈咖啡色,鮑邊細小,鮑忱呈珠粒狀,烹制起來柔軟稔滑,色澤金黃,香味濃郁鮮美,用刀橫切便能看到鮑身帶有網狀花紋,故稱網鮑。由世界鮑魚名師之一,天王師傅花谷一手曬制。吉品鮑:出產於日本巖手縣,由另一位鮑魚名師平田五郎制作,此鮑魚個頭較小(略小),形如元寶,鮑枕邊高豎,色澤灰淡,吃起來濃香爽口。禾麻鮑:出產於日本青森縣大間歧,由鮑魚老師熊發師傅制作,此種鮑魚個頭最小,身上左右均有兩個孔,是因為其生長在巖石縫隙中,漁民用勾子捕捉及用海草穿吊曬干所至。然而這些也成為“禾麻”的標識。禾麻鮑肉質嫩滑,香味濃厚。與前兩者構成世界“三大名鮑”。南非干鮑:出產於南非,其品質是僅次於日本干鮑的世界最好的干鮑,不論從形體、肉質,還是口感及香味都與日本干鮑相接近,而且價錢比日本干鮑要便宜得多,是食家們比較青睞的佳肴。另外,中國、歐洲、加拿大、美國、中東、澳洲等地區有鮑魚的出產,但其品質是不能與日本、南非的鮑魚相比的。
鮑魚是發物嗎 是寒性食物嗎
鮑魚是發物, 不屬于寒性食物。
發物按其來源可分為以下幾類:
1、食用菌類 主要有蘑菇、香菇等,過食這類食物易致動風升陽,觸發肝陽頭痛、肝風眩暈等宿疾,此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
2、海腥類 主要有帶魚、黃魚、鯧魚、蚌肉、蝦、螃蟹等水產品,這類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對于體質過敏者,易誘發過敏性疾病發作如哮喘、蕁麻疹癥,同時,也易催發瘡瘍腫毒等皮膚疾病。
3、蔬菜類 主要有竹筍、芥菜、南瓜、菠菜等,這類食物易誘發皮膚瘡瘍腫毒。
4、果品類 主要有桃子、杏、銀杏、花生、芒果、楊梅、櫻桃、荔枝、甜瓜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熱,發癰、瘡、疽、癤、蟲疳諸患,多食杏生癰癤,傷筋骨。
5、禽畜類 主要有公雞、雞頭、豬頭肉、鵝肉、雞翅、雞爪、驢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鵝蛋、鴨蛋等。
常見的海鮮類食物中,絕大部分的海產品都是寒性的,但是鮑魚確是極少數屬于溫性,性平的食物。
擴展資料:
“發物”泛指辛辣、燥熱、生冷、肥甘厚味的食物,包括帶魚、鯉魚、蛤蜊、螃蟹、蝦、羊肉、香菜、芒果、荔枝、楊梅等。是否忌食,要因人、因病、因治法而異。
因人而異。肥胖痰濕體質,忌食肥甘厚膩以免助濕生痰;虛寒或陰盛體質應忌食生冷,防止寒邪積聚體內,損傷陽氣;虛熱或陽亢體質則忌食羊肉狗肉及煎炒油炸等辛辣溫熱食物,以免傷陰動火;濕熱體質忌食煙酒,少食辛辣之品,避免助濕生熱。
因病而異。病位居上,如頭頸部腫瘤、肺癌、食管癌等忌服辛辣溫燥之品,如煙酒、檳榔、羊肉、狗肉等,因人體上部居陽位,溫燥之品動生熱動火;病位居下,如腸癌、婦科腫瘤等忌食生冷肥甘厚味等,因下腹部居陰位,生冷肥膩易傷陽助濕。伴有出血者,需要忌服辛辣溫燥,因其助陽化熱加重出血。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發物
百度百科-鮑魚
人民網-是不是“發物”,因人而異
現在的鮑魚市場價是多少錢一斤
澳洲鮮鮑 300元 個;日本吉賓鮑和網鮑,這兩種鮑魚要到香港和日本才吃得到.三-十萬一個. 大連鮑 128一斤(含25個左右);南非干鮑五頭的 400左右,一頭的3700.(五頭就是 五個是一斤,一頭就是 1個是一斤). 祝你好運,祝你發財!
鮮鮑魚要怎樣制成干貨
曬干鮑之前,必須要將鮑魚從殼中取出。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生剝法,即用特制的鏟刀(用竹片制成)將鮑魚從殼中鏟出。第二種是熟剝法,即用75攝氏度的熱水沖入鮑魚殼之中(水溫不宜過熱,否則會弄曝表面皮膜而影響賣相),讓其燙死,繼而趁熱將鮑魚取出。這里的熱水又可分為“咸水”和“淡水”,前者曬干的稱“咸干鮑”,后者曬干的稱“淡干鮑”。
鮑魚取出后,開始刷洗工序。
鮑魚在鮮活時,外表會有一層黝黑的膠質,用手撫摸感覺十分柔軟。這是因為鮑魚是生長在水底,卻不會游泳,移動時只能靠上下足觸覺與腹部的收縮所產生的推力匍匐滑行。因此外表黝黑的膠質,就是為減少摩擦而分泌出來的。假若鮑魚身亡,這種黝黑膠質就會褪去,肉質便會呈現雪白的色澤。所以,行內稱不新鮮的鮑魚味“白板鮑魚”,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就得要用牙刷細心的將黝黑的膠質刷去。接下來就是預熟的工序。
對于這個工序,有人稱作“煮”,有人稱作“煠”,其實都是不正確的,應稱作“醞”。這一原理十分適合鮑魚加工。因為鮑魚外膜很薄,稍有不慎就會弄曝,售價就會大打折扣。“醞”就是賦予一個合理的溫度,去保證鮑魚的外形的完整。由于“醞”的溫度屬陰,即俗稱的“文火”狀態,又對硬實的肉質有著無形的破壞力。同時“醞”又賦予充足的時間,讓亞硝酸鈉從容地滲入到鮑魚的全身。基于這種原因,所以只有“醞”適合對鮑魚進行加工,其它都不適合。
將鮑魚放在瓦缸內,注入5倍量的清水(可用海水或井水)。再投入亞硝酸鈉拌勻。然后加熱。加熱時,火力不宜瞬間變大或過猛,這樣才能體現出什么叫“醞”及“醞”的精髓。水微滾數分鐘后,就將水溫基本上保持在95攝氏度左右,直至鮑魚被“醞”熟“炊”焾為止。大約需要兩三個鐘頭,視乎鮑魚的大小而定。
鮑魚“醞”熟“炊”焾后,下面就到了要預曬的工序。
這個工序的目的是將鮑魚表面的水分稍微曬干,并定好型。最適宜在早上10時至11時及下午4時至5時進行。將鮑魚鋪在草席上(鋪在草席上有很大的好處,因為鮑魚的水分會被草席吸去,在陽光的照射下,這些水分就會產生“回蒸”的效果,不至于讓陽光一下子將鮑魚曬干,從而讓鮑魚有一個良好的發酵環境)。先曬鮑魚的平滑無珠的一面,半小時后,將鮑魚翻轉,再曬1個半小時。其余時間放在陰涼通風處。如此反復曬三四天的日服曬夜藏晾,鮑魚曬至半干,就應轉入下一個程序。
這個工序叫修剪,就是趁鮑魚還未干透,用剪刀將內臟及頭嘴剪去,并且略微修理一下邊緣。
之后的工序就是招牌工序。
通常而言,這個時候不再需要“回蒸”的效果了,所以鮑魚只要放在竹格上吹曬即可。用這種方法吹曬的鮑魚,時常有網格或席印在鮑魚的表面,所以,行中稱之為“網鮑”。其實這源于干制鮑魚最通行及普遍的做法。
亦會有人用銀針引線,從頭部插入穿出,明線壓在鮑魚的肉枕(右殼肌)上,再從尾部插入穿出來吊起風干的。這種做法,后來傳到日本巖手縣的平田五良家族。行中稱這種鮑魚為“吉品鮑”或“吉濱鮑”。用這種穿曬法吹干的鮑魚,外形有點像中國古時的元寶,最為美觀。所以,有人懷疑是不是漢語“極品”的訛音。
再有就是以鮑魚頭尾為縱坐標,再依此縱坐標的75度角,用銀針引線,線穿過鮑魚肉而出再吊起風干的。這種做法,后來傳到日本的青森縣的大間埠。因大間埠音譯為“柯馬”,所以行中稱為“窩麻鮑”或者“禾麻鮑”。
如今,曬鮑業會將鮑魚分類風干。將體長100毫米以上的鮑魚曬成“網鮑”,將體長80毫米至100毫米以下的鮑魚曬成“吉品鮑”,將體長50毫米以上80毫米以下的鮑魚曬成“窩麻鮑”。而體長50毫米以下者按“網鮑”的方法曬干,但不稱為“網鮑”,而是稱之為“鮑魚仔”,不入流。
到了這個時期曬鮑,不宜在太陽底下直曬,應在樹蔭底下風吹(直曬反而失去發酵的香味,而且肉質會變得硬邦邦的),此時的氣溫是15~20攝氏度及濕度85%最為適宜。晚間用潮濕的麻布蓋好。如此反復日吹曬夜藏晾約2個月之后,干鮑魚才總算叫做曬成。但最佳食用日子最好要待3年以上。因為這樣才可以讓鮑魚肉心發生酵變而呈現“溏心”。
這才是啖吃鮑魚的最高境界,世間凡物,無可比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