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面條什么樣的湯底好做面?
超市中有賣牛骨和豬大骨湯料,很方便味道也不錯,可以用作面條湯.自己再放些青菜和肉片.可以與拉面館里做的一比了,這道面完全沒有加到雞精,但吃起來鮮美無比。竅門就在它的湯底了,而它的湯底做起來也非常的簡單。只要用我們平時準備丟掉的蝦頭和蝦殼,就能輕輕松松的做出美味高湯了。上面加的菜是鹵蛋,蝦仁和肉燥,蔥花,及一些泡椒碎。鹵肉燥可以一次多做一些,除了淋面還可以拌飯吃。
材料:五花豬肉300克 紅蔥頭4個 鮮蝦250克 豆芽菜20克 熟雞蛋2個 面條250克 蔥花1小匙 鹵肉調味料:料酒1小匙 冰糖5克 蠔油1大匙 老抽1/4小匙 生抽2大匙 豬皮1塊(可以讓肉汁更濃稠)湯調味料:鹽1/2小匙 白胡椒粉1/4小匙 1.豬肉切小丁后粗斬成肉餡,紅蔥頭切片。
2.鍋內1大匙油,冷油放入紅蔥頭片爆至金黃色。
3.加入豬肉餡,小火煸炒約5分鐘至出油。
4.將豬肉餡裝入小鍋內,放入熟雞蛋及所有調味料,清水250ml
5.用中火煮開后,轉小火加蓋煮約25-30分鐘,至肉剩少量湯汁。
6.鮮蝦去頭,去殼(備用)蝦仁洗凈備用。
7.鍋內1小匙油,冷油放入蝦頭及蝦殼,姜片炒至變色。
8.注入清水500ml,煮至湯色轉微白。撇去泡沫,加入鹽,白胡椒粉調味。
9.鍋內放少量鹽,燒開水,放入面條,中途加3次冷水煮至熟,撈起備用。
10.剩下的面湯,分別將蝦仁,豆芽菜燙熟即可。
11.最后將面條放入蝦高湯,擺蝦仁,豆芽菜,鹵蛋切半,淋上鹵肉燥即可。制作心得:
1.做鹵肉燥時,肉不要切的太碎,要有顆粒的口感才好吃。
求雞湯面菜譜
雞湯面
雞湯面是很好吃的簡單主食,怎么沒人寫呢。我先啦。
一:
1.雞湯:
雞湯面最重要的就是雞湯啦,好的雞湯當然要用好的雞。最好的雞就是小時候外婆養的走地雞,不是養殖場那種機械化養出來的雞。如果認為太奢侈了,可以選擇不是很肥的雞。把雞清理干凈下水煮一到兩個鐘頭就OK了。煮的時候可以放些大料。要是不喜歡大料的,可以放一些蔥段,姜段和幾顆花椒。
2.面
面的種類有很多。就家庭來說用一般的掛面就可以了。有條件的也可以用手工搟出來的面。把面放到水中煮,等到煮開后往鍋里澆上一小碗水,再煮到水開就OK了。[個人秘籍:把熱的面條放到冷水里浸一下,面條會很Q的喔!]
3.個人認為把面和湯要分開煮比較好,這樣湯才會不有面味。
二:
冬天吃雞湯面最美味了,有進補的效果。夏天還是少吃,容易補到流鼻血。哈哈,開玩笑的啦。
香菇雞湯面
材料介紹:
細面條400克(最好選擇經煮不糊湯的),雞胸脯肉400克,胡蘿卜1根,醬油4茶匙,鹽適量,香菇4個,蔥半捆。
菜式典故或創意:
煮的食物其水溶性維生素及礦物質都已溶于湯中,便于人體吸收。
制作方法:
1、雞肉洗凈。鍋中放溫水,入雞肉,加鹽,略煮熟,盛出。在另一個鍋中把水煮開,加鹽,入面條煮熟。
2、胡蘿卜去皮,洗凈,切片,放入過濾過的雞肉湯中煮熟。雞湯加鹽和少許醬油調味。香菇入油鍋略煎(每一面各幾分鐘)。
3、將煮熟的面條盛入碗中,把胡蘿卜片和切成片的雞胸脯肉擺在面條上,淋上熱雞湯,再點綴上蔥和煎好的香菇即可。
注:如果不喜歡太清淡的口味,可以把雞肉略煎一煎再煮,或在湯里加入胡椒粉等調料。
可以用花型模具將胡蘿卜刻成花的形狀,這樣就色香味俱全了。
也可以用其它菌類代替香菇,如牛肝菌等,同樣很鮮美。
油條是怎么做的呀
精華知識 油條應該怎么做? [ 標簽:油條 ] 人氣:24解決時間:2009-04-09 00:21 精華知識問問推薦的網友答案制作油條 原料:發粉一湯匙,蘇打一湯匙,鹽一湯匙或1.5湯匙,面大約600克,水300ml。 制法: (1)發粉,蘇打,鹽,加入清水略微攪拌使溶解,加入面粉調勻,和成面團,醒10-15分鐘,將面自四周圍拉起向中央柔和,使之滑潤,面團抹油,再醒20- 30 分鐘,將面再拉一次,抹油,如此再2,3次,面就變的非常滑潤了,表面細膩的象絲綢一般。面擱置最少四個小時,就可以使用了。 (2)將面分成幾大快,先拿出一塊,案板抹油,將面搟成7.8公分寬,0.3-0.5公分厚的長條,拿濕布蓋著,醒10-15分鐘,切成二個手指寬的條,二條重疊,用筷子在中間壓一下,用手指捏著二端拉長,紐一下,放在熱油鍋里,用筷子撥動油條,使它不停翻滾,這樣油條才會發大(二端最好用力捏緊,否則炸的時候會分開)。 (3)油一定要熱,最佳程度是放入油條后,它很快就浮起來,否則油條不發。 面非常有彈性,如果搟不開,可以稍等一下,再搟。如果鍋不夠大,可把切好后已重疊的條切成二段,再炸。(如果炸油餅,把面揪成劑子,搟圓,用刀在中間劃二道,發入鍋里炸。) 特點:油條是面粉加小蘇打或鹼面、搟、鹽溶液加水,合成軟面團,反復揉搓均勻,餳2小時,搟成片,切長條。取兩條擰在一起下油鍋。炸時,要用長筷子不斷翻轉油條,待色澤金黃時撈出,外脆里軟,咸香可口。 與油條相似的品種就是油餅。其制法與口味皆與油條相似,只是外形搟成餅狀。油餅、油條、豆漿、燒餅是北京早點傳統小吃品種
玻璃是怎樣煉成的
燒出來的
誰有玻璃的基本知識?
1、 玻璃的起源
3000多年前,一艘歐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晶體礦物“天然蘇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擱淺了。 于是船員們紛紛登上沙灘。有的船員還抬來大鍋,搬來木柴,并用幾塊“天然蘇打”作為大鍋的支架,在沙灘上做起飯來。船員們吃完飯,潮水開始上漲了。他們正準備收拾一下登船繼續航行時,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來看啊,鍋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瑩明亮、閃閃發光的東西!” 船員們把這些閃爍光芒的東西,帶到船上仔細研究起來。他們發現,這些亮晶晶的東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蘇打。原來,這些閃光的東西,是他們做飯時用來做鍋的支架的天然蘇打,在火焰的作用下,與沙灘上的石英砂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晶體,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來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種特制的爐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發了一筆大財。
大約在4世紀,羅馬人開始把玻璃應用在門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我國的玻璃制造技術決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產玻璃!” 就這樣,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生產玻璃,他們在一生當中不準離開這座孤島。
1688年,一名叫納夫的人發明了制作大塊玻璃的工藝,從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古羅馬普林尼的《自然史》記載
2、 什么是玻璃
玻璃是一種透明、透光的產品,是以石英砂、純堿、長石和石灰石等為主要原料,經熔融、成型、冷卻固化而成的非結晶無機材料。目前國際上流行的平板玻璃品種根據加工方法主要有浮法玻璃和引上玻璃(也稱再生玻璃、格法玻璃、壓花玻璃等等)兩種,引上玻璃與浮法玻璃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在于成型工藝之間的區別,在原材料成分上并沒有大的區別。引上玻璃是將各種原材料經過高溫熔化后,經過成型槽將玻璃通過引上工藝制作而成;浮法玻璃是將玻璃液體經過錫槽在純金屬錫的表面攤平,由于是在液體表面漂浮成型,所以叫浮法玻璃。由于成型工藝存在區別,加上浮法玻璃是在液體表面流過成型以及浮法玻璃的退火工藝控制嚴格,所以玻璃表面平整度好、表面光潔度較平板玻璃好以及內部應力均勻,便于二次加工;由于引上玻璃的表面缺陷較多,韌性差等原因現在在國際上已經被淘汰,但在我國河北沙河等地還有生產。目前國家標準對浮法玻璃的質量按照產品的用途進行了質量分級,共分為制鏡級、汽車級和建筑級三個級別,級別不同質量也不一樣。
3、玻璃材料的質量鑒定
玻璃的檢驗外觀質量主要是檢查平整度,觀察有無氣泡、夾雜物、劃傷、線道和霧斑等質量缺陷,存在此類缺陷的玻璃,在使用中會發生變形,降低玻璃的透明度、機械強度和玻璃的熱穩定性,工程上不宜選用。由于玻璃是透明物體,在挑選時經過目測,基本就能鑒別出質量好壞。.玻璃加工制品的檢驗,除按平板玻璃的要求檢測外,還應檢驗其加工質量,檢測規格尺寸是否標準、加工精度及圖案清晰度等是否符合要求,同時邊部不允許有殘缺。
4、 裁切、鉆孔等常識
(1) 工藝玻璃在裁切時,應在光面進行裁切;
(2) 工藝玻璃鉆孔,應從酸蝕面向光面鉆孔,鏡子應先從背漆面向鏡面方向鉆孔;
(3) 和客戶溝通基本達到購買意向時,和客戶確定客戶地址、聯系方式、所住樓層、以及產品所需要的特殊加工需求,便于對產品進行其他額外費用的核定;
5、 玻璃運送常識
(1) 玻璃搬運過程中最好使用立放的方式進行運送,大版玻璃嚴禁平端,防止破裂;
(2)需要立式運輸的,應采用木箱裝,并做好減震、減壓的防護;單件運輸時,也必須栓接牢固,加減震、減壓的襯墊必須用較厚的軟墊墊住底邊,防止暴邊等;
(3)玻璃搬運過程中,搬運工人需戴手套進行搬運;
(4)車輛的行駕也應該注意保持穩定和中慢速。
(5)玻璃板材應立放儲存,玻璃磚堆垛存放時,應不超過其承重能力。
6、 玻璃日常保養常識
(1) 維護工藝玻璃衛生的方式和方法
A. 大面積清洗玻璃樣品:通過清洗機進行玻璃衛生維護;
B. 玻璃樣品日常維護:哈氣后麂皮搽拭;對于較臟的玻璃,先用玻璃清洗劑最好用安利的透立濃縮玻璃清潔劑,稀釋后噴到玻璃上用濕毛巾擦后迅速用質量好的干毛巾(不能掉毛)擦拭即可除掉。
C. 樣品玻璃不要天天用濕布或玻璃清潔劑擦拭,每天僅用干毛巾擦拭即可,半月徹底擦拭一次,半年左右進行更換最好,這樣可以減少玻璃污染,樣品也就最符合我們的展示效果。
D. 對于使用憎水膜處理的樣品玻璃,嚴禁使用腐蝕性化學制品進行清洗;
E. 嚴禁用尖銳物品對玻璃樣品進行刮搽,尤其彩漆玻璃系列;
(2) 拆卸玻璃樣品常識
A. 拆卸樣品玻璃時一定要帶上手套,嚴防劃傷!
B.拆卸樣品玻璃時用力要勻,嚴禁強行拆卸;
7、 市場上主要玻璃分類
(1) 中空玻璃是由兩層或兩層以上普通平板玻璃所構成。四周用高強度、高氣密,性復合粘結劑,將兩片或多片玻璃與密封條、玻璃條粘接密封,中間充入干燥氣體,框內充以干燥劑,以保證玻璃片間空氣的干燥度。其特性,因留有一定的空腔,而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隔音等性能。主要用于采暖、空調、消聲設施的外層玻璃裝飾。其光學性能、導熱系數、隔音系數均應符合國家標準。
(2) 鋼化玻璃 是將玻璃加熱到接近玻璃軟化溫度(600—650℃),經迅速冷卻或用化學方法鋼化處理所得的玻璃制品。它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耐熱震性能。 原片玻璃經過鋼化爐熱處理后,改善了結構性能,使其強度提高3~5倍,可承受一定能量的外來撞擊或溫差變化而不破碎。即使破碎,也是整塊玻璃碎成類似蜂窩狀鈍角小顆粒,不易傷人,從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鋼化玻璃不能切割,需要在鋼化前切好尺寸,且有“自爆”特性。根據用途不同,鋼化玻璃又可分為全鋼化玻璃、半鋼化玻璃、區域鋼化玻璃、平鋼化玻璃、彎鋼化玻璃等多種類型。適用范圍:玻璃門、高級建筑玻璃幕墻、自動扶梯圍欄、電話亭及展示柜。
(3) 夾層玻璃也稱夾膠玻璃 他是兩片或數片浮法玻璃中間夾以強韌PVB(乙烯聚合物丁酸鹽)膠膜,經熱壓機壓合并盡可能地排出中間空氣,然后放入高壓蒸汽釜內利用高溫高壓將殘余的少量空氣溶入膠膜而成。這種玻璃所具有的安全可靠的特性體現在由PVB中間膜緊密粘合而成的玻璃不易因撞擊而破碎,即使受外力作用破碎,仍保持碎片與中間膜的粘連,不會從高處掉落;另外,PVB具有很強的韌性、不易被撞擊物體穿透
(4) 鍍膜玻璃 鍍膜玻璃是在玻璃表面涂鍍一層或多層金屬、合金或金屬化合物薄膜,以改變玻璃的光學性能,滿足某種特定要求。
(5) 熱熔玻璃是采用特制熱熔爐,以平板玻璃和無機色料等作為主要原料,設定特定的加熱程序和退火曲線,在加熱到玻璃軟化點以上,經特制成型模模壓成型后退火而成,必要的話,再進行雕刻、鉆孔、修裁等后道工序加工
(6) 噴砂玻璃:噴砂玻璃包括噴花玻璃和砂雕玻璃,它是以水混合金剛砂,高壓噴射在玻璃表面,以此對其打磨的一種工藝
(7) 蒙砂玻璃也稱乳化玻璃: 通過浸泡,以化學藥劑對其表面進行腐蝕的生產工藝(配合絲網印刷,可以在玻璃表面做畫)
有誰知道拉面的制作方法
(一)選料 選料對拉面制作極為重要,根據甘肅的資源條件,業內人士經過多年的探索總結,在選料上有這樣一句俗話:甘南的牦牛永登的面,皋蘭的蓬灰甘谷的線(辣椒)。由于蓬灰現在已得到改造,使用的是速溶蓬灰拉面劑,因此,重點對其它三項進行簡要概述。 甘南的牦牛肉:甘南藏族自治州海拔高,天然草場無污染,甘南牦牛四肢粗短、耐寒、牦牛肉肉質鮮紅、鮮嫩、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味鮮美而純厚,加以適量草果、桂皮、丁香、三奈、茴香、姜皮、花椒等煮后,湯味純香而悠長,口味甚佳。蘭州牛肉拉面煮肉制湯技術十分關鍵。 永登的面:蘭州市永登縣優良麥種“和尚頭”磨成的面粉面筋值量高,色白微帶黃,面條進口筋斗、稍發脆、面香而口感甚佳。面條在湯內浸泡時,面條緊而湯不渾。由于“和尚頭”產量較低、市場需求量大,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現多選用高筋面粉,如塞北雪和牛肉面專用粉。 甘谷的線:是指甘肅省甘谷縣盛產的一種細而長的線辣椒,該辣椒經曬干后,壓磨成的辣椒粉色艷紅、含油脂、味辣而香,制成的辣油辣味純厚、色澤紅亮。 (二)拉面的制作 1.拉面制作的工藝流程 和面→餳面→加拉面劑折搋面→溜條→下劑→拉面→煮面 2.操作要點 (1)和面(選用高筋面) 拉面油就選用一級精練菜籽油。 配比:面粉 500克鹽 4克 拉面劑2% 水250–300克 和面的水應根據季節確定水溫,夏季水溫要低,約10度左右,春秋季18度左右,冬季25度左右。只有在特定水溫下,面粉中所含蛋白質才不發生變形,生成較多的面筋網絡;則淀粉也不發生糊化,充實在面筋網絡之間。夏季調制時,因為氣溫較高,即使使用冷水,面團筋力也會下降。遇到這種情況,可適當加點鹽,因為鹽能增強面筋的強度和彈性,并使面團組織致密。拉面劑建議選用蘭州大學力司化工廠出品的速溶蓬灰拉面劑,該產品與傳統蓬灰相比,有拉面不易斷條,面質更“筋”,不含有這的氰、砷、鉛等物質,具有速容的優點。使用時用溫熱水化開,并涼晾(每500克拉面劑加水2500克,可拉面粉75——90千克)。 首先將拉面劑放容器里加少量水融化備用,將面粉倒案板上,同時均勻把鹽散在面粉上,也可用盆,中間扒一抗,倒入水,500克面分用水約250克至300克(面粉筋度不同,含水量不同,用水量不同)。第一次用水量約為總量的70%。操作時應由里向外,從下向上抄拌均勻,拌成梭狀(雪片狀)。拌成梭狀后需淋水繼續和同(也可一點點加水和成梭狀,然后再把梭狀面料淋水和在一起),第二次淋水約占總用量的20%,另外10%的水應根據面團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和面時采用搗、揣、登、揉等手法,搗是用手掌或拳撞壓面團;揣是兩時用掌或拳交叉搗壓面團;登是用手握成虎爪形,抓上面團向前推搗;揉是用手來回搓或擦,把面調和成團。和面主要就是需要搗面,雙拳(同時沾拉面劑水,但要注意把水完全打到面里)擊打面團,非常關鍵的是當面團打扁后再將面疊合時一定要朝著一個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否則面筋容易紊亂,此過程大約得15分鐘以上。一直揉到不沾手、不沾案板,面團表面光滑為止。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小現象,把面搗到起小泡泡了就差不多了。 拌成梭狀是為了防止出現包水面(即水大面團層中積滯),因包水面的水相和粉相分離或親保度不緊密,致使面團失去光澤和韌性。搗、揣、登是防止出現包渣面(即面團中有干粉粒),促使面筋較多的吸收水分,充分形居面筋網絡,從而產生較好的延伸性。 和面就是一個累人的活!!呵呵…. (2)餳面 (醒面) 將柔好的面團表面刷油蓋上濕布或者塑料布,以免風吹后發生面團表面干燥或結皮現象,靜置一段時間,至少30分鐘以上。餳面的目的是使面團中央未吸足水分的粉粒有一個充分吸水的時間,這樣面團中就不會產生小硬粒或小碎片,使面團均勻,更加柔軟,并能更好地形成面筋網絡,提高面的彈性和光滑度,制出成品也更加爽口筋斗。 (3)加拉面劑搋面 將加好拉面劑水的面團,揉成長條,兩手握住兩端上下抖動,反復抻拉,根據抻拉面團的筋力,確定是否需要搋拉面劑。經反復抻拉、揉搓,一直到同團的面筋結構排列柔順、均勻,符合拉面所需要的面團要求時,即可進行下一道工序。 (4)下劑 將溜好條的面團,放在案板上抹油,輕輕抻拉,然后用手掌壓在面上,來回推搓成粗細均勻的圓形長條狀,再揪成粗細均勻,長短相等的面劑,蓋上油布,餳5分鐘左右,即可拉面。 (5)拉面 案板上撒上面粉,將餳好的面劑搓成條,滾上鋪面,如拉韭葉、寬面,則用手壓遍,兩手握住面的兩端,然后抻拉,拉開后,右手面頭交左手,左手兩面頭分開,右手食指勾住面條的中間再抻拉。待面條拉長后把面條分開。然后右手食指面頭倒入左手中指勾住,右手食指再勾入面條中間,向外抻拉,根據左手傍邊的面條粗細,用左手適當收面頭,反復操作,同條可由根變4根,4根變8根,面條的根數就成倍的增長。面條粗細以扣數多少決定,扣數越多越細,一般毛細8扣,細面7扣,二細6扣。拉好后,左手食指上的面倒入右手大拇指,用中手中指和食指將工手上的面夾斷,下入鍋中煮面。目前,根據面劑成形的不同和扣數的多少,拉面的主要品種有毛細、細面、二細、三細、韭葉、寬面、大寬、蕎麥棱等多個品種。 (6)煮面 將拉好的面下入鍋入,鍋內的水要開且要寬,等面浮起,輕輕攪動,將面煮熟,撈于碗中。煮面的鍋要用鋼精鍋、不銹鋼鍋等不易生銹的鍋。 (三)牛肉湯的制作 1.牛肉湯制作的工藝流程 選料→浸泡→煮制→撇去浮沫→下調料煮制→撈出牛肉并加工→吊湯→對調味水調味→成品 2.牛肉湯制作方法 (1)制湯原料 制湯選用牛腿骨、精牛肉、牛肝,調味料有姜、草果、桂皮、丁香、花椒、三奈、鹽,調味料中的草果需砸開,同桂皮、丁香、花椒、三奈用紗布包成調料包。一般總料不超過80克! (2)制作方法 浸泡:將牛腿腿骨砸斷,牛肉切成250克至500克的塊,同腿骨一起浸泡于清水中,浸泡過的水不可棄去,留作吊湯用。 煮制:將浸泡過的牛肉、牛腿骨、肥土雞放鍋中(不能用鐵鍋,鐵鍋易使湯汁變色),注入冷水,大火煮沸,撇去湯面上的浮沫,將拍松的姜和調料包、精鹽下入鍋內煮制;用文火煮制,始終保持湯同微沸。煮制2-4小時后,撈出牛肉、腿骨、土雞、姜和調料包。牛肝切小塊放入另一鍋里煮熟后澄清備用(也可和牛肉、腿骨、土雞一起下鍋煮制)。 吊湯:將浸泡牛肉的血水和牛肝清湯倒入牛肉湯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用手勺輕輕推攪,撇去湯面上的浮沫,使湯色更為澄清。湯是牛肉拉面的根本,若鮮、香味不足,則需進一步吊制。方法是:首先,停止加熱,湯中脂肪便會逐漸上浮與水分層,將未發生乳化的浮油撇除干凈,以免在吊湯時繼續乳化,影響湯汁的清澈度;其次,用紗由或細網篩將原湯過濾,除去雜質;最后,將生牛肉中的精牛肉斬成茸,加清水浸泡出血水,然后將血水和牛肉一起倒入湯中,大火燒開后改成文火,等牛肉茸浮起后,用漏勺撈起,壓成餅狀,然后再放入湯中加熱,使其鮮味溶于湯汁中,加熱一段時間后,將浮物去除。此法行業中稱為“一吊湯”。若需要更為鮮純的湯,則需“二吊湯”或“三吊湯”。 注意幾點:一、煮湯先用旺火燒開,然后轉入小火,湯面保持似開不開的狀態,直到制成為止。火 力過旺會使湯色容易渾濁。失去澄清的特點;火力過小,則影響湯汁的鮮醇。 二、涼水浸泡原料1個小時以上,使各原料內部各營養成分凝固,熬出的湯才鮮香味美。 三、原料氽水要氽透。 四、煮湯用的水要一次加足。如果中途加入冷水,湯汁溫度突然下降,就會破壞原料受 熱的均衡,影響原料內可溶性物質的外滲。如萬不得已要加水,只能加入開水沖到 湯鍋里,嚴禁往湯鍋內加入冷水。 五、煮湯的原料均應冷水下鍋,如果投入沸水中,原料表面驟受高溫而易凝固,會影響 原料內部的蛋白質等溢出,湯汁達不到鮮醇的目的。 兌調味水調味:將適量復合調味料(量的多少視南北各地不同飲食習慣而定)放入水中用文火煮(放入肝湯中煮更好),待煮出香味后,進行沉淀或過濾,過濾后與吊過的牛肉湯兌在一起,其目的是增加湯的香味(但注意制湯時加香料太多,會影響湯的色澤),最后加鹽和味精,即成牛肉拉面所用的牛肉湯。 復合調味料配比:一、白胡椒0.4斤 姜皮0.5斤 內扣0.1斤 熟孜然0.4斤 大茴0.1斤 畢拔0.1斤 丁香0.1 斤小茴0.1 斤 花椒0.4 斤草果0.5斤 草扣0.1斤攪拌均勻打成粉。 二、濃香型:熟孜然粉0.5斤、八角100克、草果100克、桂皮30克、香葉30克、 甘草15克、花椒230克、黑胡椒60克、丁香55克、熟芝麻2.5斤、干姜65克、 白芷40克、白寇150克、肉寇60克攪拌均勻打成粉。 (3)牛肉的加工 將煮熟的牛肉切成1.5厘米大的丁。牛肉切好后放入鍋內添湯加適量蝦醬、蠔油、生抽、鹽、味精、胡椒粉燒開,撇去浮沫,小火燜入味,湯汁收干備用。 (四)共它佐料的加工 1.辣椒油的制作 選用辣度適中,顏色鮮艷的辣椒面,油選用一級精煉菜籽油或色拉油。先將油燒熱(菜籽油煉去浮沫燒熟),放入蔥段、姜片、砸破的草果、小茴香炸出香味,待油溫降至120℃左右時,撈出調料,在辣椒面中放少許鹽,倒入溫油炸,一般500克辣椒面用2500克至33500克油,炸透后放置24小時以后備用。 2.蘿卜片的加工 將蘿卜切成4.5厘米長,2.5厘米寬,0.2厘米厚的長方片,放入冷水鍋中煮熟撈出,冷水中漂涼備用。 3、蒜苗、香菜的加工 蒜苗洗干凈,切成蒜苗花;香菜洗干凈切成末備用。 (五)成品制作 將煮好的面撈入碗中,舀一勺湯,將面用勺舀起再放下,放上蘿卜片(或將蘿卜片直接入湯中),牛肉丁,再添上適量的湯,撒上香菜、蒜苗,淋上辣椒油。至此,一清(湯清)二白(蘿卜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蒜苗香菜綠)五黃(拉面微黃)色、香、味俱佳的蘭州清湯牛肉面就已制作完成。 (六)結論 用本工藝制作的蘭州牛肉拉面,符合甘肅省牛肉拉面質量標準。操作規范、質量穩定、制作方法簡單,易于推廣,不但適合散戶經營,而且更適合于規模化生產和連鎖經營。
玻璃是誰發明的呢
玻璃最初由火山噴出的酸性巖凝固而得。約公元前3700年前, 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裝飾品和簡單玻璃器皿,當時只有有色玻璃,約公元前1000 年前,中國制造出無色玻璃。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并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研制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1873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國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機。此后,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現代,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一艘歐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晶體礦物“天然蘇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擱淺了。
于是船員們紛紛登上沙灘。有的船員還抬來大鍋,搬來木柴,并用幾塊“天然蘇打”作為大鍋的支架,在沙灘上做起飯來。
船員們吃完飯,潮水開始上漲了。他們正準備收拾一下登船繼續航行時,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來看啊,鍋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瑩明亮、閃閃發光的東西!”
船員們把這些閃爍光芒的東西,帶到船上仔細研究起來。他們發現,這些亮晶晶的東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蘇打。原來,這些閃光的東西,是他們做飯時用來做鍋的支架的天然蘇打,在火焰的作用下,與沙灘上的石英砂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晶體,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來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種特制的爐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發了一筆大財。
大約在4世紀,羅馬人開始把玻璃應用在門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
“我國的玻璃制造技術決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產玻璃!”
就這樣,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生產玻璃,他們在一生當中不準離開這座孤島。
1688年,一名叫納夫的人發明了制作大塊玻璃的工藝,從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我們現在使用的玻璃是由石英砂、純堿、長石及石灰石經高溫制成的。
熔體在冷卻過程中黏度逐漸增大而得的不結晶的固體材料。性脆而透明。有石英玻璃、硅酸鹽玻璃、鈉鈣玻璃、氟化物玻璃等。通常指硅酸鹽玻璃,以石英砂、純堿、長石及石灰石等為原料,經混和、高溫熔融、勻化后,加工成形,再經退火而得。廣泛用于建筑、日用、醫療、化學、電子、儀表、核工程等領域。
玻璃簡單分類主要分為平板玻璃和特種玻璃。平板玻璃主要分為三種:即引上法平板玻璃(分有槽/無槽兩種)、平拉法平板玻璃和浮法玻璃。由于浮法玻璃由于厚度均勻、上下表面平整平行,再加上勞動生產率高及利于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影響,浮法玻璃正成為玻璃制造方式的主流。而特種玻璃則品種眾多
玻璃是怎樣制成的?
生產的玻璃耗材有:水性蒙砂粉、酸性蒙砂粉、玻璃器皿蒙砂粉、低反射蒙砂粉、無手印蒙砂粉、高硼石英蒙砂粉、大版面玻璃蒙砂粉、燈飾蒙砂粉、蒙砂膏、凹蒙冰雕液、玻璃去霉劑、玻璃去紙紋膏、銀鏡(鋁鏡)脫銀膏/脫漆劑;蒙砂粉(適用于建筑幕墻、辦公家具、鋼化、中空隔斷、燈飾、工藝、化妝品、器皿等玻璃制品);蒙砂膏(適用于高檔精美玻璃工藝品表面圖案的加工,如在水晶玻璃、藝術燈片、茶幾、國際象棋盤、杯墊、彩繪玻璃、門窗玻璃、鏡面、大面積裝飾玻璃等表面結合絲網版印制各種圖案、商標、文字等,也可在藝術玻璃、玻璃珠等不平整的表面通過手繪各種圖案);
關于化學的問題…
就是玻璃。
3000多年前,一艘歐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晶體礦物“天然蘇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擱淺了。
于是船員們紛紛登上沙灘。有的船員還抬來大鍋,搬來木柴,并用幾塊“天然蘇打”作為大鍋的支架,在沙灘上做起飯來。
船員們吃完飯,潮水開始上漲了。他們正準備收拾一下登船繼續航行時,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來看啊,鍋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瑩明亮、閃閃發光的東西!”
船員們把這些閃爍光芒的東西,帶到船上仔細研究起來。他們發現,這些亮晶晶的東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蘇打。原來,這些閃光的東西,是他們做飯時用來做鍋的支架的天然蘇打,在火焰的作用下,與沙灘上的石英砂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晶體,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來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種特制的爐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發了一筆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