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泡功夫茶的具體程序?
主泡人熏香、凈手,先引茶入,然后是茶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
燙杯溫壺: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
烏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
泡功夫茶有什么步驟?
中國功夫茶操作規程有以下十一程式,合稱為功夫茶十一程式。
1、嗅茶 主人取來上好的茶葉,介紹該品種的特點、風味,依次傳遞欣賞嗅品一番?! ?/p>
2、溫壺 未放置茶葉之前,先將開水沖入空壺,謂之“溫壺”,溫壺之水倒進茶船——即茶盤,一種紫砂淺盆。
3、裝茶 應備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氣、雜味混入,通常將茶葉裝至茶壺的2/3,甚至滿溢,數量之多令人咂舌?! ?/p>
4、潤茶 沸水沖入壺中,至滿,使竹筷刮去壺面茶沫,當即傾于茶船或茶?!环N較大的茶杯?! ?/p>
5、沖泡 再沖入開水,但不要沸滾的,這便是第一泡茶?! ?/p>
6、澆壺 蓋上茶蓋澆之開水,使壺內壺外溫度一致。
7、溫杯 等候茶水泡好的當兒,用剛才溫壺及潤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這是一種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壺本身也不過一個拳頭大小)?! ?/p>
8、運壺 在泡好第一泡茶時,提壺沿茶船邊沿運行數周,俗稱“游山玩水”,為的是不讓壺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p>
9、倒茶 將溫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開,依次來回澆注,又稱“巡河”,或將壺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時一杯倒滿再倒第二杯,免得濃淡不均,這是一般飲者容易犯的錯誤。
10、敬茶 尊老愛幼、互相謙讓,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尤以敬第一杯茶最為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 ?/p>
11、品茶 功夫茶全套步驟中最講究的一環,從欣賞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并舉,玩味再三,確如白居易詩云:“盛來有佳色,咽罷余芳香?!碧K東坡也說:“從來佳茗似佳人?!笨梢妭€中之味,余味無窮。特別看見那些個精于此道,須發皆白的老“茶迷”,3個指捏1枚四螺般大拇指大小的袖珍小茶盅,騰挪于鼻唇之間,或嗅或啜隨心所欲。且雙目微閉,如癡如醉,仿佛打坐的道人,外界萬物全然不覺,讓人不能不驚訝名茗的神奇功效。
求泡功夫茶的步驟
在網上看到許多網友喝鐵觀音,但沖泡的方法不對,品不到鐵觀音的奇妙之處,有時還喝道苦苦的鐵觀音。所以獻丑一篇,請大家參考。
鐵觀音的沖泡方法比較講究,最好有專用的茶具, 沖泡方法:每次6–8克放進甌杯(必需運用功夫茶具品飲鐵觀音:100cc的蓋甌、蓋碗),用沸水沖泡, 2到6泡水的沖泡時間一般為:15秒、20秒、20秒、25秒、30秒、35秒,第一泡主要起溫茶作用,使蓋碗和茶葉溫度一樣,最好快速倒出倒掉,可延續沖泡10次左右,不要久浸。俗話說頭道淡、二道水、三道四道五道才是茶。(千萬不要長時間浸泡,不然會苦的很難喝,再好的茶也浪費了)
1、用煤氣灶、隨手泡、電磁爐等工具先燒開水,要即燒即泡。由于泡茶央求溫度要高,一般要100度,而且泡鐵觀音水質肯定要好??捎镁⑼把b水、山泉水或礦泉水。相對不用自來水。水質越好,則泡出的效果也越好。假設用熱水瓶里的水效果也是大打折扣,我們都是即燒即泡的。很多學術文章說泡茶最好用80度的水,一定是泡不出滋味的。沒有一個懂鐵觀音的人會這樣做的。
2、準備泡茶工具。最適用的不銹鋼茶池,純白瓷茶具,最中間的為蓋碗,我們這邊也稱“悶甌”,也有的稱“介碗”,一般采用中號的,口徑75mm,剛好泡規范的7-7.2克泡,如圖。還有小茶杯,僅這些也可以。還有小夾子。我們這里有98%以上的人用這是這些工具。紅色的瓷茶具可很好的觀察茶葉的顏色,千萬別選那些花花綠綠的。有文章說最好采用陶制的茶具,但只需是懂茶的人很少會用陶制的。開水開后把這些茶具燙洗一遍。
3、把茶葉放入蓋碗中。
4、沖入滾燙的開水,蓋上蓋子,倒掉這每一泡的茶湯。手段是去除茶葉外面的一些灰塵等雜質,起到一個講究衛生的作用。
5、再沖入開水,蓋上蓋悶一會兒,時間可自己掌握,想別濃點就多等會兒。接下去可開蓋聞香。杯蓋的香氣是茶葉質量的主要一個方面。
6、聞后把茶湯倒在茶海里,茶海上放茶濾,起過濾雜質的作用。也可直接倒在小杯里。
7、把茶海里的茶湯倒在小茶杯里,再欣賞茶湯的顏色。
8、用夾子夾茶杯送到客人前。
9、最后鑒賞茶湯的氣息、口感等。品飲茶水。
10、接上去的第二泡、第三泡依下面的方法沖泡。詳細沖幾泡要看茶葉的耐泡水平和團體的喜好而定。像我們在茶季鑒定茶質的時分,有時只泡一、二泡就倒掉了。
白鶴沐?。ㄏ幢河瞄_水洗凈茶具;
烏龍入宮(落茶):把鐵觀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約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懸壺高沖(沖茶):把滾開的水提高沖入茶壺或蓋甌,使茶葉轉動;
春風拂面(刮泡沫):用壺蓋或甌蓋悄然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爽潔凈;
關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鐘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平均地滴到各茶杯里;
賞色聞香(看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
品啜甘霖(喝茶):乘熱細綴,先聞其香,后嘗其味,邊 啜邊聞,淺斟細飲。
茶是一種文明,這種文化可以使文明的人更加文明,使不文明的人暫時文明。此人生茶相伴,與茶結緣,足矣!
功夫茶的制作步驟
功夫茶步驟
潮州工夫茶用具:茶,以安溪鐵觀音、鳳凰烏龍茶、武夷巖茶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興紫砂壺)、若琛甌 (茶杯)、玉書碾(水壺)、潮汕烘爐(電爐或酒精爐)、賞茶盤、茶船等。
(一)鑒賞香茗:主泡師用茶則從茶倉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于賞茶盤中,助泡接過賞茶盤,讓客人鑒賞干茶,并介紹所用茶的特點。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澆壺身,其目的在于為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三)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拔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應是先細再粗后茶梗。
(四)懸壺高沖: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為止。
(五)春風拂面(刮頂淋眉):少壺蓋刮去壺口的泡沫,蓋上壺蓋,沖去壺頂產泡沫。淋壺可沖淋壺蓋和壺身,但不可沖到氣孔上,否則水易沖入壺中。淋壺的目的一為清洗,二為使壺內外皆熱,以利于茶香的發揮。
(六)熏洗仙顏:迅速倒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七)若琛出?。河玫谝慌莶杷疇C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歡舞。
(八)玉液回壺:用高沖法再次向壺內注滿沸水。
(九)游山玩水:也稱運壺,執壺沿茶船運轉一圈,滴凈壺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響茶之圣潔。
(十)關公巡城:循環斟茶,茶壺似巡城之關羽。此番目的是為使杯中茶湯濃淡一致,且低斟是為不使香氣過多散失。
(十一)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戲稱韓信點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賓,或以老幼為序。
(十三)品香審韻:先聞香,后品茗。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要分三口進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茶湯的鮮醇甘爽,令人回味無窮。
(十四)高沖低篩:沖泡第二泡茶,重復第八步動作。
(十五)若琛復?。菏址ㄍ翳〕鲈?。
(十六)重酌妙香:重復第九、十、十一步動作。
(十七)再識醇韻:重復第十三步動作。
(十八)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鐵觀音等烏龍茶,內質好,香氣濃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稱。因是表演,故只沖泡三次,希望能為來賓帶來美好的回味。
泡功夫茶各個步驟的名稱叫什么
沖泡按其程序可分為八道:
1.百鶴沐?。ㄏ幢河瞄_水洗凈茶具;
2.觀音入宮(落茶):把鐵觀音放入茶具,放茶量約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懸壺高沖(沖茶):把滾開的水提高沖入茶壺或蓋甌,使茶葉轉動。
4.春風拂面(亂泡沫):用壺蓋或甌蓋輕輕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凈;
5.關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鐘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6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里;
7.鑒賞湯色(看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
8.呂啜甘霖(喝茶):乘熱細啜,先嗅其香,后嘗其味,邊啜邊嗅,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唯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情趣; [注:鐵觀音如果選用工夫茶具來飲用,時間把握如下:第一道和第二道約30-40秒,第三道約50秒,第四道約60秒,第五道約80秒,第六道約120秒,第七道和第八道根據個人的口味來把握,還有水溫以90oC~100oC沸水為佳,選用山泉水飲用效果更佳!]
怎樣泡功夫茶
所謂功夫茶,并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用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梢哉f,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后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沖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沖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功夫茶茶藝
標準的功夫茶藝,有后火,蝦須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壺),高沖,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頂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首先點火煮水,并將茶葉放入沖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積之七分為宜。待水開即沖入沖罐中之后蓋沫。第一沖杯,以初沏之茶澆沖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里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后,再沖入蝦須水,此時,茶葉已經泡開,性味俱發,可以斟茶了。
斟茶時,四個茶杯并圍一起,以沖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程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別也在于茶具。據說陸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這就是:
一、茶壺 潮州土語叫做“沖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壺,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日:“小、淺、齊、老。”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視
二、茶杯
茶杯的選擇也有個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用以浸沖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顏色;質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
四、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就
五、茶墊
比茶盤小,是用來置沖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冬深是因為便于澆罐時多裝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墊里還要墊上一層“墊氈”
六、水瓶與水缽
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
七、龍缸
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
八、紅泥小火爐
九、砂跳
“砂跳”,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出一陣陣的聲響。
十、羽扇與鋼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時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具體沖茶之法如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
第二:納茶 打開茶葉,把它倒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處,再將細末放在中層,又再將粗葉放在上面,納茶的功夫就完成了
第三:候湯 蘇東坡煎茶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這就是指用這們沸度的水沖茶最好了?!恫枵f》云:“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為三沸。銚緣涌如連珠,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
第四:沖茶 當水二沸,就可以提銚沖茶了。
第五:刮沫 沖水一定要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平面如何,這時要見功效了,好茶壺水滿后茶沫浮起,決不溢出(沖水過多,溢出壺面是另一回事),提壺蓋,從壺口輕輕刮去茶沫,然后蓋定。
第六:淋罐 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于壺上。
第七:燙杯 潮州土語說是“燒盅熱罐”,乃是沖功夫茶中的功夫要點。
第八:灑茶 幾經數度功夫,最后一手就是灑茶。灑茶也有四字訣:低,快,勻,盡?!?
怎么泡功夫茶?
工夫茶”泡法有十八道程序 焚香靜氣:焚品檀香,造就幽靜、平和氣氛; 葉嘉酬賓:出示所泡茶葉讓客人觀賞; 火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為上,用火煮沸; 孟臣淋漓:即湯洗茶壺,惠孟臣是明代紫砂壺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壺喻為孟臣; 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放入紫砂壺內; 懸壺高沖:又稱高山流水,把盛開水的壺提高沖水,充分激蕩茶葉,使茶葉翻動,清潔茶葉; 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刮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葉更清潔(不喝); · 重洗仙顏:用開水淋洗茶壺,即洗凈茶壺外表又提高壺溫; · 若琛出韻:即湯洗茶杯,(若琛清初),以擅長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茶杯喻為若琛甌; · 玉液回壺:即把已泡好的茶水倒入另一個茶壺使茶湯更為均勻; · 游山玩水:沿著杯壁斟茶一圈; · 關公巡城:依次來回往各杯低斟茶水; · 韓信點兵:壺中茶水少許時,則住各杯點斟茶水(又稱蜻蜓點水或觀音滴水); · 三龍護鼎:用母指食指扶杯,中指托杯,此法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比喻三龍,此時另一手可做護杯姿勢; · 喜聞幽香:即聞烏龍茶的香味; · 鑒賞三色:認真觀看茶水在杯中的上中下三種顏色,故稱三色; · 初品奇茗:觀看、聞香后開始品茶湯味道(三口為一品); · 盡杯謝茶:起身喝盡杯中之茶,以謝茶農栽種,制作佳茗,恩典感謝茶藝小姐盡心熱情敬獻茶藝、茶禮。
工夫茶的泡茶工藝是怎樣的
工夫茶是一種飲茶方式,也是飲茶民俗。屬富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肮し颉币辉~,在潮汕話中是作事方法講究的意思。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講究茶具、茶葉、用水、沖法、品味的茶經。潮汕工夫茶烹治的方法,以陸羽的《茶經》為典范,而器具更為精致。爐形如截筒,高約一尺二三寸,用細白泥制造。壺以宜興出產的為佳,圓體扁腹,弩嘴曲柄,大的可容半升多水。杯各1個,但杯的數量則視客人多少而定。此外尚有瓦鐺(小砂鍋)、棕墊、紙扇、竹夾。
茶具:完整的有12件:宜興產紫砂陶壺(或本地產瓷蓋甌)、白瓷杯、錫罐(或陶罐、裝茶葉用)、小砂鍋(當代多用鋼精)小茶鍋)、茶洗(上有孔盤,有人稱為茶篩,有塑料制者)、茶碟。(放茶壺或蓋甌用)、泥爐(當代多用酒精爐、煤油爐或電爐)、羽毛扇(或竹扇、煽火爐用)、龍缸(貯清水用)、水壺、風爐柜、茶櫥。一般用的主要茶具如:茶壺、瓷杯、茶篩、水壺和小水鍋。使用幾件茶具,依各人的條件而定。
用茶:功夫茶所用茶葉,只限于半發酵的福建茗茶、溪茶和潮汕的鳳凰水仙一類青茶。其他的茶葉如綠茶、紅茶、磚茶等,若用工夫茶沖法,往往苦澀不堪入口,均不適合,習慣上多數人喜歡飲用福建武夷山的巖茶、烏龍茶和閩南的溪茶安縣的鳳凰山草叢茶和饒平縣嶺頭的百葉草叢。
用水:功夫茶講究用水,以山間的泉水為上等,江水為中等,井水為最差。工夫茶喜用山泉水,取其清純無雜質。但在城鎮中不易取得山泉水,只能大體取澄清的自來水。
沖泡:工夫茶出名的最重要操作。有好茶、好水和珍貴茶具,如不喜沖泡,就會全功盡廢。潮汕人總結出一套“高沖低篩,刮沫、淋蓋、燙杯、洗杯、篩點。每一步都有講究。
第一步,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
第二步,納茶,打開茶葉,分別粗細,把最粗的放在罐底,把細末放在中層,再將粗葉放在最上層。以茶壺為準,放有七成茶葉就行。
第三步,候湯。
第四步,沖茶講究“高沖低灑”。
第五步,刮沫。
第六步,淋罐。
第七步,燙杯。
第八步,灑茶,講究“低,快,勻,盡。”
品嘗:工夫茶重在品味鑒賞。閑暇時兩三位良朋閑談,品茶,捧起小杯,慢飲細酌,啜畢還以杯口移近鼻孔,品其香味,多講究。任日本口福會會長的日籍華人陳東達教授,在其所著《飲茶縱橫談》中說:“據說,日本的煎茶法來源于工夫茶的飲法?!彼醋鞒稣撟C,但至少說明日本茶道和潮汕工夫茶是世界上最講究的飲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