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紅酒和原裝進口紅酒有什么區別?如題 謝謝了
進口紅酒的口感比國內的葡萄酒的口感醇厚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國內的葡萄品種比較少的,而且國內的葡萄酒的氣候土壤環境釀造的葡萄酒都合國外的有些區別,看是不是進口酒就看酒瓶上面是否有一個海關碼,一般都有的開頭是69……開頭的就是國內灌裝的酒水,法國原裝酒是以43開頭的 采納哦
進口紅酒和國產紅酒的最大區別在哪里
展開全部
進口紅酒與國產紅酒區別很大,主要有以下幾點:
1、葡萄種植不一樣,國外的葡萄種植嚴格按當地法律法規,對葡萄樹的發芽、剪枝、灌溉都有嚴格要求,而國內的葡萄種植技術與國外有很大差距。
2、法規不同,國外葡萄酒法規已經建立一個多世紀,而我國的葡萄酒法規直到1988年開始建立,明顯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國外的法規要求嚴格,對葡萄成熟過程的控制都有要求,對釀酒師的要求也很高。
3、釀造技術不同,國外的釀造工藝和釀造設備都很先進,對釀造整個過程把控很嚴格,國內的酒廠釀造技術和設備還跟不上國外,所以酒的品質上有一定的差距。
4、葡萄酒等級,目前國內主要以低端餐酒為主,而法國,西班牙等地,葡萄酒釀造歷史悠久,能釀造出陳年能力很高的葡萄酒,有些橡木桶陳釀幾年以后再裝瓶熟成幾年,這樣的葡萄酒往往陳年時間很長,品質也很高。
進口紅酒和國產紅酒有什么不同
1、葡萄酒的文化底蘊不同
中國人處的地理環境和生活環境,不具備紅酒文化。紅酒起源于古希臘、古羅馬,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們看的希臘故事和紅酒息息相關的。我們的歷史是沒有紅酒文化因素的。
2、葡萄酒的釀造技術不同
大多數的進口葡萄酒生產者,由于受他們所處的葡萄酒文化環境的影響,在釀酒理念以及釀酒人才的實力方面要比國產葡萄酒生產者先進很多。國產酒大都是用同樣的工業化方式生產,很少的一部分高端酒會仿照舊世界國家的較傳統的釀造方式,99%的酒不經橡木桶陳釀,更無窖藏,裝瓶后立即上市。
3、葡萄樹不同
國外的葡萄樹大都為老葡萄樹,因為老的葡萄樹樹根扎的深,而且有豐富的礦物質的地區產出的酒往往等級很高,質量很好。而國內釀酒葡萄大部分是新生代,少有三十年以上樹齡的。
4、葡萄多樣性
進口葡萄酒的釀酒葡萄不僅有我們常見的品種,還包括智利的長相思、澳大利亞的西拉、阿根廷的馬爾貝克等別具特色的品種,釀出的葡萄酒也地北天南風格各異。而國產葡萄酒絕大多數都是以赤霞珠和梅洛為主要原料,葡萄酒的味道自然也就單一。
5、葡萄酒法律不同
國外知名的葡萄酒生產國早已有嚴格而詳盡的有關葡萄酒的法律條文,從葡萄品種的選擇、種植的方式、采摘到釀造方式以及陳釀方式等過程中都有嚴格法律約束。而國內現在在葡萄酒管理機制上還十分的不足。
6.葡萄酒的價格
進口葡萄酒的中檔產品,大抵相當國產葡萄酒的高端產品。因為關稅、長途運費以及保存等費用,進口葡萄酒價格普遍偏高是不可避免的。而國產葡萄酒的低端價位是50元或60元以下,低端葡萄酒市場一直是國產葡萄酒賴以生存的根基。
國產葡萄酒和進口葡萄酒的區別在哪里?
簡單的說一下兩者的區別,國產葡萄酒使用的是食用的水果葡萄酒,一般葡萄樹會長很高,會架葡萄藤。
法國生產的葡萄酒使用的是釀酒葡萄,這個釀酒葡萄樹比較矮,1米高左右,每棵樹上保留8-10串葡萄,并且只保留樹中下部的葡萄串,這樣可以保證葡萄吸收更多的養份。并且樹根每年會向下長1米的長度更多的吸收更多的養份。如果是30年的老藤葡萄樹,根系會有30米左右。
國產葡萄酒在釀造過程中由于葡萄糖份不足會人工加入糖,只有糖份達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轉化成酒精度。就是因為需要人工加糖才使糖轉化成酒精不完全殘留下糖醇,而糖醇這東西可以讓人飲用以后感覺上頭。
法國葡萄酒使用的是釀酒葡萄,葡萄本身的糖份足以釀造12-14度的葡萄酒,也就不存在糖醇殘留的問題了。所以法國酒喝再多也不會有上頭的感覺。
國產的紅酒與進口紅酒有什么區別?
如果都是普通紅酒的話那區別不大,如果跟名莊酒比的話,釀酒工藝雖然差不多,但是土壤,葡萄藤年齡,栽培方法,橡木桶質量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國外酒莊一般都是世代經營,歷史悠久,光是葡萄藤年齡就已經讓國內酒莊望塵莫及了.您可以上酒窩網了解一下名莊酒的歷史,工藝等等.
國產紅酒和進口紅酒有什么區別
很負責的告訴你~制作工藝精細部分是不同的~中國的紅酒業還達不到普及化貧民化~在法國紅~澳洲~意大利~紅酒就是普通的餐飲用酒! 而且進口紅酒以舊世界為例~口味的多元化~是新世界紅酒無法比擬的! (所謂的舊世界就是1885年以前就已經成立的酒莊以及釀造商)
請問國產葡萄酒和進口葡萄酒有什么區別?還有請推薦下有什么不錯的賣葡萄酒的店,謝謝。
你好,國產葡萄酒與進口紅酒的區別主要在于以下幾點:
1、口感國產不如進口:國產不香,回味短。
2、相同的品種產出的釀酒葡萄質量不一樣,國外限產限量,國內只注重產量不注重質量,因而釀出的酒不咋地
3、制作工藝的不同導致酒品質量較差,當然也有好的,但很少。
4、國內很多假冒偽劣葡萄酒–主要是勾兌而成,不是天然的葡萄釀造的葡萄酒,現在低端市場以此為主,充其量也只能是飲料,主要利用人們對葡萄酒的認識不到位而投機取巧、魚目混珠,同時也給葡萄酒產業增加了市場開發的難度。
5、其次是外包裝的商標觀察,國內包裝比較奢華,而進口酒尤其是進口紅酒比較簡約
6、國產葡萄酒也屬于新世界葡萄酒,與舊世界之間有本質上的區別
最后給你推薦個不錯的賣家:北京菲諾盛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是專業的進口商,有很多不錯的紅酒。
進口紅酒與國產紅酒究竟相差在哪里?
一、內在品質不同 二、葡萄酒多樣性 三、價格不同 我在葡萄酒網上學來的,哈哈
同樣是紅酒,為什么進口和國產這么大差別
進口紅酒,特別是舊世界國家的紅酒與國產紅酒在產業鏈不同,造成很多差距。舊世界國家(法國、意大利、德國)他們葡萄酒的產業鏈大都是統一的,從葡萄樹的種植、管理、采摘、釀造都是在同一的酒莊完成,追求的利益是“品質”。國產紅酒的產業鏈是分開的,農民種葡萄,紅酒廠家收購葡萄酒釀酒,他們追求的利益是分開的,不統一。果農追求產量,廠家追求“質量”。
進口紅酒和國產紅酒的區別如下:
法律不同
以法國為首的舊世界國家葡萄酒生產過程執行的是法律標準,國產紅酒執行的是行業標準。
世界上各知名紅酒生產國早已有嚴格而詳盡的有關紅酒的法律條文,從葡萄品種的選擇、種植的方式、采摘到釀造方式以及陳釀方式等過程中都有嚴格法律約束。例如法國在1935年通過了大量關于葡萄酒質量控制的法律。這些法律建立了一個原產地控制命名系統,并由一專門的監督委員會(原產地命名控制管理局)來管理。因此法國擁有了一個世界上最早的葡萄酒命名系統,以及最嚴格的關于葡萄酒制作和生產的法律。
我國現在在葡萄酒管理機制上還十分的不足,2004年中國出臺了《中國葡萄酒技術規范》,規定本身就與國外有很大差距,而且一直沒有落實到企業執行,企業基本上是處于無序化生產狀態。在2008年1月1日起才開始實施的強制性葡萄酒新國家標準,我國葡萄酒行業的國際化之路依然漫長。
葡萄原料不同
葡萄酒是種出來的。
釀制紅酒的葡萄原料決定著紅酒的質量,好的葡萄是釀造好的紅酒的基本前提。國產紅酒與進口紅酒在原料上的差異,是導致其內在品質差距的直接原因,其中的根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葡萄園的環境不同
我國的葡萄種植起步晚,而且在葡萄種植地區的選擇上沒有其它國家那么講究。葡萄的種植除了我們平時注意的光照時間和降水量,還有一個對葡萄酒質量起決定性因素的是地質環境。沒有豐富的礦物質,或者說在地下2-3 米以后沒有充足的鈣,及一些其它的對葡萄樹有益的礦物質來滋養葡萄樹,即使國內葡萄樹的年齡逐漸起來了,但是質量還是難以提高。國外的老葡萄樹之所以釀出來的酒好,是因為老的葡萄樹樹根扎的深,而且有豐富的礦物質的地區產出的酒往往等級很高,質量很好。國內這方面的管理和檢測基本是空白。
(2)葡萄園的管理方式不同
在我國,由于土地國有政策,土地大都分散在農民手中,釀制葡萄酒所需的大量葡萄原料只能夠由果農分散種植,在收獲的季節由各釀酒公司負責收購。由于果農的分散種植,難以實現真正的統一管理,果農們總會按照各自的方式管理,不斷地澆水,葡萄根會橫向發展,吸水較多,而吸取的養分較少,化肥、農藥無限定,采摘時間也與品質無關。這必然導致葡萄原料的質量參差不齊,而且絕大多數果農的栽培管理經驗都很有限,部分人還有抗拒西方釀酒葡萄的栽培方式的心理,這樣葡萄的質量很難得到保障。
在進口紅酒的生產國家中,雖然新舊世界的管理方式會有較大的差異,但是他們的大片葡萄園都能夠統一管理,幾十公頃或幾百公頃的葡萄園可以由釀酒師確定何時采收。釀酒葡萄的種植在歐洲已有千余年的歷史,在新世界國家也有數百年的歷史,而且新世界國家最初的葡萄栽培種植均是從舊世界的歐洲引進的,所以進口紅酒的葡萄原料的生產者們至少都有基本的釀酒葡萄的栽培觀念。除大災時國家允許使用規定的農**種外(當年不產正牌酒),基本不使用化肥及農藥。
(3)葡萄樹不同
葡萄酒樹一生中最優質的葡萄果實產自其30—50年的樹齡段,而在我國的土地制度和經濟發展條件下,如果過去有果農堅持在自己賴以活命的土地上載種30年的釀酒葡萄樹的話,那簡直是個奇跡(只有幾十或數百棵樹的小小園子不算在內,也不影響到果農的活命)。 葡萄的樹齡是影響葡萄酒品質的重要條件,而這一條正是我國釀酒葡萄的“軟肋”。我國葡萄酒業的大發展只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事,可見我國的釀酒葡萄大部分是新生代,少有三十年以上樹齡的。這與新世界葡萄園也無法相比。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或有改觀,但現在差距明顯。
釀造技術不同
我們國家的釀酒技術最初都是從先進的紅酒生產國引進的,特別是近十年來才開始進入葡萄酒生產的企業,但是硬件設備引進比較容易,自己釀酒人員的軟實力卻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提高的。
大多數的進口葡萄酒生產者,由于受他們所處的葡萄酒文化環境的影響,在釀酒理念以及釀酒人才的實力方面要比國產葡萄酒生產者先進很多。尤其是在舊世界的莊園,或是新世界中比較尊重傳統的酒園。
國產酒大都是用同樣的工業化方式生產,很少的一部分高端酒會仿照舊世界國家的較傳統的釀造方式,99%的酒不經橡木桶陳釀,更無窖藏,裝瓶后立即上市。
由于國產葡萄含糖度在15~18度左右(不符合釀酒需要的25~30度規定),所以國內所有的原汁都采用加蔗糖發酵(失去天然性);同時國內為降低原酒成本,一般要加50%以上的食用葡萄汁混合發酵,所產原酒與國外有本質不同,完全失去了葡萄酒天然性及應有的功能。一些企業更是在原酒中人工加入酒精,這樣就會在酒里留下雜醇,所以喝完以后容易上頭。
又如進口的冰酒,所用的葡萄是自然冰凍的,整個釀造工藝都是控制在零下8度以下。而國產的冰酒所用的葡萄多是人工冰凍的。
文化底蘊不同
比較知名的生產葡萄酒的國家,都有悠久的釀酒歷史可以記載史冊,特別是舊世界國家。例如法國有連續一千多年的釀酒歷史,意大利則更長一些。經過歷史沉淀所形成的葡萄酒文化已經深入了每個種植者、釀造者以及飲用者的思想底層。很多釀酒者把釀出的美酒得到人們的肯定作為他最大的榮耀,賺錢是其次。
國產葡萄酒差距的根源就在于此,釀酒的態度和敬業精神。正如為了賺錢可以加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等。這種精神的樹立需要以葡萄酒文化廣泛推廣作為基礎。
我國在歷史上雖然也有葡萄酒的記載,且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但是沒有能夠傳承至今,更沒有形成自己的葡萄酒文化。我國近代的葡萄酒生產起于1892年張裕的創立,但普通人民大眾開始對葡萄酒有所了解是改革開放以后的近20多年。到現在,雖然葡萄酒的身影到處可見,但絕大多數的人們對葡萄酒的認識還很膚淺。
葡萄酒多樣性
進口紅酒的釀酒葡萄不僅有我們常見的品種,還包括美國的Zinfandel、西班牙的Tempranillo、阿根廷的Malbec等別具特色的品種,釀出的葡萄酒也地北天南風格各異。而國產紅酒絕大多數都是以赤霞珠和梅洛為主要原料,葡萄酒的味道自然也就單一。
如果說品種的差異可以通過品種的引進來彌補,那么葡萄原產地的差異就是國產酒與進口酒無法相比的。以法國紅酒為例。法國有十大產區,每個產區里又有若干個小產區,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澳大利亞等葡萄酒生產國也有自己各有特點的產區,如果再加上葡萄品種、年份、酒莊,甚至釀酒師上的差別,葡萄酒的多樣性程度由此可見。
價格不同
國產紅酒的低端價位是50元或60元以下,低端紅酒市場一直是國產紅酒賴以生存的根基。200元到500元是國產紅酒和進口紅酒產品都密集的價區,進口紅酒的價位從幾十元到幾千甚至幾萬元,跨度非常大。進口紅酒的中檔產品,大抵相當國產紅酒的高端產品。進口紅酒的高端幾乎是國產紅酒無法高攀的。再有,因為關稅、長途運費以及保存等費用,進口紅酒價格普遍偏高是不可避免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細節方面也順便做個比較:
1.年份
進口葡萄酒:酒瓶上標有的年份指的是葡萄收成的年份,每一年收成的葡萄是有限的,所以釀的酒也是有限的。如果這一年的葡萄酒都賣完了,那么就再也買不到這款酒了。
國產葡萄酒:很多國產葡萄酒上標有的年份已經和葡萄酒的名稱成為一體的了,例如**1992,表示這瓶酒的名字就是**1992,而不是1992年采摘的葡萄,有的僅僅是葡萄酒營銷的一個概念。
2.瓶塞不同
進口葡萄酒:一般用天然木塞,聚合塞在舊世界葡萄酒使用很少,即使使用一般也是超細橡木聚合塞,聚合塞在法國BOUJOULAIS產區更被法律禁止使用,在新世界葡萄酒中聚合塞的用量也很少,常用于一些速飲酒,其壽命不超過9個月。
國產葡萄酒:在國內葡萄酒聚合塞其使用量達到80%以上,而且基本是粗顆粒聚合塞,主要原因還是在成本低廉。但是這種酒塞對葡萄酒的破壞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
3.國產紅酒與進口紅酒的條碼不同:
你可以看酒瓶上的商品條形碼,如果是69開頭就是國產紅酒,不是的就是進口紅酒。
總之,進口紅酒與國產紅酒在產業鏈上的區別,造成它們之間有巨大的區別。
怎樣辨別進口紅酒與國產紅酒的區分?
條形碼開頭:原裝進口紅酒的背面都會有國際條形碼,條形碼的開頭代表著不同的國家:法國是30⑶7,中國是690⑹95,智利是780,西班牙是84,澳大利亞是93正背酒標:海關規定,進口紅酒除在酒瓶正面要貼有進口國文字的正標外,同時還必須在背面貼中文背標,如果沒有正規的中文背標,那1定是不明朗渠道進來的紅酒酒封松緊:原裝進口紅酒酒塞上面的酒封都是可以轉動的,進口紅酒的酒塞密封性絕對可靠,印有品牌標識的酒封只是1種辨認符號,不是用來密封的,因此可以轉動。瓶身數字:原裝進口紅酒的瓶底或瓶身下端有凹凸的英文和數字表明容量和酒瓶直徑等完稅標志:進口葡萄酒如果是正規的渠道經過海關,酒瓶蓋上會有1個紅色的完稅標志。另外:法國的進口紅酒慣用的容量單位是cl,但是現在也有1些法國酒莊逢迎國際標準用ml為容量單位,所以這個標志不足以判斷是否是進口酒想了解更多葡萄酒知識,可以看1下T N 紅酒論壇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