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劃艇的比賽
皮劃艇(靜水)比賽在靜水中進行,比賽用船分兩種:劃艇和皮艇。兩種比賽用船的主要區別在于選手劃槳的位置和所用劃槳的種類。劃艇為開放式船只,選手持單片劃槳在曲膝的位置劃水。每只劃艇可乘一兩名選手,劃槳選手僅限男性。皮艇為封閉式船只,選手坐在艇內劃水,用腳操縱一個機械舵來控制船體。所用的劃槳兩頭均有槳片。皮艇可乘一名、兩名或四名選手。奧運會設有男子皮艇賽和女子皮艇賽。
皮劃艇(靜水)比賽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通過一段標志清楚而無障礙的航道。比賽開始時,各艇在自己航道上以船頭對齊起航線,當取齊員認為船頭已排齊時,發令員即發出”預備””劃”的口令或信號。這時擋板下落,各艇出發。
出發以后各舟艇自始至終應按照自己的航道劃行,舟艇的任何一部分越出自己的航道,或者未在自己的航道上通過終點線,都屬于犯規,航道主裁判可以當場給予警告或取消該艇的比賽資格。
皮劃艇(靜水)200米、500米和1000米的比賽采用專門的分組淘汰賽制。5000米比賽則采取一次性集體出發的比賽。
皮劃艇比賽什么時候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在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上,皮劃艇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皮劃艇的基本規則
比賽是在平靜的水面上進行,而且運動員都各有自己的賽道。女子項目只有皮劃艇,一定數量的運動員坐在艇上劃動雙面槳以使皮艇前進。
男子項目則包括皮劃艇和獨木舟,運動員以跪姿劃動單面槳前行。
女子比賽包括100米K1(單槳皮劃艇),K2(雙槳),和K4(4槳),男子則有500米和1000米的K1和K2,1000米的K4,500米和1000米的C1(單槳獨木舟)和C2。
激流障礙賽
這項運動首次在奧運會上登臺亮相是在1924年。將近半個世紀后的1972年,也就是慕尼黑奧運會上,獨木舟/皮劃艇項目出現了分支:激流障礙賽。
但花費在這個項目上的巨額費用使激流障礙賽退出奧運舞臺長達20年,它直到1992年才在巴塞羅那再度露面。在悉尼,我們也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激流障礙賽包括男子K1(單槳皮劃艇),C1(單槳獨木舟),C2(雙槳獨木舟)和女子K1項目,要求運動員在湍急的水流中越過20到25個關卡,而賽道長300米。
運動員的目標是用盡量短的時間完成整個賽道的比賽,而且要避免被扣分。
皮艇決賽A組和決賽 B組區別
A組決賽是獎牌組比賽,爭奪冠亞季軍,而B組決賽一般是5到8名,或者是9到16名的比賽,是排名組比賽.B組決賽最好的成績也不能和A組決賽去比較,即使最后成績超過了A組決賽的最好成績. 參加皮劃艇比賽的各條艇經過預賽、半決賽后,產生12-16條艇進入決賽(項目不同,進入決賽的艇的數目有所不同).決賽分成A組和B組兩個組分別進行,半決賽成績最好的八條艇參加A組比賽,即獎牌組的比賽,根據A組比賽結果產生該項目的1-8名,前三名分獲金、銀、銅牌;半決賽成績靠后的4-8條艇參加B組比賽,即排名組的比賽,根據B組比賽結果產生該項目的9-12名或9-16名.
皮劃艇分幾種比賽
3扭矩可達
皮劃艇比賽的河道是人工河還是自然河道?
對是否天然河道沒有特別要求,只要符合規定的場地及設施條件:
皮劃艇靜水場地設施
在奧運會比賽中,皮劃艇靜水比賽通常與賽艇比賽合用一個水上賽道,為滿足賽艇比賽的需求,賽道必須滿足以下最小測量范圍的要求:
長1400米(直線距離),寬120米,最小深度2米;航道旁邊至少有一-邊直的河岸離第一條航道的最大距離為50米。
河岸是緩和的防浪斜坡,由大石塊或其它特殊材料建成網狀,以便波浪翻滾不至溢出河堤。
水面設置一條專用通道,讓參賽者進入比賽區或訓練區。皮劃艇靜水奧運會比賽距離為1000米和500米。比賽采用9條航道,每條航道寬9米;在布置比賽航道時必須根據規則規定的“A1-bano” 系統布置。 在奧運會上必須使用自動起航器和電子計時系統。
比賽場地的重要設施之一是終點塔。這是比賽的核心區域,一般為4或5層的小樓,作為終點計時系統操作室、終點計時裁判室、仲裁室、競賽委員會.終點錄像室、廣播室和媒體攝像室等使用。一般情況下,貴賓區緊鄰終點塔,便于觀看運動員通過終點線的精彩表現。
另一個重要設施是艇庫。艇庫一般靠近上下水碼頭,與運動員活動區和其它比賽設施臨近。比賽艇一般存放在架子上,艇庫有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在舉辦比賽時也可把船停放在室外。
皮劃艇激流回旋場地設施
賽道長為250—400米。其測量標準是從起點線至終點線之間水道的中間最小值;賽道最小平均寬度8米,水流落差一般大于5米,水深大于0.6米。
熱身和放松水域一般在起點區域或終點區域。
賽道中有固定的和可移動的障礙物。根據訓練和比賽需要,可以將障礙物組合成多種不同形式。比賽時,賽道中布置18—25個水門。其中一部分是順水流方向的順水門,另一部分是逆水流方向的逆水門。其中至少6個,最多7個逆水門,比賽中運動員要不觸碰門桿,順利通過規定的順水門和逆水門。
水門由兩根懸垂的門桿組成。順水門桿漆成綠白相間,逆水門桿漆成紅白相間,最下面的一段均為白色。門寬指兩門桿之間的距離,介于1.2米—4米之間。門桿為圓形,長1.6米—2米,直徑3 5厘米—5厘米,有足夠的重量,刮風時不會有大的擺動。門桿下端距水面約20厘米高,以不被水觸動為宜。
運動員在比賽時必須按門編號順序通過水門。門號牌為30厘米長,30厘米寬,底色為黃或白色,兩面用黑漆寫上20厘米高的號碼。
皮劃艇運動的賽制
皮劃艇運動有靜水項目和 之分。在天然或人工湖面進行的比賽,稱靜水項目,水面寬90米以上,長2200米,設9條航道,道寬5~9米,用串有塑料浮球的鋼索劃分。在水流湍急的河道進行的比賽,稱激流項目。運動員必須在指定的航道內完成賽程,以艇首到達終點的先后順序決定名次。分皮艇和劃艇兩種,193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1938年舉行首屆皮劃艇錦標賽。 急流回轉賽有四個項目:男子單人皮艇急流回轉賽、男子單人劃艇急流回轉賽、男子雙人劃艇急流回轉賽和女子單人皮艇急流回轉賽。選手在動水域要越過設有25個障礙門的水道,悉尼奧運會上的水道長300米。在每次逆流行進中,選手們至少要穿越6個障礙門。
獲得包括罰時在內的積累時間最低的選手將成為獲勝者。選手每接觸障礙門一次,就要被罰時兩秒。漏穿障礙門是最糟糕的犯規,每次漏穿要被罰時50秒。 比賽在靜水中進行,各路選手必須嚴格在自己的賽道內行進。
比賽用船分兩種:劃艇和皮艇。兩種比賽用船的主要區別在于選手劃槳的位置和所用劃槳的種類。
劃艇為開放式船只,選手持單片劃槳在曲膝的位置劃水。每只劃艇可乘一兩名選手(C1或C2),劃槳選手僅限男性。
皮艇為封閉式船只,選手坐在艇內劃水,用腳操縱一個機械舵來控制船體。所用的劃槳兩頭均有槳片。皮艇可乘一名、兩名或四名選手(K1,K2和K4)。 奧運會設有男子皮艇賽和女子皮艇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