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選和鑒定野山參
挑選野山參主要看“五形” 蘆:蘆上有較密集的碗狀疤痕,俗稱“蘆碗”,野山參蘆較細長,蘆碗緊密.紋:肩部有細密而深的螺旋橫紋,紋細深而緊密.體:主根短粗,肩部寬大,體腿明顯可分,腿多為兩個.皮:外表皮細潔緊密,呈黃白色或黃褐色,顯老氣.須:細而長,清疏而不亂,須上綴有明顯的疙瘩點,俗稱“珍珠點”.
野山參怎么鑒別
野山參的“不定根”,習稱為“艼”或“門艼”,生長于“堆花蘆”或“馬牙蘆”上(圓蘆上不長艼),“艼”和生出“艼”的那段參蘆統稱為“艼帽”。按照“艼”的形態,分為棗核艼、蒜瓣艼、順長艼、毛毛艼、兔耳朵艼等。按照“艼”的生長方式有“對生艼”、“掐脖艼”、“護脖艼”等。對野山參“艼”的鑒別,有助于判斷野山參的生長年限,也有助于區別野山參純貨和其它“山參趴貨”,同時還有助于甄辯人參生長的生物信息。野山參不定根:棗核艼“棗核艼”是野山參的典型特征之一。艼體短粗,兩端尖細,形如大棗之核,故名棗核艼。野山參生有棗核艼,要有一個年深日久的緩慢過程,生長四五十年的野山參,一般只具有比較典型的“蒜瓣艼”,生長五十年以上的野山參,主根須逐漸衰退,吸收功能下降,激發艼須快速生長,吸收養分迅速膨脹,待艼須的吸收功能也衰退了,原有的蒜瓣艼會逐漸演變成兩頭尖,中間膨脹的棗核狀艼,即成為“棗核艼”,野山參生有棗核艼,是野山參夠老的標志性特征,標志著其內在品質優異。傳統上認為“棗核艼”是鑒別野山參的顯著特征,實際上,具有棗核艼的野山參極少,只有生長百八十年的老山參才會有典型的棗核艼,而現在老山參極少,市場上大多是二三十年或是三四十年的野山參,這樣的野山參根本不會生長棗核艼,所以,棗核艼市面上也就很少見。野山參不定根:蒜瓣艼蒜瓣艼的特點是:連接蘆碗一端頭鈍圓、另一頭尖細順長,形如蒜瓣,習稱蒜瓣艼。“蒜瓣艼”也是野山參特征之一,與“棗核艼”相比,蒜瓣艼不是典型的特征,但在野山參中很常見。蒜瓣艼是野山參中期生長信息的表達,生長三四十年的野山參,蘆頭上的“順長艼”稍顯頹勢,畸形變態,緩緩膨大逐漸嬗變成蒜瓣艼。目前市場中生有蒜瓣艼的野山參很多見。因多是三四十年或四五十年的貨品,此類貨品多為蒜瓣艼,但由于生長年限的差別,蒜瓣艼中老嫩不一,質嫩者色白而脆,質老者分腿分支而色深,二者相差懸殊。野山參不定根:順長艼特點是艼體上部稍粗,向下漸細而長,粗細變化不突然,艼長超過主根,隨主根順勢而下,故名順長艼。順長艼是年幼野山參信息的表達,通常二三十年左右的野山參會多為順長艼,目前野山參市場中此類貨品非常多。野山參不定根:毛毛艼是蘆頭上長出的彎彎曲曲細小的不定根。集中長在蘆頭一側的毛毛艼像一撮山羊胡子,也稱“羊胡子艼”。毛毛艼于長在蘆頭兩側,稱做“蓑衣艼”。毛毛艼是人參初期生長信息的表達,說明生長年限很短,還不具備野山參的基本特征。野山參不定根:艼帽野山參的艼帽通常是一段,也有特別發達而具有多段艼帽的。通過對艼帽的鑒別,有助于掌握和了解野山參的生長信息,甄別優劣。艼帽大直接影響野山參的品質,通常艼帽的重量不超過總體重量的20%,超過這個比例就稱艼帽大。為什么會有“大艼帽”原因很多,一是野山參生長地落葉腐爛,土壤地溫、干濕度合適,微生物活躍,腐殖質充分分解,富集營養素,艼就會多條萌發,眾多的毛毛艼迅速吸收,猛長而成大艼帽。二是森林新伐區,砍伐了木材,忽然降低了郁閉度,陽光透射的強度增加,光合作用隨之增加,首先使艼須膨大瘋長。三是年幼野山參移栽新地,受動土刺激長成大艼帽。不過,艼帽大不能一概而論,通常艼帽大,主根占的比例越小,整支參的質量就差,這樣的貨品就要降等降級;若雖然艼帽大但長有棗核艼,且配一主根,為典型的“一艼一棒”,這又恰是優質野山參,不能降級論價,應定為優質佳品。年代久遠的野山參上多生有1-3根參艼,兩根以上的多為左右互生,野山參艼體總是自然垂直向下伸延,稱為“下順”,這是野山參艼生長方向的特點。“參艼”有擴大人參吸收營養和水份面積和增強固著或支撐的功能,尤其是野山參的“艼”在其生長后期起著更重要的支柱作用,如果“艼”所處的土質條件比主根好,常有“艼”大而超過主根的,稱為“奴欺主”現象;倘若主根后期萎縮或受傷,大形的“艼”往往代替主根,成為“艼變山參”;有的野山參因年歲太老,棗核艼還會拔出圓蘆,常說的雙體參、三體參、四體參,實際就是“艼”已嬗變成山參,都有圓蘆,往往形成錯覺,看似多個大小不等的主根。依據艼的粗細老嫩可大致判別野山參的年齡,艼帽的大小可判別土質的肥瘦以及是否動土移栽過。而艼的生長方向在鑒別工作中更為重要,它記載了重要的生物信息,小的野山參是直立而生,艼的方向始終是自然下垂;移山參或趴貨移栽時取平臥或斜臥,艼的方向是朝天上翹或平伸,如果是毛毛艼則說明年份很短;圓參的艼多是上粗下細,狀如參腿,不向下垂而向上或旁伸。艼的伸出方向和艼本身的樣子同樣重要,應盯牢不放,仔細觀察,它是甄別純貨和趴貨的重要標志之一。
如何鑒別野山參?
野山參是人參家族的佼佼者,有“神草”之美譽,為滋補的名貴中藥材。由于野山參自然生長在原始森林中,有的長達百年,沒有經過人工培植,沒有化學肥料的成份,且不宜采集,故更顯其名貴,致使不良藥販弄虛作假,以移山參、池底子參等在參體上手工做紋,參蘆、參須部位粘接等方法造假冒充野山參。所以,如何鑒定純正的野山參大有講究,一般是根據人參的體、蘆、艼、腿、皮、紋、須等7個部位的特征來判別。
體:野山參有橫體、菱角體、疙瘩體等多種體形,也有長條順體。其共同特點是由上而下漸細,或者突然變細,體上不生長小須。
蘆:野山參蘆可分三個部分,即圓蘆、對花蘆(也稱堆花蘆)、上頂馬牙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三節蘆”。但也有個別野山參長有線蘆,就是生長在主根頂端、細長的蘆,可能長得稍偏,不與主體同時生長,多是因為野山參生長年久,使原來的參蘆爛掉,爾后又重新長出來的新蘆。這種線蘆最大的特點是蘆碗均生長在一面,排列緊密,不轉圈生長,也不脫節。如出現脫節現象,即使參不是偽品,但也是人為在參蘆上動了手腳,使野山參的等級和質量大跌。
艼:野山參一般在蘆下都長有艼,有的一兩枚,有的三四枚,甚至有的更多,少數也長有碎咀艼、長條艼、毛毛艼、艼帽等。其中,毛毛艼比較少見,最好的野山參長一兩枚棗核艼,艼帽太大者質量稍次。艼生長的最大特點是下垂,而不是上蹺。
腿:野山參絕大部分是一至兩條腿,其特點是上粗下細,即腿的上部粗于下部,如果下粗上細,業內稱為“下垂”,說明不是純野山參,最起碼也是移栽,其質量大打折扣。
皮:野山參的皮雖老,但顯得細緊而有光澤。加工后,野山參的皮色以白有粉霜者為最佳;帶有黃銹色者次之。在黑土地生長的野山參為黑黃色,其他土質生長的野山參為黃褐色,個別沙土地生長的多呈金黃色。
紋:野山參體紋緊密細深,在圓蘆下、參肩上似螺旋狀向上旋轉生長,而體的上部和腿上不能有紋。
須:參須細條均勻,直立而無水須,清疏不亂,柔而不脆具彈性,須中間有筋,鮮參須咀嚼不斷,且嚼后可剩下一條筋。野山參的參須上多有珍珠疙瘩,為獨具的特征之一。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野山參所含的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具有抗癌作用;對高血壓、心肌營養不良、冠狀動脈硬化、心絞痛等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急性傳染病肝炎患者在一定的治療條件下服用野山參,能抑制其轉為慢性肝炎;能增強性腺機能的作用,對麻痹型、早泄型陽痿有顯著療效;能提高機體活動能力,減少疲勞,對不同類型的神經衰弱患者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患者渴感、虛弱等癥狀,與其他藥物合用還可治療多種疾病,其他人參雖亦具補益作用,但作用不如野山參強勁,且價格懸殊,臨證注意鑒別。
怎樣鑒別野山參?以及山參的等級?
野山參的基本鑒別方法是看”五形””六體”,具體如下:
五形是指須、蘆、皮、紋、體
(1)須:長條須,老而韌,清疏而長,其上綴有小米粒狀的小疙瘩稱之謂”珍珠點”。色白而嫩脆(俗稱水須)者,則不是純野山參。
(2)蘆:蘆較長,分為二節蘆、三節蘆、線蘆、雁脖蘆。 二節蘆–有馬牙蘆和圓蘆者。 三節蘆–有馬牙蘆、圓蘆和堆花蘆。 所謂馬牙蘆,是根莖上的莖痕明顯,形如馬
牙狀,多在根莖上段。所謂圓蘆,是根莖上的莖痕因年久而長平,形如圓柱狀。所謂雁脖蘆,是根莖細長,稍彎曲,如雁脖狀。所謂線蘆,是因年限久遠,根莖上的蘆碗長平,根莖又細又長。
(3)皮:老皮,黃褐色,質地緊密有光澤。皮嫩而白者,則不是純山參。
(4)紋:在毛根上端肩膀頭處,有細密而深的螺絲狀橫紋。橫紋粗糙,浮淺而不連貫者則不是純山參。
(5)體:系指毛根(見六體)。
六體是指靈、笨、老、嫩、橫、順
(1)順:指人參根順理且直,單腿或雙腿并攏者,多不是野山參。
(2)靈:指人參體態玲瓏,樣子好看,體腿明顯可分,腿多具兩個,且分叉角度大。按形態分為”菱角體”和”疙瘩體”。
(3)笨:指人參根形挺直,體態笨拙而不美觀,即使有兩腿,兩者粗細或長短也不勻稱。
(4)老:山參皮老,色黃褐,橫紋細密而結實。皮嫩色白者不是純山參。
(5)嫩:皮色嫩白,橫紋粗糙浮淺,須根嫩脆色白易折斷者,則不是純山參。
(6)橫:指人參根粗短,兩條腿多向旁伸展者,多為野山參。
《人參商品規格標準》中列出的野山參標準,都是對干品的要求。對鮮品,在形狀、質量方面的規定,與干品相同,但收購等級的具體要求,由省級藥材主管部門參照干品自定。
一級山參的為:干貨,純山參的根部,主根粗短呈橫靈體。支根八字分開(俗稱武形),五形全美(蘆、芋、紋、體、須相襯)。有圓蘆。芋中間豐滿,形似棗核。皮緊細。主根上部橫紋緊密而深。須根清疏而長,質堅韌(俗稱皮條須),有明顯的珍珠疙瘩。表面牙白色或黃白色,斷面白色。味甜微苦。每支重100g以上,芋帽不超過主根重量的 25%,無疤痕、雜質、蟲蛀、霉變
二級山參的為:干貨,純山參的根部,主根粗短呈橫靈體。支根八字分開(俗稱武形),五形全美(蘆、芋、紋、體、須相襯)。有圓蘆。芋中間豐滿,形似棗核。皮緊細。主根上部橫紋緊密而深。須根清疏而長,質堅韌(俗稱皮條須),有明顯的珍珠疙瘩。表面牙白色或黃白色,斷面白色。味甜微苦。每支重55g以上,芋帽不超過主根重量的 25%,無疤痕、雜質、蟲蛀、霉變
三級山參為干貨,純山參的根部,主根粗短呈橫靈體。支根八字分開(俗稱武形),五形全美(蘆、芋、紋、體、須相襯)。有圓蘆。芋中間豐滿,形似棗核。皮緊細。主根上部橫紋緊密而深。須根清疏而長,質堅韌(俗稱皮條須),有明顯的珍珠疙瘩。表面牙白色或黃白色,斷面白色。味甜微苦。每支重32.5g以上,芋帽不超過主根重量的 25%,無疤痕、雜質、蟲蛀、霉變
怎樣辨別野生山參?
人工種殖的其效果當然沒野生的好.種植的時候多會放進一些化肥類的促其生長.而野生的就不一樣了.經風吹雨打.對吸收的營養物質較為實在.這好比養雞.一個靠飼料養.一個放它到處去跑吃那些昆蟲長大.其味道是有些不同的.山參的價格主要取決于它的生長年份.看頭部那里.一般就看那里辨別的.頭的突出點越多越好.
野山參怎么看真假
鑒別山參有套順口溜 馬牙燕脖蘆 下伸棗核艼 身短體橫靈 環紋深密生 肩膀圓下垂 皮緊細光潤 腿短兩三個 分襠八字形 須疏根瘤密 山參特殊形 從事中藥應該背背 山參應是橫靈體 艼帽不超過主根4分之1 味甜微苦 口嚼有清香感
野山人參怎么辨別真假
人參是很珍貴的一味藥材,市場上的人參種類很多,質量各異,學會一點鑒別知識是有必要的。在人參中只有野山參是珍貴藥材,生長年限由幾十年到百余年不等,價格昂貴。由于山參產量稀少,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現象時有發生,所以應注意鑒別。要想鑒別好山參,必須掌握好以下要點:既要看清“五形”,又要識別“六體”。 五形是指須、蘆、皮、紋、體 (1)須: 長條須,老而韌,清疏而長,其上綴有小米粒狀的小疙瘩稱之謂“珍珠點”。色白而嫩脆(俗稱水須)者,則不是純野山參。 (2)蘆: 蘆較長,分為二節蘆、三節蘆、線蘆、雁脖蘆。 二節蘆——有馬牙蘆和圓蘆者。 三節蘆——有馬牙蘆、圓蘆和堆花蘆。所謂馬牙蘆,是根莖上的莖痕明顯,形如馬牙狀,多在根莖上段。所謂圓蘆,是根莖上的莖痕因年久而長平,形如圓柱狀。所謂雁脖蘆,是根莖細長,稍彎曲,如雁脖狀。所謂線蘆,是因年限久遠,根莖上的蘆碗長平,根莖又細又長。 (3)皮: 老皮,黃褐色,質地緊密有光澤。皮嫩而白者,則不是純山參。 (4)紋 :在毛根上端肩膀頭處,有細密而深的螺絲狀橫紋。橫紋粗糙,浮淺而不連貫者則不是純山參。 (5)體: 系指毛根(見六體)。
何鑒別人參、野山參的真假?
蘆長碗密棗核丁,錦皮細紋珍珠須.這就是鑒別口歌.
野山參有假的嗎?如何鑒別?
您好,根據您所說的情況,野山參肯定是有假貨,具體情況建議去詢問中醫人員進行確定.
怎么辨別真假野山參?
野山參生長于山地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之中,主要生長于長白山和小興安嶺地區。目前的野山參十分稀少,按照年份和大小,野山參價格差別很大,貴的野山參一支可賣到幾萬元。在購買野山參時需仔細辨別。
野山參的主要特征為:主根粗短,多具有兩條主要支根,蘆細長,約長2–8厘米,稍扭曲形似雁脖,俗稱“雁脖蘆”,蘆上有較密集的碗狀疤痕,俗稱“蘆碗”,由于參齡年久,下部蘆碗逐漸消失,蘆呈圓柱形,俗稱“圓蘆”。有的蘆上生出紡錘形的不定根,形似棗核,俗稱“棗核艼”。主根的頂部較寬而圓滿,俗稱“寬肩膀”,皮老灰黃色,外皮緊,有縱皺紋,上部有明顯而細密的環紋,俗稱“螺旋紋”,質地堅實,須根少細而長,多為參體的2–3倍,上邊常有許多突起的小疣狀物,俗稱“珍珠疙瘩”,氣微香,味甜微苦。野山參的質量以生長年久、蘆長、碗密、帶圓蘆、體豐滿、紋深而密螺旋狀、棗核艼、帶珍珠疙瘩、堅韌不易斷為佳品。 野山參在長期生長過程中,由于受自然條件、動物危害,人為移栽等影響,根形上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據此,山參又有純山參、山參艼變、移山參之別。不管千變萬化,總體來說,野山參不外乎就是生長年限長,藥效高,野生于自然環境里,不受農藥化肥污染而已,就是一粒家參籽,假如你把它野播于原始森林里自然生長二三十年或四五十年以上,你難道還能不承認它是野山參,所以說,野山參的貴重,也就是在自然環境下生長,不受化肥農藥污染,生長年限長,就為佳品。主編推薦》》怎么服用人參滋補效果好
要想鑒別好山參,必須掌握好以下要點:既要看清“五形”,又要識別“六體”。
五形是指須、蘆、皮、紋、體
1、須:長條須,老而韌,清疏而長,其上綴有小米粒狀的小疙瘩稱之謂“珍珠點”。色白而嫩脆(俗稱水須)者,則不是純野山參。
2、蘆:蘆較長,分為二節蘆、三節蘆、線蘆、雁脖蘆。 二節蘆——有馬牙蘆和圓蘆者。 三節蘆——有馬牙蘆、圓蘆和堆花蘆。 所謂馬牙蘆,是根莖上的莖痕明顯,形如馬牙狀,多在根莖上段。所謂圓蘆,是根莖上的莖痕因年久而長平,形如圓柱狀。所謂雁脖蘆,是根莖細長,稍彎曲,如雁脖狀。所謂線蘆,是因年限久遠,根莖上的蘆碗長平,根莖又細又長。
3、皮:老皮,黃褐色,質地緊密有光澤。皮嫩而白者,則不是純山參。
4、紋:在毛根上端肩膀頭處,有細密而深的螺絲狀橫紋。橫紋粗糙,浮淺而不連貫者則不是純山參。
5、體:系指毛根。
六體是指靈、笨、老、嫩、橫、順
1、靈:指人參體態玲瓏,樣子好看,體腿明顯可分,腿多具兩個,且分叉角度大。按形態分為“菱角體”和“疙瘩體”。
2、笨:指人參根形挺直,體態笨拙而不美觀,即使有兩腿,兩者粗細或長短也不勻稱。
3、老:山參皮老,色黃褐,橫紋細密而結實。皮嫩色白者不是純山參。
4、嫩:皮色嫩白,橫紋粗糙浮淺,須根嫩脆色白易折斷者,則不是純山參。
5、橫:指人參根粗短,兩條腿多向旁伸展者,多為野山參。
6、順:指人參根順理且直,單腿或雙腿并攏者,多不是野山參。
山參的等級
一等山參,主根粗短呈橫靈體,支根八字分開俗稱(武形),五形全美(蘆、節、紋、體、須 相稱)。有元蘆。節中間豐滿,形似棗核。皮緊細。主根上部橫紋密而深。須根清疏而長,質堅韌(俗稱皮條須),有明顯珍珠疙瘩。表面牙白色或黃白色,斷面白色。味甜微苦,每支重100 克以上,萬元/克,節帽不超過主根重量的25 %,無疤痕。
二等山參,每支重55克以上,幾千元/克。
三等山參,每支重32.5 克以上。
四等山參,每支重20克以上。
五等山參,主根呈橫靈體或順體(俗稱文形),每支重12.5克以上,節帽不超過主根重量的40 %。
六等山參,主根呈靈體、順體或畸形體(俗稱笨體),每支重6.5克以上,節帽不大。從二到六個等級,其他要求同一等。
怎樣判斷野山參的年限呢?
山參蘆:就是判斷山參生長年限的唯一途徑,人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芽莖:秋脫春生,每年留下一個芽痕(俗稱 蘆碗)年復一年,莖基殘留,并緩慢地增長。因此,生長年久莖蘆較其它參蘆為長,由于長年緩慢生長,蘆一般可分為三段:頂端第一段為新脫落的莖痕。形如“馬牙”,邊緣棱較平齊,中心凹陷,習稱“蘆碗”或“馬牙蘆”:第二段為近十年間脫落的莖基,蘆左右交錯層迭而生,蘆碗緊密邊緣有明顯的棱脊,習稱“對花蘆”;第三段為遠年的莖基脫化而成不再顯蘆碗,而呈圓柱形,習稱“園蘆”。園蘆上有緊密的環球棱皺。一般可認為每一棱皺是生長一年的標記,還有一種蘆細長如線,至上端始變粗是對花蘆形式。習稱“線蘆”。無論是馬牙蘆、對花蘆、園蘆、線蘆;上面多生有小疙瘩瘤,這是山參蘆的特點。由此可以得出山參的生長年限.但,有一些百年野山參,由于生長年代久遠,受自然災害影響,蘆莖殘損腐爛,側生有很多殘損芽痕或后憋出許多蘆芽,習稱:開花蘆。年限無法判別,至少百年以上,只有專家才能判斷大概年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