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刑法中“鍘刀之行”是什么鍘刀?
建議樓主看金超群版的包青天,里面就有你想問的鍘刀之刑.直白點說就是用鍘刀把壞人的直接砍下 ….
包青天鍘刀的來歷
歷史上沒有包拯的三口鍘刀 這是后代的公案小說(多為明清時期)里的杜撰。
包拯從來沒有做過宰相,也沒有什么權威無邊的“銅鍘”。他最大的官職是做到御史中丞和三司使,最后升為禮部侍郎,死后追為禮部尚書。他的長相也不是什么黑臉,倒是和他同朝為官的侍御史趙擴,因其“彈劾不避權幸,聲稱凜然,京師目為‘鐵面御史’。”編戲人把趙的“鐵面”挪給包拯了。還應指出,包拯是位“清官”,但和他同時代也先后做過御史和開封知府的吳奎、趙擴、唐介、龐籍、歐陽修等,不管“政績”、“直聲”都不比包拯差。不知為什么獨有這位被歐陽修稱為“天姿峭直,然素少學問,朝廷事體,或有不思”的包拯,從宋元至今在戲劇舞臺乃至民間,一花獨秀,大顯威風,經久不衰,流傳千年。包拯作為一個封建時代比較正直清廉的好官,曾做過一些有益于人民的好事,對這樣一個歷史人物,其歷史地位是應該肯定的。但為什么人們把他神化了呢?這是因為長期以來人民群眾受盡贓官酷吏、權豪勢家的欺壓凌辱,希望能有為民伸冤的“清官”,再加上歷史上清官屈指可數,人們在絕望中企盼,呼喚“青天大老爺”;封建統治者為其長治久安,也希望有維護其封建秩序的“良吏”,作為楷模,所籠絡民心。這樣,“包青天”應運而生,戲越編越多,人越傳越神,一直到今而不絕。但是,最好的清官仍然是人民群眾的老爺,是維護統治的工具。“因此,什么地方百姓大呼包青天之日,一定是他們已經被侮辱、被欺凌之時。顯然,清官是封建時代茫茫黑夜里的昨夜星辰,他們絕不代表未來。在健全的法制社會里,人們憑借法律來保護自己,而無須乞靈于清官。”
參考資料:王春瑜《老牛堂札記》第94頁
包青天分別用什么鍘刀鍘過什么人
龍頭鍘是鍘皇族的. 虎頭鍘是鍘其他官員權貴的. 狗頭鍘是鍘平民百姓的.
包青天之七俠五義中鍘刀鍘的是誰
樓主好,我剛看完這個電視,鍘刀鍘的有京東王趙怡,龐太師之子龐昱.至于包勉則是被蕓兒毒死的,而他自己也是用毒自盡,目的是為了不讓包拯背上六親不認之罪名,唉、這么好的一個女孩啊就這樣死了.我感到惋惜.
包青天老版各單元犯人鍘刀
草民百姓犯了死罪用狗頭鍘 文武百官犯了死罪用虎頭鍘 皇親國戚犯了死罪用龍頭鍘 從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
包拯的鍘刀有什么說發嗎?現在考古學家找到了嗎?
包拯的三把鍘刀是虛構的,歷史上沒這回事,當然找不到了。至于小說中三把鍘刀的來歷為:
圣上加封包公為龍圖閣大學士,仍兼開封府事務,前往陳州稽察放賑之事,并統理民情。包公并不謝恩,跪奏道:“臣無權柄,不能服眾,難以奉詔。”圣上道:“再賞卿御札三道,誰敢不服? ”包公謝恩,領旨出朝。
且說公孫策自包公入朝后,他便提心吊膽,坐立不安,滿心要打點行李起身,又恐謠言惑眾,只得忍耐。忽聽一片聲喊,以為事體不妥。正在驚惶之際,只見包興先自進來告訴,老爺被圣上加封為龍圖閣大學士,派往陳州查賑。公孫策聞聽,這一樂真是喜出望外。包興道:“特派我前來與先生商議,打發報喜人等,不準他們在此嘈雜。”公孫策歡歡喜喜與包興斟酌妥帖,賞了報喜的去后,不多時,包公下朝。大家叩喜已畢,便對公孫策道:“圣上賜我御札三道,先生不可大意。你須替我仔細參詳,莫要辜負圣恩。”說罷進內去了。這句話把個公孫策打了個悶葫蘆,回至自己屋內,千思萬想,猛然省悟,說:“是了!這是逐客之法。欲要不用我,又賴不過情面,故用這樣難題目。我何不如此如此,鬼混一番,一來顯顯我胸中的抱負,二來也看看包公膽量。左右是散伙罷咧!”于是研墨蘸筆,先度量了尺寸,注寫明白。后又寫了做法,并分上、中、下三品,龍、虎、狗的式樣。他用筆畫成三把鍘刀,故意的以“札”字做“鍘”字,“三道”做“三刀”,看包公有何話說。畫畢,來至書房。包興回明了,包公請進。公孫策將畫單呈上,以為包公必然大怒,彼此一拱手就完了。誰知包公不但不怒,將單一一看明,不由春風滿面,口中急急稱贊:“先生真天才也!”立刻叫包興傳喚木匠。“就煩先生指點,務必連夜蕩出樣子來,明早還要恭呈御覽。”公孫策聽了此話,愣呵呵的連話也說不出來。此事就要說這是我畫著玩的,也改不過口來了。又見包公連催外班快傳匠役。公孫策見真要辦理此事,只得退出,從新將單子細細的搜求,又添上如何包銅葉子,如何釘金釘子,如何安鬼王頭,又添上許多樣色。不多時,匠役人等來到。公孫策先叫看了樣子,然后教他做法。眾人不知有何用處,只得按著吩咐的樣子蕩起。一個個手忙腳亂,整整鬧了一夜,方才蕩得。包公臨上朝時,俱各看了,吩咐用黃箱盛上,抬至朝中,預備御覽。
包公坐轎來至朝中,三呼已畢,出班奏道:“臣包拯昨蒙圣恩,賜御鍘三刀,臣謹遵旨,擬得式樣,不敢擅用,謹呈御覽。”說著話,黃箱已然抬到,擺在殿上。圣上閃目觀瞧,原來是三口鍘刀的樣子,分龍、虎、狗三品。包公又奏:“如有犯法者,各按品級行法。”圣上早已明白,包公用意是借“札”字之音改作“鍘”字,做成三口鍘刀,以為鎮嚇外官之用,不覺龍顏大喜,稱羨包公奇才巧思,立刻準了所奏。“不必定日請訓,俟御刑造成,急速起身。”包公謝恩,出朝上轎。
包公處決一個市井流氓用的什么鍘刀
狗頭鍘.
包拯的鍘刀合法嗎?宋朝的刑部可以斬立決嗎?
后代的戲本你也信啊.包拯在宋代并不出名.宋代刑獄對于平頭百姓犯罪可以斬立決,對于有功名的讀書人,根本不會判死刑.
包青天真的是用龍虎狗三個鍘刀殺犯人的嗎
拜托,電視劇而已 實際上,包青天只是誤傳,包拯最高做過龍圖閣直學士,主管三司,類似于今天的中國財政部副部長 他曾經做過開封府尹,類似今天的北京市市長,司法這一塊是監管的,不是直接管轄,當時還有司法機構負責,類似今天的北京市公安局一類的機構,所以,執法行刑肯定不是他來做 在監管期間,命令任何人有冤屈都可以直接投訴到他這里,由他親自督促司法機關審理,所以有包青天之所
包青天里開封俯里的三個鍘刀???
包青天里開封府里的三個鍘刀分別為龍頭鍘,虎頭鍘和狗頭鍘,根據犯人身份等級的不同,用的鍘刀也就不同~龍頭鍘鍘的是皇親國戚,虎頭鍘鍘的是封疆大吏,狗頭鍘鍘的當然就是草民了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