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北針的使用
測定方位:
1.測定現地東南西北方向
(1)打開羅盤儀!使方位指標“△”對準“0”;
(2)轉動羅盤儀,待磁針指北端對準“0”后,此時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在方位玻璃上就可直接讀出現地東、南、西、北方向。
2,標定把圖萬位
標定地圖方位就是利用羅盤使地圖上的方位和現地方位一致。
(1)打開儀器,調整度盤座,使方位指標“△”對準“0”;
(2)以測繪尺與地圖上的真子午線相切;
(3)轉動地圖,使磁針北端指向本地區的磁偏角之數值上,則地圖上的方位和現地方位完全一致。
3,測定磁方位角
A,測定圖上目標的磁方位角
(1)用指北針精確標定地圖,并保持地圖不動;
(2)將測繪尺與所在點和目標點的連線相切,調整度盤座,使指標“△”對準“0”刻劃線;
(3)待磁針靜止后,其北端所指度盤座上的刻度即為所在點至目標點的磁方位角數值。
B,測定現地目標的磁方位角
(1)打開儀器,使方位指標“△”對準“0”,并使反光鏡與度盤座略成45°;
(2)用大拇指穿入提環,平持儀器,由照準經準星向被測地目標瞄準;
(3)從反光鏡中注視磁針北端所對準度盤座上的分劃,即為現地目標的磁方位角數值。
指北針是怎么樣使用的
汗~~,他叫指南針好吧
指北針怎么用?
其實它是和指南針一樣的!都是用來辨別方向的!一般它的面殼是可以轉動的!先要將其轉到和表盤上的一樣!在拿著指北針來轉動!當它帶有指示的一頭對向正北的時候就表示你面對的是北邊!背后的是南邊!民用的是不知道有沒有辨別距離的!但是要是軍用的就會有辨別距離的!你要是有地圖可以將指北針的其中一條直邊對準磁子午線上!就可以很好的知道你在什么地方和應該要去的地方在什么位置勒!!
指北針在生活中的作用是啥?
幫助人們辨別方向 有時候能救你一命哦
指北針有什么作用
指北針除能指示方位外,并可測量方位角兼可在現地測定水平距離及斜角度;在地圖上測量直距離及彎曲距離及繪圖時可描繪方向線;并以「前方交會法」判定目的地在地圖上的位置;以「后方交會法」判定本人在地圖上的位置。用途非常廣泛。
●指北針的類型:
指北針大致可分為透鏡羅盤儀、表殼式指北針、透明底板型指北針。透明底板型指北針廣為一般戶外活動人士、遠征隊或探險家所愛用,東海山社無論登山、溯溪活動也皆使用透明底板型指北針,所以僅介紹此類指北針。
●透明底板型指北針的構造:
1. 放大透鏡是為了便於地圖之閱讀
2. 分度盤前方的底板上標示有一紅色指向箭頭,代表進行線方向及度數指示線。
3. 整個分度盤可自由旋轉,以便調整校正。
4. 表盤底面有數條紅色平行線及中央的平行箭頭,會隨分度盤旋轉,是測定方向線。
5. 分劃刻度由0° ~ 360° ,每小格代表2° 。
6. 指北針兩端以紅白兩色分別表示北與南的指向。
「指北針」的使用
◆使用指北針的方法:
(1)必須將指北針水平擺放.
(2)慢慢調整指北針,使盤面上的「北」和指針上的北重合,這樣即可找出真正的四方位了.
(3)雖然月亮在天上,但不能將指北針仰起來測量,我們必須將視線由月亮垂直到地面.
(4)再用指北針去測量地面那一點的方位是幾度.
(5)使用指北針時,必須使指北針遠離鋼鐵物,地板.
指北針的作用
指北針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磁場作用,指示北方方位,是一種用于指示方向的工具,指北針也叫做指南針,廣泛應用于各種方向判別和定位,譬如: 1、是航海、野外探險、登山探險不可或缺的工具,它配合地圖尋求相對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處的位置. 2、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指示方向.用于城市道路、城鄉各種建筑物、構筑物的方向定位.
制式五用指北針的用法誰會呀?
一九八〇式五用指北針使用說明書nbsp;nbsp;nbsp;一、用途nbsp;nbsp;nbsp;“80”式五用指北針裝有羅盤、距離固定器、里程機構、俯仰機構及坐標梯尺等。具有測定方位、距離、俯仰角、地圖上的里程、坐標及繪制簡單地圖之功用。nbsp;nbsp;nbsp;本指北針方位及俯仰測量涂有夜光標志,以供夜間作業使用。nbsp;nbsp;nbsp;二、結構、性能nbsp;nbsp;nbsp;1.方位測量機構:由羅盤、方位框、瞄準器及瞄準玻璃等組成。方位分劃外圈為60—00密位分劃制,單位為0—50密位;內圈為360amp;ordm;分劃制,單位為5amp;ordm;。nbsp;nbsp;nbsp;方位指示精度為0—25密位。nbsp;nbsp;nbsp;2.距離估定器:有瞄準器及瞄準玻璃等組成。瞄準玻璃上刻有距離估定線及密位分劃線。當殼蓋與殼身之測距定位線相對準,瞄準器處于垂直位置時,距離固定線與瞄準器組成10:1之比例測距固定器;密位分劃線與瞄準器組成密位測距估定器。nbsp;nbsp;nbsp;距離估定器的測距精度為5%。nbsp;nbsp;nbsp;3.俯仰角測量機構:由俯仰瞄準器、俯仰擺及鎖緊機構等組成。其量程為±90amp;ordm;、單位為5amp;ordm;。nbsp;nbsp;nbsp;俯仰角測量精度為2.5amp;ordm;。nbsp;nbsp;nbsp;4.里程測量機構:由里程測量表輪、里程表、里程表針及齒輪系等組成。里程表有1:100000;1:50000;1:25000三種分劃,單位為公里。nbsp;nbsp;nbsp;里程測量精度為2%。nbsp;nbsp;nbsp;5.坐標梯尺:由相互垂直的兩組測尺組成。長尺80mm;短尺20mm。單位1mm。nbsp;nbsp;nbsp;坐標梯尺測量精度為0.5mm。nbsp;nbsp;nbsp;三、基本用法介紹nbsp;nbsp;nbsp;1.測方位角:以判定方位、標定地圖、指示目標等。nbsp;nbsp;nbsp;例一:測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nbsp;nbsp;nbsp;打開指北針,使殼蓋至最大位置,將指北針托平,(單眼緊貼瞄準器)調整瞄準器的角度,使透過放大鏡能清晰的看清方位指標線及所對應的分劃值。瞄準時通nbsp;過瞄準器上的長縫和瞄準線瞄準目標,此時方位指標線所對應的密位分劃值,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nbsp;nbsp;nbsp;例二:標定地圖—使地圖上北方與現地正北方向一致。nbsp;nbsp;nbsp;展平地圖,將指北針坐標梯尺長邊與地圖上磁北方向線(即地圖中的PP虛線)密合,此時坐標梯尺始端應指向地圖下方,轉動地圖,使指北針方位指標線對應值指示為零。此時地圖即已標定。nbsp;nbsp;nbsp;例三:利用地圖量測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nbsp;nbsp;nbsp;按例二方法先將地圖標定,使指北針坐標梯尺長邊通過站立點和目標兩點或這兩點延長線,坐標梯尺的始端應指向站立點。此時方位指標線所對應之密位分劃值nbsp;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nbsp;nbsp;nbsp;nbsp;nbsp;2.估測距離:nbsp;nbsp;nbsp;①nbsp;已知北側目標的間隔,估測目標至站立點之間的距離。nbsp;nbsp;nbsp;根據目標間隔在瞄準玻璃上所占的大小,可按10:1的比例公式或密位公式來估算距離。nbsp;nbsp;nbsp;nbsp;nbsp;比例公式:立足點至目標的距離(米)=目標間隔寬度(米)xnbsp;10nbsp;/nbsp;目標占兩估定線寬度的倍數nbsp;nbsp;nbsp;密位公式:立足點至目標的距離(米)=目標間隔寬度(米)xnbsp;1000nbsp;/nbsp;目標所占的密位數nbsp;nbsp;nbsp;例四:已知前方目標高壓電桿之間隔為50米,電桿高為8米,試用比例測距或密位測距兩種方法,估測目標至站立點間的距離。nbsp;nbsp;nbsp;打開指北針,使殼蓋與殼身之測距定位線對準,將瞄準器置于垂直位置,用單眼緊貼瞄準器長槽,通過瞄準玻璃上的分劃線觀察目標。nbsp;nbsp;nbsp;如圖一所示,測得兩電桿之間隔(50米)占兩估定線寬度的倍數為1.25,通過比例公式可求得:nbsp;nbsp;nbsp;立足點至電桿的距離=50X10/1.25=400nbsp;米nbsp;nbsp;nbsp;如圖二所示,測的電桿之高(8米)占密位分劃線兩小格(20密位),通過密位公式可求得:nbsp;nbsp;nbsp;立足點至電桿的距離=8X1000/20=400nbsp;米nbsp;nbsp;nbsp;②nbsp;未知被測目標的間隔,估測目標至站立點之間的距離。nbsp;nbsp;nbsp;例五:如圖三所示,在河彼岸有敵陣地新建暗堡,估測暗堡至站立點之間的距離。nbsp;nbsp;nbsp;打開指北針,測的目標至站立點的磁方位角為45—20密位,在垂直于目標的方向尋找一輔助點,使目標至輔助點的磁方位角之值在原來的基礎上變化1—00密位,例向右當測得輔助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為44—20密位。此時用步測法或其他方法,若測得輔助點到立足點的距離為40米,則站立點到目標的距離為其十倍,即400米。nbsp;nbsp;nbsp;注:按上述方法測距,如再減少5%、如400米-400X5%=380米,此時測距精度能提高2%左右。nbsp;nbsp;nbsp;3.測俯仰角及校準水平:nbsp;nbsp;nbsp;用俯仰瞄準器直接瞄準
地圖和指北針應該怎樣使用?
地圖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種工具,從市售各種不同功能的地圖,如縣、市地圖;街道圖;游樂區簡圖;全球地圖……等,然而戶外活動尤其是登山,它最需要的地圖是等高線圖,此種地圖能顯示地表的各種地形如高山、溪谷、險或緩坡、懸崖或峭壁都能表露無遺。
等高線地圖的基本標示
等高線地圖就是將地表高度相同的點連成一環線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線,不同高度的環線不會相合,除非地表顯示懸崖或峭壁才能使某處線條太密集出現重疊現像,若地表出線平坦開闊的山坡,曲線間之距離就相當寬,而它的基準線是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線為準,每張地圖下方皆有制作標示說明,讓使用者方便使用,主要圖示有比例尺、圖號、圖幅接合表、圖例與方位偏角度。
比例尺是地圖必須標示的符號,它是顯示地表實際距離與地圖顯示之距離的比例相關性,例如十萬分之一的地圖表示一公分計即實際距離為一公里,五萬分之一的地圖表示一公分,即實際距離為五百公尺,對于不同程度比例的地圖與實際距離的精確度而言,小比例尺的地圖精確度較高。比例尺和實際距離換算表地圖比例實地距離(公尺)地圖距離(公分)1:25,0001,00041:50,0001,00021:100,0001,0001
圖號是代表地圖名稱的編號,不同比例的地圖均編訂各自系統的代號,而它是以經緯度為單位制定,如此每幅地圖就能緊密接合。
方位偏角度是表示正北(地球北極),磁北(磁針顯示北方),方格北(地圖指示北方)之間的關系與彼此偏差的角度,同時圖下方并注有該逐年磁變數值,當我們使用指北針指示自身位置再對照地圖就能很快知道自己身處何地且知道下一步往何方向去與周遭的地形變化。
等高線地圖與地形分析
一、等高線的種類
當我們細觀等高線地圖會發現繪制地圖的線條有粗細兩種線條,這是方便使用者閱讀而設計,粗線條稱計曲線并標示海拔高度,而計曲線之間距離單位為0.2公分,細曲線稱首曲線,它是介于計曲線之間,具方便分析地形之功能,每兩條計曲線之間有四條首曲線,如此每條線之間距離單位為0.04公分。
二、等高線的盲點
比例尺愈高的地圖,精密度愈差,原因是等高線之間實際距離太寬造成此空間的地形無法明確分辨而出現盲點.以五萬分之一的地圖為例,每曲線之間距的實際距離為20公尺(相當于建筑物七層樓的高度)。
三、坡度
坡度事等高線地圖最易辨識地形特征之一,我們粗略的觀察地圖就能了解各山峰的坡度,例:曲線之間距愈窄,坡度愈陡,曲線間距愈寬,坡度愈緩2.山峰之曲線間距均勻表示該地段為等坡,若上方的間距小于下方間距,表示該地段為凹行坡,反之則為凸形。凹形坡凸形坡坡度的計算是根據三角函數法計算公式計算,公式:tan-1(垂直距離÷水平距離)=角度以五萬分之一地圖為例:其坡度,實際距離與曲線間距的關系。(坡度)θ=tan-1n/m表二、坡度、坡面狀況與步行程度坡度坡面狀況步行程度1°~5°平緩山坡車行容易5°~15°緩山坡步行容易15°~25°半急山坡能步行25°~30°急山坡能攀登35°~45°峻急山坡能攀登45°~90°峭壁、斷崖須借助器材攀登。 繪制與閱讀等高線地圖 當我們購買等高線地圖必須看清楚是否完全含括我們預定活動區域,通常會遇到必須購買并拼湊兩張到四張地圖,通常我們不會將原版地圖攜帶至野外,我們(一)優先將預定活動區域的地圖影印并重新拼貼,(二)詳閱地圖分辨主、支棱線(即兩座山峰相連之線)、溪流、坡度、懸崖、崩壁等地形特征,(三)利用不同顏色瑩光筆繪出主棱線、溪流、與標示預定路線和宿營地,(四)利用透明膠帶將地圖與活動預定行程之計劃書完全黏合密封,如此攜帶方便且有防水功能。
該答案來自極限戶外網官方網站
徒步定向地圖與指北針如何使用?
認識定向地圖是為了正確地使用定向地圖,因此,在學習定向越野技能的階段,必須選擇最合適的場地、用較多的時間去進行使用定向地圖與指北針的訓練。下述內容中,有的是屬于最基本的和必須通過反復練習熟練掌握的,有的則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先選擇一兩種最適用的方法進行訓練,以便收到觸類旁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效果。
一、標定地圖 標定地圖就是為了使定向地圖的方位與現地的方向相一致。這是使用定向地圖的最重要的前提。
1.概略標定 定向地圖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當我們在現地正確地辨別了方向之后,只要將地圖的上方對向現地的北方,地圖即已標定。 這種方法簡便迅速,是定向越野比賽中最常用的方法。
2.利用磁北線(MN線)標定 先使透明式指北針圓盒內的定向箭頭“↑”朝向地圖上方,并使箭頭兩側的平行線與地圖上的磁北線重合(或平行),然后轉動地圖,使磁針北端對正磁北方向,地圖即已標定。
3.利用直長地物標定 利用直長地物(如道路、土垣、溝渠、高壓線等)標定地圖,首先應在圖上找到這段直長地物,對照兩側地形,使圖與現地各地形點的關系位置概略相符,然后轉動地圖,使圖上的直長地物與現地的直長地物方向一致,地圖即已標定。
4.利用明顯地形點標定地圖 當你位于明顯地形點上,并已從圖上找到該地形點的位置(即自己所在的站立點)時,可以利用明顯地形點標定地圖。方法是:先選擇一個圖上與現地都有的遠方明顯地形點(目標),然后轉動地圖,使圖上的站立點至目標的連線與現地的站立點至目標的連線相重合,此時地圖即已標定。
二、對照地形 對照地形,就是要通過仔細的觀察,使圖上和現地的各種地物、地貌一一“對號入座”,即相互對應。對照地形在定向越野比賽中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在站立點尚未確定時——只有正確地對照地形,才能在圖上找出正確的站立點位置;二是在站立點已經確定,需要變換行進方向時——只有通過對照地形,才能在現地找到已選定的最佳行進路線。 對照地形一般應先標定地圖,然后根據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對照方法:
1. 在站立點尚未確定前: 首先應概略地標定地圖,然后迅速地觀察一下周圍,記清最大或最有特征的地物、地貌的大概方位與距離,并從圖上找到它們,此時站立點的位置即可概略地確定。若想較精確地確定,則需按下節中所介紹的方法去做。
2. 在站立點已經確定之后: 同樣首先應概略地標定地圖,然后從圖上查明自己選定的運動路線上近前方兩側的特征物,同時記清他們的大概方位與距離,并將它們在現地辨別出來,然后再前進。 如果因為地形太復雜,如山丘重疊、形狀相似等,不易進行對照,可以先采用較精確的方法標定地圖,然后用帶刻度尺的指北針的長邊切站立點和特征物,并沿這條直長邊向前瞄準,則特征物一定在此方向線上。如此方法還不能解決問題,應變換對照位置,或者登高觀察和對照。 在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進行現地對照地形,都必須特別注意觀察和對照地形的順序與步驟問題?,F地對照地形的順序一般是:先對照大而明顯的地形,后對照一般地形;由近及遠,由左至右;有點及線,由線及面;逐段分片,有規律地進行對照。在步驟方面,首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是要保持地圖方位與現地方位的一致,然后再根據不同需要進行下面的步驟。
三、確定站立點 熟練地掌握在圖上確定站立點的各種方法是學習使用地圖的關鍵。對于這些方法,除了要記住它們各自的步驟、要領,尤其重要的是要學會根據不同情況,對他們進行選擇使用和結合使用。
1.直接確定 當自己所處位置是在明顯地形點上時,只要從圖上找出該地形點,站立點即可確定。這是一種在行進中,特別是奔跑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采用直接確定法的困難在于:在緊張的進程中,怎樣才能很快地發現可供利用的明顯地形點?當同一種明顯的地形點互相靠近的時候,這樣才能夠正確地區別他們,防止“張冠李戴”? 可以稱得上是明顯地形點的地物主要有: ——單個的地物; ——現狀地物的拐彎點、交叉點(呈“十”字形)、交匯點(呈“丁”字形)和端點; ——面狀地物的中心或者有特征的邊緣。 可以稱得上是明顯地形點的地貌主要有: ——山地、鞍部、洼地; ——特殊的地貌形態:陡崖、沖溝等; ——谷地的拐彎、交叉和交匯點; ——山脊、山背線上的轉折點、坡度變換點。
2.利用位置關系確定 當站立點位于明顯地形點附近時,可以采用位置關系法。 利用位置關系法確定站立點主要是依據兩個要素,一是站立點至明顯點的方向,二是站立點至明顯點的距離。在地形起伏明顯的地方,還可以結合高差情況進行判定。
3.利用“交會法”確定 當站立點附近無明顯地形點時,可以利用“交會法”確定站立圖3-17利用90°法確定站立點點。按不同情況,它又可以具體分為90°法、截線法、后方交會法和磁方位角交會法。這些方法的優點是:不需要判斷或測量距離也能確定出較為準確的站立點位置,這對于初學者學習、鞏固使用定向地圖的訓練是很有意義的。但是,它們中的一些方法,要么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才能運用,要么就是步驟繁瑣,費時費力,因此在定向越野比賽中一般較少使用。 90°法 當待測點位于線狀地形(包括道路、溝渠、山背線、谷底線、坡度變換線等)上時,如果在與運動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夠找出一個明顯地形點,那么確定站立點就簡單得多:線狀地形符號與垂直方向線的交點即為站立點。 截線法 當待測點位于線狀地形上,但在其與運動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沒有明顯地形點,可以采用此法。其步驟是:
標定地圖;
在線狀地形的側方選擇一個圖上與現地都有的明顯地形點;
利用指北針的直長邊緣(也可用三棱尺、鉛筆等)切于圖上明顯地形點的定位點上(為便于操做可插一細針),然后轉動指北針,使其直長邊照準該地形點; 沿指北針的直長邊向后畫方向錢,該方向線與線狀地形符號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連線法
當待測點位于線狀地形上,同時待測的位置恰好是在某兩個明顯地形點的連線上,可以利用這種方法確定站立點。 后方交會法、磁方位角交會法
這兩種方法只在下述情況下使用,即在待測點上無線狀地形可利用, 而且地圖與現地相應地都有兩個以上的明顯地形點。
后方交會法通常要求地形較開闊,通視良好。其工作步驟如下:在圖上找到選定的方位物之后,標定地圖;然后按照截線法的步驟分別向各個方位物瞄準并畫方向線,圖上方向線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如圖3-20。 圖3—20 利用后方交會法確定站立點 磁方位角交會法
既可以在地形開闊時使用,也可以在叢林中使用。但是,在叢林中需要攀爬到便于向遠方觀察的樹上或其他物體上進行。其步驟如下: ——選擇圖上和現地都有的兩個明顯地形點,并用指北針分別測出至該兩地形點的磁方位角; ——標定地圖。 將所測磁方位角圖解在地圖上。圖解磁方位角時,要先轉動指北針的分度盤,讓指標分別對正所測的方位角值,再將指北針的直長邊分別切于圖上被照準的兩個地形點符號并轉動指北針;待磁針與定向箭頭重合后,分別沿直長邊描畫方向錢。兩方向線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四、按圖行進 利用地圖行進是定向越野的基本運動方式,它有賴于運動員對前面所述各種專項技能的綜合運用。換句話說就是,學習辨別方向,識別定向地圖以及標定地圖,對照地形確定站立點,都是為了能夠熟練地利用地圖行進。因此,在實踐中要根據地形情況,個人特點,選擇下述對自己最適合的一兩種方法,反復練習,融匯貫通,以便在比賽時不降低或少降低運動速度的情況下,始終正確地行進在自己選定的路線上,順利到達目的地。
記憶法 一般要按行進的順序,分段地記住路線的方向、距離、經過的地形點、兩側的輔助(參照)物。通過記憶,應該使自己具備這樣一種能力:現地的情景能夠不斷地與記憶的內容“迭影”、印證,即“人在地跑,心在圖上移”。 拇指輔行法 先明確自己的站立點和將要運動的路線,到達目標,然后轉動地圖(身體要隨之轉動),使地圖與現地的方向一致,并用拇指壓于站立點一側,再開始行進。行進中要根據自己所到達的位置,不斷移動姆指,轉動地圖,保持位置、方向的連慣性與正確性。
借線法 當檢查點位于線狀地形或其附近時,可以采用此法。行進時,要先明確站立點,爾后利用易于辨認的線狀地形,如道路、圍欄、高壓線、山背線、坡度變換線等,做為行進的“引導”,使自己運動時更有信心。由于沿著線狀地形前進尤如扶著樓梯的欄桿行走,因此國外稱這種方法為“扶手法(Handrail)”。 借點法 當檢查點附近有高大、明顯的地形點時,可用此法。行進前,要先將目標辨認清楚(亦可用其他物體佐證),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前往檢查點。
導線法 當站立點距離檢查點較遠,途中地形又很復雜時,可以采用此法。行進過程中,要多次利用各個明顯地形點,確保前進方向與路線的正確性。但需注意:切勿將相似的地形點用錯。
迷失方向怎么辦?當在現地找不到目標,同時又無法確定站立點時,就是迷失了方向。下面介紹的是尋找正確方向的幾種常用方法。 沿道路行進時: 標定地圖,對照地形,判明是從哪里開始發生的錯誤以及偏差有多大,然后根據情況另選迂回的道路前進。如果錯得不多,可返回原路再行進。 越野行進時: 應盡早停止行進,標定地圖后選擇最適用的方法確定站立點,然后盡量取捷徑插到原來的正確路線上去,不得已時再返回原路。 在山林地中行進時: 根據錯過的基本方向,大概距離,找出最近的那個開始發生偏差的地點,并以此為基礎,確定出站立點的概略位置。如果錯得太遠,確定不了站立點,又不能返回原路,就要在圖上看一看,迷失地區附近是否有較大型或較突出的明顯地形(最好是線狀的),如果有,就要果斷地放棄原行進方向向它靠攏,并利用它確定站立點。如果沒有這個條件,那么就繼續按原定方向前進,待途中遇到能夠確定站立點的機會后,再迅速取捷徑插向目的地。在山林中行進,最忌諱在尚末查明差錯程度和正確的行進方向都不清楚的情況下,匆忙而輕易地取“捷徑”斜插,這樣很可能造成在原地兜圈子。 如果在山林地中迷失了方向,甚至連“總的正確方向”都無法確定,那么就需要使用指北針。
該答案來自極限戶外網官方網站
指北針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指北針是一種用于指示方向的工具,廣泛應用于各種方向判讀,譬如航海、野外探險、城市道路地圖閱讀等領域.它也是登山探險不可或缺的工具,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磁場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須配合地圖尋求相對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處的位置.它與指南針的作用一樣,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指示方向.但是在世界一些地方,指南針也叫做指北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