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是哪個地方產的?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于綠茶. 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質地疏松,極宜于茶樹生長,由于茶樹與果樹間種,所以碧螺春茶葉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據記載,碧螺春茶葉早在隋唐時期即負盛名,有千余歷史.傳說清康熙皇帝南巡蘇州賜名為“碧螺春”.碧螺春條索緊結,蜷曲似螺,邊沿上一層均勻的細白絨毛.“碧螺飛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閑 .”
碧螺春產自哪里?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根據中國中醫學及現代藥理學對茶葉的保健功效研究認為:碧螺春苦、甘,性涼,入心、肝、脾、肺、腎、五經.茶苦能瀉下、祛燥濕、降火;甘能補益緩和;涼能清熱瀉火解表.茶葉含有大量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化合物.如:兒茶素、維生素C、A、咖啡堿、黃烷醇、茶多酚等.
“碧螺春”這種茶產于什么地方?
江蘇省蘇州市吳縣碧螺春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碧螺春炒成后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
碧螺春產地在哪里?
碧螺春屬于綠茶類。主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產于洞庭東、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湯清、味醇,是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歷史。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相傳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后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地人便將此茶叫“嚇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并品嘗了這種湯色碧綠、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贊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題名“碧螺春”。從此成為年年進貢的貢茶。
洞庭碧螺春產區是我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錯種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綠色的屏風,一片片濃蔭如傘的果樹,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 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優異。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隱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葉底柔勻,飲后回甘。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卷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為貢品。
名茶碧螺春的產地是哪個地方
江蘇蘇州
正宗碧螺春產地在哪里?
正宗碧螺春叫做“洞庭碧螺春”,正宗的洞庭碧螺春還必須是產自蘇州洞庭東西山的碧螺春,并且一定是那種茶果間種地區的碧螺春,蘇州其它地區或者人工種植的碧螺春已然失去了那種獨特的味道.另外正宗的洞庭碧螺春炒制的方法必然是人工炒制出來的碧螺春,這樣的碧螺春與機制炒制的差別很大,因此來正宗的地方才能找到正宗的洞庭碧螺春.正大方圓碧螺春提供.
碧螺春產地在哪
碧螺春茶,中國著名綠茶之一. 碧螺春茶產于江蘇省吳縣(今屬蘇州市)太湖洞庭山.
哪里產的碧螺春最好?
洞庭碧螺春最好洞庭碧螺春是我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四絕”聞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時,名稱由來,說法頗多。據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載:“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康熙己卯.撫臣朱犖購此茶以進.,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歲必采辦進奉矣。”又據相傳,明朝期間,宰相王鰲,是東后山陸巷人,“碧螺春”名稱系他所題。又據《隨見錄》載“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細,味甚甘香,俗稱‘嚇煞人’,產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為實,則碧螺春茶應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聲顯赫了。也有人認為:碧螺春是因形狀卷曲如螺,色澤碧綠,采于早春而得名。不管碧螺春的名稱由來如何,該茶歷史悠久,早為貢茶是毫無疑義的了。 碧螺春產于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洞庭分東、西兩山,洞庭東山是宛如一個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洞庭西山是一個屹立在湖中的島嶼。兩山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質地疏松,極宜于茶樹生長。
中國名茶碧螺春,哪里產的最好
洞庭碧螺春最好
洞庭碧螺春是我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四絕”聞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時,名稱由來,說法頗多。據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載:“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康熙己卯.撫臣朱犖購此茶以進.,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歲必采辦進奉矣。”又據相傳,明朝期間,宰相王鰲,是東后山陸巷人,“碧螺春”名稱系他所題。又據《隨見錄》載“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細,味甚甘香,俗稱‘嚇煞人’,產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為實,則碧螺春茶應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聲顯赫了。也有人認為:碧螺春是因形狀卷曲如螺,色澤碧綠,采于早春而得名。不管碧螺春的名稱由來如何,該茶歷史悠久,早為貢茶是毫無疑義的了。
碧螺春產于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洞庭分東、西兩山,洞庭東山是宛如一個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洞庭西山是一個屹立在湖中的島嶼。兩山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質地疏松,極宜于茶樹生長。
哪個地方產的碧螺春茶最好?
原產地洞庭碧螺春是獨特的茶、果間作,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碧螺春采制技藝高超,歷史上曾有500克干茶達到9萬顆左右芽頭,可見茶葉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細嫩的芽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優越的環境條件,加之優質的鮮葉原料,為碧螺春品質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碧螺春產于江蘇蘇州吳縣太湖洞庭山,氣候溫和,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質地疏松,極宜于茶樹生長。碧螺春的品質優異,品嘗高級碧螺春頗有情趣,碧螺春貯藏方法十分講究。如今,碧螺春暢銷國內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區,遠銷美國、德國、比利時、新加坡等國家。碧螺春茶區每到采茶季節,春意盎然,滿山蒼翠,茶香百里。真是“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今年碧螺春茶的售價將有所上揚,估計銷售高峰期將達到每五百克三千五百元左右。
http://www.cteac.com/news/cydt/teanews/2005-3-26/20053261056404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