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樅菌拼音
您好. jī cōng jūn 陽光文學城,希望可以幫到您,望采納.
雞樅菌的“樅”念蔥還是縱?
念"粽"
雞樅是什么。。據(jù)說是云貴川特產(chǎn)。。。
雞樅又名雞宗、雞松、雞腳菇、蟻樅等,是一種美味山珍,稱之為菌中之王,其肉肥碩壯實,質細絲白,味鮮甜脆嫩,清香可口,可與雞肉媲美,故名雞樅。它含有鈣、磷、鐵、蛋白質等多種營養(yǎng)成份。雞隊吃法很多,生熟炒煮作煲湯皆宜,滋味均極鮮美。用雞樅可以制作多種名菜,成為雞樅宴席。雞樅經(jīng)過晾曬、鹽漬或用植物油煎制而成為干雞樅、腌雞樅或油雞樅,可以貯存較長時間,以備常年食用。雞樅產(chǎn)季為每年的六至九月,多半生長在未受污染的紅壤山林的半山坡上。
雞樅是云南、四川的著名特產(chǎn),因肥碩壯實、質細絲白、鮮甜脆嫩、清香可口,可與雞肉相媲美,故名雞樅。它含有鈣、鎂、鐵、磷、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熱量、灰分、核黃素、尼克酸等成份。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雞樅中的氨基酸含量多達16種,含磷量高是雞樅的一大特點。人體需要補充磷時,可常吃雞樅。
成書于嘉靖五年(1526年)的《南園漫錄》記載,“雞樅,茵類也。惟永昌所產(chǎn)為美,且多。……鎮(zhèn)守索之,動百斤。果得,洗去土,量以鹽煮烘乾,少有煙即不堪食。采后過夜,則香味俱盡,所以為珍”。
雞樅雨季多生于山野的白螞蟻窩上,剛出土時菌蓋呈圓錐形,色黑褐或微黃,菌摺呈白色,老熟時微黃,有獨朵生,大者可達幾兩,也有成片生。烹制食用,切片肉質酷似雞白肉,且有雞肉的清香,故而得名雞樅。鮮雞樅味道鮮美,清香中透甘甜,但不易保存。雞樅體豐肥,肉質細嫩、潔白如瑕,炒食、清蒸、串湯做菜清香四溢、鮮甜可口;油炸更為香脆爽口、回味無窮,故為古今中外頗為贊美的珍貴食用菌。但雞樅至今未成功實現(xiàn)人工栽培。
≮功效≯
雞樅做菜味道鮮美,能令人食欲大增,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而且它具有豐富營養(yǎng),對人體有非常好的滋補作用。是體弱、病后和老年人的佳肴,雞樅有養(yǎng)血潤燥功能,對于婦女也很適合。它還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的作用,并含有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并對降低血糖有明顯效果。
≮適用人群≯
是老、少、婦、弱的理想滋補食品。
≮適用量≯
每次30克。
≮特別提示≯
患有感受冒或胃腸不適的人應少吃或不吃雞樅。
【別名】雞樅蕈、雞菌、雞堫、雞宗、雞肉絲菇、傘把菌
【來源】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雞樅Collybia albuminosa (Berk.) Petch。以子實體入藥。
【生境分布】在雨季從地上白蟻窩上生出。分布于江蘇、福建、臺灣、廣東、四川、貴州、云南。
【性味歸經(jīng)】甘,寒。
【功能主治】益胃,清神。主治痔瘡(李時珍《本草綱目》)。
【用法用量】 2~3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火腿蒸雞樅
火腿適量,雞樅適量,切片,相交疊放入碗盤中,放油鹽適量,置火上蒸熟。
這是每年七八月份云南人最愛的美食,嫩甜的雞樅配上香美的火腿,絕對的上品!蒸出的汁子拌米飯又別有一番風味,油亮的米粒散發(fā)著迷人的奇香,想不愛都難。
油雞樅
雞樅洗凈,放入油鍋中,與辣椒、花椒等香料同炸。
一家炸,家家香,因為雞樅難以保存,又只產(chǎn)于雨季,故云南人為了能在其它季節(jié)吃到雞樅想到了這樣的辦法,這樣保存的雞樅甚至能吃到來年新雞樅上市,而且風味不減,吃早餐時若是能加上一勺油雞樅,那樂天的云南人一天都會很開心。(油雞樅很難制作,雞樅也不便宜,所以市場上賣的油雞樅多是假的,那些說常年有鮮雞樅的也是假的,慎!)
雞樅的其他吃法還有:
青椒炒雞樅
雞樅湯
火腿雞樅湯
……
常見于野山上,雨后猶多 [編輯本段]食療價值 白蘑科植物雞樅的子實體。又稱雞菌、傘把菇、雞腳菇、雞肉絲菇、雞樅蕈、白蟻菇。我國西南和廣東、廣西、福建、江蘇、臺灣等地均有分布。夏、秋季采收,除去泥沙,洗凈鮮用,或干燥備用。
味甘,性平。滋味極鮮美。能益脾胃、助消化、寧神、益智。并可防治痔瘡。每次可用90g,煮食或煎湯。
雞樅菌,又名三堂菌。請問他是如何生長的?
野生菌一般生長于云南松、高山松、占風松等針葉林和混交林地帶,單身至群生。野生菌因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和各地所生長的植被的不同也就帶來了野生菌的種類多樣化。
一般來說,野生菌生長受到氣溫、日照、地勢、周期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并且不同環(huán)境下生長的野生菌氨基酸、蛋白質等有效成分含量不同,銅、鋅等微量元素的種類與含量也不同。
大型野生食用菌生長在林區(qū),生長的環(huán)境受污染少或有的地方生長環(huán)境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的外界污染,因此天然的大型野生食用菌是綠色食品,也是蛋白質、氨基酸含量豐富和脂肪含量極低、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較多的保健食品。
云南復雜的地形地貌,多樣的森林類型、土壤種類以及獨特的立體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種類多,分布廣,產(chǎn)量大。占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國食用菌的三分之二。
更為具體來說,不同的野生菌有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
1、雞樅菌是云南著名野生菌品種,雞樅產(chǎn)季為每年的六至九月,多半生長在未受污染的紅壤山林的半山坡上。
2、白蔥菌生于柞、櫟等闊葉林及針闊混交林地上,單生或群生。
3、牛肝菌生長于海拔九百米至二千二百米之間的松櫟混交林中,或砍伐不久的林緣地帶,生長期為每年五月底至十月中,雨后天晴時生長較多,易于采收。
4、松茸菌,在云南松茸常單生至群生,分布于海拔1600-3200米的溫帶,寒溫帶的云南松、華山松與櫟樹、杜鵑等混交林的密林中地上。與東北的生于紅松、赤松中略有不同。多生于20-50度山坡上,土壤中性,有深厚的腐殖質。與云南松、華山松、櫟屬的須根發(fā)生共生關系,形成菌根,菌根常形成蘑菇圈。生在大松樹與櫟樹、杜鵑等密林中的緩坡上,一般6-11月間出菇,8-9月間為出菇旺季。在云南出產(chǎn)橙蓋鵝膏的地區(qū)多出產(chǎn)松茸。與松屬、云杉屬、冷杉屬、鐵杉屬的一些樹種形成的外生茵根關系。
5、干巴菌又名松毛菌,每年7~9月生長在馬尾松樹下。
8、青頭菌主要生長在樹林中的草叢中,每年6~9月出茹。剛出土時有點像球形,以后逐漸展開呈扁圓形。菌帽質地堅固,呈青綠色和白色混合狀。菌肉色白質嫩,香氣芬芳,含蛋白質、鈣、磷、鐵、硫、胺素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
9、虎掌菌生長于高山懸崖的草叢深處,云南只有楚雄彝族自治州和麗江地區(qū)的少數(shù)地方生長。這種菌無蓋無柄,在菌體上長滿一層纖細的茸毛,呈黃褐色,并有明顯的黑色花紋,形同虎爪,因此得名。
10、羊肚菌產(chǎn)于青藏高原甘孜地區(qū)、大理地區(qū)、麗江地區(qū)和迪慶藏族自治州。菌肉細嫩,食味香甜鮮美而富有營養(yǎng)。羊肚菌表面呈黑綠色網(wǎng)狀,為橢圓形,略似羊肚,故得其名。
“樅”怎么讀
樅 #拼音: cōng,zōng, 筆劃: 8 部首: 木 五筆輸入法: swwy 筆順編號:12343434 【釋義】樅樹,也叫冷杉,常綠喬木,木材可做家具或建筑材料.===================關于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樅 <名> cong 樅樹.常綠喬木,又叫冷杉 樅,松葉柏身木也.從木,從聲.――《說文》姓 zong 樅陽 樅(樅)zōng ⒈ 樅cōng 1.木名.干高數(shù)丈,可作建筑材料. 2.即崇牙.古代懸掛鐘磬架子上端所刻鋸齒. 3.通"摐".撞擊,擊打. 4.姓.漢有樅公.見《漢書·高帝紀上》.相關詞語: 樅陽會議 樅金伐鼓 樅樅 櫳樅
鯀怎么念?還有樅垴怎么念
Gun三聲、zong一聲 nao三聲
薶譺蒞蓯拼音
會不會是諧音我愛 li cong(李聰) 薶拼音: [wō] [mái] 譺拼音: [ài] 蒞拼音: [lì] 蓯拼音: [cōng]
求助,一個多音字
重: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錦官城”的“重”是多音字.詩句“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中,花“重”表現(xiàn)了春雨后花兒“紅艷艷、沉甸甸”的紅艷欲滴狀態(tài),因而這里“重”要讀“zhòng”,不能讀“chóng”.
雞樅菌名字的由來
《黔書》:“雞?,秋七月生淺草中,初奮地則如笠,漸如蓋,移晷紛披如雞羽,故名雞,以其從土出,故名?.”雞?多產(chǎn)于滇南,雞?一詞在《本草綱目》、《玉篇》、《正字通》等字典中有均有記載.
‘欉’字有些什么讀法?
欉:cóng 不是多音字 欉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部首筆畫 部首:木 部外筆畫:18 總筆畫:22 五筆86:SOGC 五筆98:SOUC 倉頡:DTCE 筆順編號:1234224314311212211154 四角號碼:42947 Unicode:CJK 統(tǒng)一漢字 U+6B09 基本字義 1. 古同“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