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游泳圈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泳圈采用防漏氣安全閥、防破損多氣囊結(jié)構(gòu),采用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醫(yī)用級聚氯稀材料制造,包括材料安全無毒、物理性能、陰然性能等,好點的是采用厚實的符合醫(yī)療器械標準的EVA材料制作而成
制作救生圈最便宜的材料是什么?大約一個救生圈造價多少?
廢舊汽車輪胎就可以!
救生圈的區(qū)別
在市場上,泳圈與救生圈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和使用!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設(shè)備的一種,通常由軟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較小的輕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
什么叫救生圈
你知道什么叫救生圈嗎??她是怕..如果沒跟別人交往.她會太過無聊.先拖著你..真沒人交往可以找回你.現(xiàn)在這狀況是..真的有別的男人追她了.生活充實了..不需要你了..也許我太直白了.. 樓上的回答怎么感覺是把愛情想象成小說那般.?活在現(xiàn)實..
游泳圈和救生圈有哪些區(qū)別
雖然很多人將游泳圈和救生圈混為一談,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產(chǎn)品.游泳圈屬于水上玩具,只能在水上休閑運動中起輔助作用,不適合在游泳池深水區(qū)或者河流、海域使用.與救生圈相比,游泳圈重量太輕,很難準確投擲;抗壓能力差,容易破損漏氣;塑料表面遇水就會變濕滑,較難抓握.救生圈是水上救生設(shè)備的一種,生產(chǎn)工序復雜,要求更為嚴格.比如,救生圈的圈體芯材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外面包裹玻璃纖維布,涂上三層酚醛樹脂,然后包帆布并涂刷數(shù)層油漆.僅用于內(nèi)河水域的救生圈,整體質(zhì)量不小于1.5公斤,目的是增強救生圈圈體的強度,以及在救護落水者時拋投準確,不受風浪影響.
氣球里面裝的是氣,那救生圈里面裝的是什么?
救生圈里裝的是人
游泳圈用的什么材質(zhì)做成的?
…..塑料
救生圈什么材質(zhì)的好,泡沫的還是充氣的?最近我家那邊總是下雨,買個留著應急.
各有各的好吧,不過我個人還是覺得泡沫的好,畢竟被刺穿也不會沉,斷了也還可以浮起的,就是平時沒用的時候比充氣的占位置,充氣的話刺穿了就不能再用了,馬上失去救生作用,浮不起.
泡沫塑料制作的救生圈
1、由G=mg得到m=G/g求人體的質(zhì)量:
m=G/g=900N/(10N/kg)=90kg;
2、由ρ=m/V得到V=m/ρ求人體的體積:
V=m/ρ=90kg/(1060kg/m3)=0.085m3【近似值】;
3、需要人體本身的排水體積為:
V排=(1/10)V=(1-1/10)×0.085m3=0.0765m3;
4、由 F浮=ρ水gV排 求人體本身獲得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0765m3=765N。
5、求出需要救生圈對人體提供的【最小可利用浮力】:
F利=G-F浮=900N-765N=135N;
6、由G=mg和ρ=m/V得到G=ρgV表達救生圈受到的重力:
G’=ρ’gV’;
7、由 F浮=ρ水gV排 表達救生圈“可以獲得的最大浮力”:
F大=ρ水gV’
8、由“ F大=G’+F利”列方程:
ρ水gV’=ρ’gV’+135N ;
可以求出需要救生圈的最小體積是:
V’=0.02m3
救生圈的歷史
起源于葫蘆的救生圈
救生圈是人們水上遇險時賴以求生的一種工具。夏日去游泳,為了安全起見,人們常喜歡帶上救生圈,初學游泳的人更喜歡和它作伴,就是熟悉水性的海員出海時也總要在每艘船上備幾只救生圈。過去有人認為救生圈是由歐美傳入中國的,其實,救生圈乃是我們中國人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
早在兩三千年前我國就有了“救生圈”,那就是干了的葫蘆瓜。《易經(jīng)》里所說的:“包荒,用馮(音‘憑’)河”,根據(jù)郭沫若先生的解釋,就是“用葫蘆瓜渡河”。《詩經(jīng)》中也說“的有苦葉,濟有深涉”,聞一多先生將《詩經(jīng)》中的這一記載譯為:“葉子拍了,葫蘆也干了,可以擇來作腰舟用了。”我們認為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抱著枯干的葫蘆瓜,就能使身體浮在水面上,不致淹死。這葫蘆瓜便是最原始的救生設(shè)備。后來,凡是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大都帶著葫蘆瓜,以防不測。由此可見,我國古代人民是利用干了的葫蘆瓜浮水渡河的,這就是最原始的救生圈。
到了宋代,救生圈的制作方法大大前進了一步,有人開始用軟質(zhì)木料、蘆葦?shù)染幹瞥梢粋€環(huán)狀物體,讓人可以鉆進去,使環(huán)托住人的身體,這種環(huán)形的救生圈使用起來要比葫蘆瓜方便得多,遂成了名副其實的救生“圈”了,宋人稱之為“浮環(huán)”。據(jù)《宋稗類抄》一書記載:宋代抗金名將韓世忠曾派部將王權(quán)去金山抗敵,臨行前韓世忠命令他不要用船渡江,以免被敵人發(fā)覺。于是王權(quán)就給每位土兵發(fā)了一個用軟木制成的圓形的浮環(huán),讓他們將浮環(huán)縛在腰間,藉此渡江。士兵們在王權(quán)的帶領(lǐng)下悄然過江,金人全然不知,遭突襲而全軍覆沒。當時王權(quán)所用的浮環(huán)就是現(xiàn)代救生圈的前身。
時至近現(xiàn)代,隨著新技術(shù)、新材料的應用,各種救生設(shè)備紛紛出現(xiàn):救生艇、救生衣,樣樣齊備。但救生圈這一傳統(tǒng)裝備仍然被人們保留著使用著,它仍然是最簡便的救生工具。航海時,海員們?nèi)园丫壬Ψ旁谥T如輪船甲板上等最顯眼的地方,并在救生圈上涂飾了紅白兩種顏色,有些較高級的救生圈上還裝有自亮浮燈,這樣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落水人所處的位置都很容易辨識,救援的船只便可以追蹤標志,迅速趕往出事地點,把與海浪搏斗的落水人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