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技術學哪些知識?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水產動、植物增養殖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水產養殖生產、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水產養殖開發、管理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學和水域環境學的基本理論以及水產增養殖、漁業經濟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生物學和化學實驗教學、水產增養殖實踐性環節、微型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水產經濟動、植物增養殖技術、營養與飼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現代生物科學和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
3.掌握水產經濟動植物的增養殖技術、營養與飼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4.掌握主要養殖魚類、甲殼類、藻類(可選擇其中的2-3類)的人工育苗、育種和成體的集約化養殖等生產環節的技術關鍵;
5.具備內陸水域、淺海、灘涂的漁業資源和環境調查與規劃的基本方法,了解現代化養殖工程、海洋漁業和水產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識;
6.具備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基本知識,了解水產增養殖學、生命科學的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主干學科;生物學、環境科學、水產學
主要課程:魚類增養殖學、甲殼動物增養殖學、水產動物育種學、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海藻與海藻栽培學、水環境化學等。
水產養殖的初步知識是什么?
水產養殖的初步知識是:1、養魚先養水、養水先改底.2、重防不重治.3、好種決定好收成.能把以上3點做好,就能搞好水產養殖.
水產養殖的技術要點
秋季是從夏季到冬季的過渡,是一個氣溫和水溫均不斷下降的過程。秋季是魚類催肥長膘的旺季。切實抓好這個時期的飼養管理,可增強魚的體質,為魚類安全越冬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奪取漁業高產豐收的關鍵措施。 1、及時掌握旱情,早安排,早部署。密切注意氣象部門的旱情預報,提前作好應急預案,準備抗旱物資,全面安排部署水產養殖抗旱救災工作。
2、增強水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從水域環境監控、產地環境、投入品、生產過2程、市場準入等環節加大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建立《水產養殖生產記錄》、《水產養殖用藥記錄》和《水產品銷售記錄》,加強水產投入品監管和水產品檢疫,嚴禁使用違禁藥物,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
3、成立技術服務專家組,主動做好技術幫扶工作。也可將專家組成員名單、聯絡方法通過各種方式告之養殖戶,保證養殖戶得到及時的技術指導。
4、加強生產管理,適當減少養殖密度,科學投喂。旱情嚴重的地方,應及時將商品魚捕撈上市或采取并塘、轉移等措施,降低養殖密度,緩解水體溶氧壓力。并塘或轉移時,要注意操作方法,盡可能減輕對魚體的損傷,盡量選擇在傍晚進行。對于不能上市的魚種作好并塘或囤積處理,確保不能上市的魚種安全度過干旱。適當減少每天投喂次數和投喂總量,盡量不施有機肥、少施無機肥。
5、加強水質調控和疫病防控,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要求每天增加巡塘次數,注意日常管理,密切養殖品種的變化。干旱期要經常清除池塘內的漂浮物,將未腐爛的雜質撈掉,以免引起水質惡化。加強病害監測,加大疫病防治,指導漁民科學用藥,發現問題,及時應對。
6、及時修復養殖設施,做好苗種準備工作。對已干枯的池塘,及時清除淤泥、消毒塘體,修補塘埂和溝渠,做好旱情緩解后恢復生產準備工作。做好苗種儲備供應和信息調度,組織干旱程度較輕的地區加大水產苗種生產力度,及時發布水產苗種供需信息,為恢復生產做好準備。
7、做好產銷對接,保障市場供應,減少漁民損失。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的銷售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產銷對接活動,組織水產批發市場、超市等上門采購,實現水產品均衡上市。做好水產品市場信息監測和收集分析工作,及時發布水產品市場供需和價格信息,引導漁民及時將達到上市規格的商品魚捕撈出售,減少災害損失。
8、針對災區大量死魚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病原傳播及污染養殖水體,預防處理不當對公共環境衛生造成的危害。及時清撈死魚,集中做深埋處理,選擇遠離水源、河流、養殖區和居住區的地點挖深埋坑,先在坑底鋪墊2厘米厚生石灰,然后將死魚置于坑中,最后撒一層生石灰,再用土覆蓋。發生死魚的水體排放時必須進行消毒處理,達標后排放。
各類水產養殖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我用八字精養法給你解釋(水、種、餌、密、混、輪、防、管)
1958年,我國池塘養魚工作者將復雜的養魚生態系統進行簡化和提煉,形成了“水、種、餌 、密、混、輪、防、管”八個要素,形成了概念模型,簡稱“八字精養法”。
⑴ 水:俗話說“魚兒離不開水”,水是魚類生存的基本條件,這里主要指水質、水溫、水深、水的透明度、水源、水質、水量等情況。管好水是管好魚的基本條件。
⑵ 種:包括優良的魚苗、魚種的繁殖培育,新品種引進馴化,苗種的提純優選以及投入品種的合理搭配。苗種必須來源于經國家批準的苗種場,并經檢疫合格。
⑶ 餌 :包括投餌的方法、餌料的種類、配合飼料的配方、餌料與水質的關系、餌料與魚病的關系等。餌料的使用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
⑷ 密:指合理密養,因地制宜地確定科學的放養密度,放養密度與魚的種類有較大的關系。以草魚為主養魚的池塘密度要比鯉、鯽為主養魚的密度稀一些。
⑸ 混:指合理的混養搭配。包括不同品種的混養,以及同一種魚大中小規格的混養。這樣既可達到充分利用水體和天然餌料的目的,又為輪捕輪放打下了基礎,還為第二年的生產準備了大規格魚種。
⑹ 輪:指捕大留小,捕大補小的操作制度,輪的目的是為了不斷調整合理的池塘載魚量,既充分利用了養殖水體,又能使商品均衡上市,提高經濟效益。
⑺ 防:指防治魚病,防治蟲、鳥、獸的危害,防逃,防偷盜,防止水源和水質的污染,防止水質的惡化和缺氧、浮頭等,這是飼養管理中較為重要的措施,與水環境有密切的關系。
⑻ 管:是八字精養的關鍵,以上敘述的七個方面的技術和措施,最終都要落實到這個管字上。主要包括飼養管理,巡塘,看管攔魚設備等。要管好養殖的魚,不僅要求飼養人員有較好的技術知識,而且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吃苦耐勞精神。
水產養殖技術初級理論知識
1.鱔種必須選擇增重倍數高的 深黃大斑鱔 和 淺黃細斑鱔 來養殖.2.小龍蝦的產量一般可在 800-1200 斤一畝左右,同時并不影響中稻的產量,經濟效益非常可觀.3.克氏原螯蝦一生要蛻 次殼.
酒店海鮮養殖基礎知識,需要注意什么?
喂養海鮮實際上就是用人工的方法模擬出一個近似海洋的小環境,讓海鮮在里面存活下來。如果是用天然海水就比較簡單,但如果用人工海水(就是用自來水按不同的比例加入海水精勾兌而成的),就必須注意兩點:一是自來水需靜置半天以上才能使用(且要除去下面的沉淀),或用化學除氯方法進行除氯。二是海水精(質量很重要)為喂養海鮮的專用鹽,因此不能用一般的食鹽代替。 除了海水精以外,喂養海鮮一般還需要以下設備:
海水濃度計(又稱鹽度計)。用于監測海鮮池水含鹽的濃度;
溫度計。用于測量海鮮池的水溫,因海鮮多生活在寒冷水域中,對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故需對海鮮池的水溫進行不間斷的監測;
制冷設備。由制冷儀器牽出若干條管子插入海鮮池中(或用鈦泡),以降低池內的水溫;
恒溫器。它的功能與制冷設備相反,可提供熱能,使海鮮在冬天有適宜的溫度;
循環水設備。它可使海鮮池里的水上下左右循環流動(這個環節也很重要,要根據水體的大小計算出過濾體積和每小時過濾的次數,用多少濾材等),并在流動中自然充氧;
氧氣泵。這是為海鮮池制造氧氣的設備;
過濾網。為篩網狀,可在池水循環流動的過程中濾去雜質,澄清水質,但要經常清洗和更換以保證水質的干凈;
照明。設計完善的照明能增加水的質感或模仿出日照水影,增加觀賞價值; PH值測量劑。
從以上設備的功能可以看出,喂養海鮮的重點在于海鮮池的溫度、池水含鹽的濃度、池水的充氧以及PH值等幾個方面。因此在喂養海鮮時,一定要控制好池水的溫度和含鹽的濃度以及PH值,同時還需掌握正確的充氧方法。
充氧時一定要走出一個誤區,那就是許多人認為喂養海鮮時氧氣越足越好,于是大量地用氧氣泵為池內充氧。其實過多使用氧氣泵反而容易把海鮮沖死及使魚得病(如氮氣病)。比較理想的方法是使用循環水設備氧氣泵為付,讓池水在流動過程中自然充氧。只有在個別情況下(因無法使用循環水),才可使
用較強烈的氧氣泵,但要注意氧氣泵的使用方法才能達到較好的溶氧效果。 喂養海鮮時還要走出一個誤區,那就是過份追求池水的清澈。其實在喂養過程中,海鮮所產生的糞便、分泌物或雜質等均可通過過濾網除掉,只需保持水質潔凈即可,大可不必追求水的顏色純凈。比如喂養龍蝦,恰恰是喂養一段時間后,當水的顏色呈淺茶色時,才算是進入了最佳狀態,因為這時侯硝化系統才真正的建立。
喂養海鮮時還要注意一點,那就是要對池水進行定時殺菌。因為目前的海鮮大多是沿海一帶人工飼養的,抵抗力較差,所以需經常對池水殺菌。常用的殺菌藥品主要是蘭寶液,每次換水時,按每100公斤水滴入2~3滴即可。同時定期測量水的PH值(正常海水是弱堿性PH值大約8.0左右),以判斷水質情況。
介紹一下水產養殖專業
水產養殖(aquaculture)
人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獲水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一般包括在人工飼養管理下從苗種養成水產品的全過程。廣義上也可包括水產資源增殖。水產養殖有粗養、精養和高密度精養等方式。粗養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種,完全靠天然餌料養成水產品,如湖泊水庫養魚和淺海養貝等。精養是在較小水體中用投餌、施肥方法養成水產品,如池塘養魚、網箱養魚和圍欄養殖等。高密度精養采用流水、控溫、增氧和投喂優質餌料等方法,在小水體中進行高密度養殖,從而獲得高產,如流水高密度養魚、蝦等。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水產養殖產量增長迅速,在水產業中的比重也正在日益提高。
中國概況
中國淡水養殖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 5世紀已有《養魚經》問世。淡水養殖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池塘精養鯉科魚類,以投餌、施肥取得高產,并將各種不同食性的魚類進行混養,以充分發揮水體生產力。另一類型是在湖泊、水庫、河溝、水稻田等大、中型水域中放養苗種,主要依靠天然餌料獲得水產品。1986年全國淡水養殖面積約4600萬畝(約占可養面積的61%),其中池塘占35%,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湖泊占17%,主要在長江中、下游和東北、內蒙古地區;水庫占37%,分布全國;河溝占 9%,主要在江蘇、浙江水網地區。淡水養殖總產量多年來一直居世界首位,近來每年以22%左右的速度遞增,1986年產量為 295萬噸,占全國水產總產量的36%。其中池塘占74%,水庫占 8%,其余為湖泊、河溝和水稻田的產量。
中國淡水養殖對象除傳統的鯉科魚類外,近年來還增加了非鯽、虹鱒、銀鮭、白鯽、羅氏沼蝦、中華絨螯蟹、淡水珍珠貝等。人工繁殖技術和網箱培育方法的采用,為養殖提供了大量苗種。
中國的海水養殖也有較久的歷史,宋代已有人工培育珍珠、插竹養牡蠣和藻類養殖的記載。1986年已進行海水養殖的淺海、灘涂面積為 488萬畝(占可供養殖面積2000萬畝的24%),產量為85.8萬噸,占全國水產總產量的10%。其中 海帶占23.7%,紫菜占1.6%,貽貝占24.5%,牡蠣占 6.4%,蟶和蚶占17.5%。此外還養殖鯔、鯪、鱸、遮目魚、對蝦、海水珍珠、鮑、扇貝、海參等。
世界概況
世界水產養殖以亞洲一些國家最為發達,主要有中國、日本、印度和東南亞諸國。20世紀80年代初全世界魚、貝、蝦、蟹類等水產品養殖的總產量約為600萬噸,其中66%為淡水養殖產量,余為海水養殖產量。亞洲各國產量(中國占其中的半數)占養殖總產量的85%,蘇聯占6%,美洲和歐洲各占2%左右。
東南亞
東南亞地區以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水產養殖最為發達。主要養殖當地的熱帶和亞熱帶魚類,如爪哇須鲃、胡子鯰、線鱧、藍子魚、長絲鱸、攀鱸和遮目魚等,以及對蝦、羅氏沼蝦和貝類等。此外還養殖非鯽、草魚、鰱、鳙等引進種類。泰國以養殖羅氏沼蝦和對蝦等著稱,并以魚、蝦混養獲得高產;稻田養魚和貝類養殖也較普遍。菲律賓以養殖遮目魚為主,用網箱和網圍在半咸水或淡水中飼養,產量較高;同時也養其他魚類和蝦類。印度尼西亞早在14世紀時已在爪哇開始養殖遮目魚,近年來已開始在池塘養殖遮目魚、
有沒有水產養殖的技巧啊?
經驗+理論, 經驗最重要,理論幫助你提高,還有一點很玄乎 是運氣,尤其是在一些育苗和高密度養殖中,水產很苦也殘酷,需要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踏踏實實的干.
水產養殖學是干啥的,能調專業嗎,難嗎
水產養殖專業,一般包括在人工飼養管理下從苗種養成商品魚、或水產品的全過程.主要學習生物學和水域環境學的基本理論以及水產增養殖、漁業經濟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水產養殖專業,就業方向:養殖場、飼料加工廠、水產品加工廠、水產公司、休閑漁業基地等單位從事技術推廣、應用以及生產經營、養殖、銷售、管理等工作. 院校里,一般調專業,需要得到雙方院系的同意;特別是院系和專業之間差異大的專業,轉起來難度大.
生鮮超市水產知識
活魚暫養
1、保鮮海產品種類
主要是真鯛、鱸魚、河魨、牙鲆、對蝦、海蟹、海參、文蛤、雜色蛤等。
2、依據使用容器不同可分為兩種:
(1)一種是簡易的暫養方式,即將鮮活水產品置入水密性較好的敞口容器中保活。此方法設備及操作簡單,但需要海水多,存養的魚、蝦少;
(2)另一種是較先進的暫養方式,則要求貯備容器有一定的恒溫能力和水質凈化功能,它不但能根據不同的魚類選擇較為適宜的最低水溫,以保證活魚蝦基本的代謝,而且能控制活魚、蝦排泄氨態氮化合物濃度、水溶性有機物濃度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另外,還能通過增氧設備不斷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這種先進的暫養方式有以下優點:
①保活期較長,一般品種保活期為3~10天,個別品種保活期達10天以上,對蝦暫養1個月后存活率高達93%;
②貯備容器利用率高,同樣容積的貯備容器中貯放魚、蝦密度比傳統暫養方式提高10~20倍,從而降低了運輸成本;
③活品死亡率低。
引用:http://baike.baidu.com/view/2524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