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琴的演奏技巧有哪些?
揚琴的基本竹法是兩手輪流交替。傳統竹法有“左竹法”和“右竹法”兩種。五十年代未王沂甫先生總結出彈、輪、顫、滑、點、拔、揉、勾”揚琴八法。隨著揚琴的發展,過去單一竹法已變成充分發揮兩手主動性、靈活方便的混合竹法。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七類:單音技術、雙音、輪音、彈輪、分解和弦、兩聲部配置和色彩技巧。
其中單音技術和輪音系揚琴的基本核心技巧。單音似珠落玉盤,晶瑩剔透,常用于裝飾旋律,使之輕快活潑,華麗多彩;雙音豐滿有力,主要用于曲調需強奏的音上,以增強氣勢,烘托情緒;
輪音猶如涓涓細流,潺潺不止,常用于慢,中板歌唱性旋律,使之更加纏綿婉轉;彈輪密集緊湊,多用于時值較短的音符,使之輕巧明快;分解和弦則宛如微波蕩漾的湖面上閃爍的粼粼波光,常用于描繪秀麗的山河景色和大自然的迷人風光;兩聲部配置增強音響的立體感,使音樂形象的塑造更加鮮明豐滿。
在各種色彩性技巧中,反筧和拔弦使旋律清新悠揚;吟音、勾揉使曲調深沉醇樸,清幽典雅;頓音似馬蹄輕踏;泛音使意境深遠,韻味無窮;滑拔模仿流水,浪花聲,強如瀑布飛濺,波濤洶涌,弱似霏霏細雨中流淌的小溪;
鼓音、木音、摘音、才音、擊板模擬打擊樂音響,強如節日里鳴鑼道鼓,弱似深山遠寺和鐘鼓樓里飄逸出的仙聲雅樂;指套滑音既獲琴瑟之韻,高雅清音,又可模仿鶯啼燕轉,瑟瑟風聲和驚濤拍岸。惟妙惟肖,如詩如畫。在樂曲中準確、洗練、靈活、巧妙運用揚琴的這些技法,能夠增強演奏的藝術感染力。
揚琴的演奏方式
演奏姿勢,坐椅的高度要合適,因身高而選擇,坐在椅子的一半處,身體稍稍前傾;琴面向里傾斜,里側以齊腰為適中,琴面稍偏高;上身端正,上臂自然下垂,下臂自然前伸;兩腳相距肩寬,左腳稍前,右腳偏后,平放地上,這樣才能使全身前后左右用力得當,以保持身體的平衡.演奏時兩手腕呈平行狀,避免形成“內八字”或“外八字”,只有在兩手同時演奏高音碼時,由于左手要讓右手,左右手才可呈“人字”狀.
用揚琴獨奏的音樂有些什么,盡量多點
揚琴獨奏曲很多的;比如將軍令、雙手開出幸福泉、美麗的非州、映山紅、彈詞開六、竹林涌翠、音樂會練習曲、井岡山上太陽紅、我愛我的臺灣島、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喜訊、快樂的新疆、陽關三疊、郵遞馬車、春天、紅河的春天等等.
揚琴要怎么彈?
1、先前準備期。對樂曲熟悉,不僅僅是對自己伴奏的部分,對主旋更要熟悉,自己至少能不看譜哼出主旋,并能同時伴奏,對樂曲的整體(節奏、感情、速度、力度等)有一定理解。
2、排練磨合期。伴奏配合好主旋對音樂的詮釋理解,盡量讓自己與主旋的感覺一至,對樂曲整體的處理上配合好之后,在氣口、過渡段、突快突慢、漸快漸慢、主旋散板等地方要特別注意配合,主旋可給伴奏一小小的提示,比如眼神、呼吸氣口、微點頭等自然無礙大雅的方式。還要對演出的意外情況有一定準備,事先盡可能的考慮過可能發生的情況,并針對此些情況做好相應的準備。如:在主旋出錯的情況下,伴奏要聽著主旋,不要自己盲日瞎彈。對于主旋多奏或少奏的情況,伴奏要跟著主旋的思路走,必竟你是給人家伴奏的。對于主旋錯奏(一般是錯音)的情況,伴奏最好彈的突出一些,來掩蓋主旋的錯誤,拿揚琴當伴奏來說,這時最好用加大音量的八度齊竹方法來彈。對于主旋突然忘記旋律的情況,這時伴奏一定要穩住,不要停止,接著演奏,增加你的演奏量,以給主旋一個思考過門的時間,當主旋再次接上來時,你要再跟著主旋走。對于重大事故的處理A主旋問題。若遇主旋是弦樂斷弦或管樂不出音時,事先要做好可替樂器的準備,主旋換樂器時伴奏繼續演奏;B伴奏(揚琴)問題。若揚琴斷弦不用擔心,趁機拿掉繼續演奏就好。
3、上臺演出期。在校準音的情況下只要記住這一條就好:伴奏跟著主旋走。
;我能想到的大體就這么多了,而這些是對初次伴奏或不經常伴奏的樂友來說的,哈哈,如果您是伴奏高手,可不可以再說說還有什么好的方法
揚琴的曲目中哪幾首最有名?
有名的揚琴曲目有:揚琴—林沖夜奔 揚琴曲-喜訊 揚琴曲-旱天雷 揚琴曲–倒垂簾 揚琴曲-紫竹調 揚琴曲-喜洋洋 揚琴曲-彈詞三六 揚琴曲-云雀 揚琴曲-漁舟唱晚 揚琴曲-百鳥朝鳳 揚琴曲–節日的天山 揚琴曲-春到沂河 揚琴曲–彝族舞曲 揚琴曲–雨打芭蕉 揚琴曲–五哥放羊 揚琴曲–勝利花燈 揚琴樂曲 — 將軍令
有哪些流行歌曲適合用揚琴彈奏,不要太難的.謝謝了哈~
揚琴是中西兼備的民族樂器,轉調方便,幾乎能演奏所有曲子,就看你喜歡什么嘍
適合元旦獨奏的揚琴曲
《步步高》、《金蛇狂舞》吧,你的具體程度我不知道,不過這兩個曲子不難的,而且很喜慶.
楊琴雙頭竹的演奏方法
揚琴演奏技巧之中的彈輪,是以用竹制、富有彈性的擊弦工具——琴竹,而成為中國揚琴具有的特色技巧之一。它的運用,給揚琴的演奏增加了很重要的我國民族、民間特色。也是以木制擊弦工具演奏揚琴的東歐或其它國家揚琴演奏技術所沒有的。在中國揚琴演奏方法中,彈輪,幾乎成為各流派風格的主要技巧,在其基礎上,又發展、派生出上、下滑彈等新技巧。彈輪(又名“滾竹”、“顫竹”)的動作過程及形成原理:
當琴竹在做下擊動作,琴竹頭即將觸到琴弦的一剎那時,用手牢牢的控制住琴竹柄,使之很牢固的控制在手中,琴竹桿由于下擊動作的突然停止,但琴竹頭帶著慣性仍然做著下擊運動,這時,也就使琴竹桿產生了彈性,使琴竹頭在琴弦上反復彈動擊弦,發出一串很密的音來,由于效果很象輪音,又是靠琴竹的彈性來完成這一技巧的動作過程,所以稱之為“彈輪”。
演奏好這個技巧,需要有一付軟硬適度的琴竹。竹桿太軟,失去彈性,會使琴竹頭的往復頻率太慢,所奏彈輪密度差,而且,彈不起來。竹桿太硬,會因其頻率太快(很費力)而不能保持較長時值的彈動。
什么樣的琴竹彈性為最好呢?實踐證明,在琴竹桿全長的3/4處,使之顫動,其彈性最好。顫動部位太靠琴竹頭,其顫動時間太短,上下擺動幅度也小;顫動部位太靠后(靠近琴竹柄),會因其擺動幅度過大而影響其上下的擊弦頻率。另外,還可用兩手頂住琴竹的兩端,向里用力,使琴竹彎曲,觀察其彎度所在位置,也可以判斷琴竹的彈性好壞。
練習彈輪時,可以用如下幾種方法:
1、用兩指持竹固定
當手腕向下作擊弦動作時,用大指、食指死死地捏緊琴竹柄,也可以奏出彈輪。因其是在一個點上(大指與食指相捏處),所以稱為一點固定法。其特點是較輕,時值持續較短。
2、用三指持琴竹固定
在作下擊動作時,大指、食指為一固定點,中指緊緊貼住琴竹柄成為第二固定點,通過手腕或下臂的向下運動固定琴竹柄,所以,稱之為“兩點固定法”。其優點比“一點固定法”好些,其缺點是由于三指用力較大,比較費力,長時間練習容易疲勞。
3、三點固定法
持竹姿勢和兩點固定法一樣,只是運動時,在兩點固定法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固定點。其動作過程是:當手腕做下擊動作時,中指向上托琴竹柄,讓琴竹尾部抵住指后根肌,使之成為一個后阻抗點,這樣,把琴竹柄很牢固的控制在手中,如此形成的三個固定點。即:大指、食指為一點,中指為一點,琴竹尾與大指根部肌肉為一點。
在手腕不動的情況下,以食指為軸,用中指向上托的動作,使琴竹尾向上一磕,也能使琴竹桿產生彈性。用三點法演奏彈輪比較省力,能延長琴竹桿的彈性。
用另一種方法,也能奏出時值較長的彈輪來。其方法與三點固定法不同。它的動作過程是:下擊時,以大指、食指為一點,中指為一點,無名指為一點,小指則緊緊勾住鍵尾,即以五個手指固定住琴竹柄。由于手的各部位與琴竹柄接觸的面積大,所以才能使琴竹桿的彈性更有效的延長。
可以通過以下的幾個實驗,來證實這一點:
1、用大指、食指用力捏住琴竹柄,然后用另一只手把琴竹頭向上撥,然后放開,使琴竹頭向下反彈,由此可以看到,琴竹頭僅僅彈動了幾下。
2、用食指、大食,中指固定竹柄,以上述同樣辦法使琴竹頭反彈,其效果比前一種方法好些。
3、用大指、食指、中指及琴竹柄尾部等部位即三點固定部位,其彈動效果比前兩種更好些。
4、用五個指固定琴竹柄——四點固定法,其方法也非常好。
5、把琴竹柄用手緊緊的壓在桌子邊,用手撥動琴竹頭,使之反彈,做上下顫動,可以看到,這時,琴竹桿的彈性保持的最長。
由此可見,彈輪時值的長短,與固定琴竹柄的面積的大小、固定的松緊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固定面積大、固定又緊,其彈性時值就保持的長,反之就短。
在做彈輪時,固定琴竹柄的大指,由于要用力下壓,則會呈彎狀,使指肚與琴竹柄的接觸面積加大。
推薦幾首以揚琴演奏為主的好聽的合奏.
別港真的好聽啊 查爾達斯(都有合奏的) 山寨火把節 天山歡歌……………….多著 伱去買本揚琴重奏合奏譜就有的
揚琴是什么樂器?
揚琴,擊弦樂器。又稱洋琴、打琴、銅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
中國揚琴是中國樂器中唯一的世界性樂器。琴身呈梯形,以竹質雙槌擊弦振動發音,音色清脆悅耳,悠揚動聽。大約在明朝由中東傳入中國,起初流行于廣東一帶。這個樂器最早源于中東阿拉伯、波斯地區,當時稱之為桑圖爾Santur,最后流傳到歐洲、北美及大洋洲,有德西馬Dulcimer,欽巴龍Cimbalon,海克布里Hackbrete及薩特瑞Psaltery等名稱。在中國,更因其外觀貌似蝴蝶,演奏時雙手持拿的琴竹,舞動如觸角,而有蝴蝶琴之美稱。
現代改良后的中國大揚琴,音響豐富,音域寬廣,可演奏和弦、快速音、半音階及各類特殊技巧,在合奏中是一件極重要的樂器,獨奏方面亦極有特色與表現。
揚琴概述
揚琴是中國民族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無論用于獨奏、伴奏還是合奏, 揚琴的音色特點都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揚琴又稱”洋琴”,是中國常用的一種擊弦樂器,與鋼琴同宗,音色具有鮮明的特點,音量宏大, 剛柔并濟;但個性又不是很強,因此容易與其他樂器融合。慢奏時 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時音色又如潺潺流水。它的音色清脆明亮,表現力極為豐富,可以獨奏、合奏或為琴書、說唱和戲曲伴奏,在民間器樂合奏和民族樂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據史書記載,中世紀以前,中東的亞速、波斯等古代阿拉伯國家,流行著一種擊弦樂器,名叫薩泰里琴。明朝(1368~1644年),隨著中國和西亞、東亞間日趨密切的友好往來,薩泰里琴由波斯經海路傳入我國,最初只流行在廣東一帶,后來逐漸擴散到中國各地。后來經過中國民間藝人的改造,薩泰里琴漸漸演化成為中國的民族樂器──揚琴。清末以來,揚琴用于廣東音樂、江南絲竹、揚州清曲、廣西文場、常德絲弦、四川琴書、河南琴書、山東琴書、榆林小曲等樂種、曲種。
傳統揚琴,框架用色木、樺木或榆木制,上蒙白松或桐木面板,下蒙膠合板,音箱呈蝴蝶形或扁梯形。長90~97厘米、寬32~41厘米、高5.7~7厘米。左側琴頭設拴弦鉤釘,右側琴頭置弦軸。面板上開兩個圓形音孔,并鑲骨雕音窗為飾。上置兩個用竹、紅木或牛角制、呈峰谷狀條形琴碼,左為高音碼,右為低音碼,峰部用以支弦,谷部有另一碼上的琴弦通過。面板兩側設紅木制直線或鋸齒形長條山口,用以架弦。音箱內對應面板琴碼部位膠有音梁,音梁上開四或五個圓形風眼,以使音波對流。張鋼絲弦,高音用裸弦,低音用纏弦。琴竹又稱琴箭、琴簽,為兩支有彈性的竹制小棰。常用揚琴有八音(實發二十四音)、十音(實發三十音)、十二音(實發三十六音)三種。又稱雙八型、雙十型、雙十二型。音域分別為:八音f1—c2,十音d1—d3,十二音c—e3。
揚琴在中國已經流傳和演化了四百多年了。在這期間,中國的樂器制作家研制出了不少揚琴的新品種,比如像變音揚琴、轉調揚琴、箏揚琴和電聲揚琴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電聲揚琴,這種電聲揚琴由琴體、拾音器、放大器和音箱組成,當琴弦振動的時候,聲音波通過拾音器轉變為電訊號,然后經過放大器美化音色之后,由揚聲器發出。電聲揚琴既能伴奏又能獨奏,因此,從它問世以來,一直受到揚琴演奏家們的好評。
演奏時,琴置于架上,左右手各執一琴竹分別敲擊在條碼兩側的弦上。竹法(即演奏技巧)有單音、左、右彈輪、雙音、長輪(密竹)滾奏、襯音、頓音、琶音、撥弦、上下滑音、泛音等。擅長演奏輕快、活潑的曲調。傳統樂曲有《龍船》、《蘇武》、《喜訊》、《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將軍令》等。
揚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現手法
揚琴的基本竹法是兩手輪流交替.傳統竹法有“左竹法”和“右竹法”兩種。五十年代未王沂甫先生總結出彈、輪、顫、滑、點、拔、揉、勾”揚琴八法。隨著揚琴的發展,過去單一竹法已變成充分發揮兩手主動性、靈活方便的混合竹法。 在繼承傳統、吸收、借鑒姊妹民族樂器和外國樂器技法特長的基礎上,我國揚琴已自成一體,具有豐富多彩的演奏技巧和表現手法。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七類:單音技術、雙音、輪音、彈輪、分解和弦、兩聲部配置和色彩技巧。
其中單音技術和輪音系揚琴的基本核心技巧。單音似珠落玉盤,晶瑩剔透,常用于裝飾旋律,使之輕快活潑,華麗多彩;雙音豐滿有力,主要用于曲調需強奏的音上,以增強氣勢,烘托情緒;
琴音猶如涓涓細流,潺潺不止,常用于慢,中板歌唱性旋律,使之更加纏綿婉轉;彈輪密集緊湊,多用于時值較短的音符,使之輕巧明快;分解和弦則宛如微波蕩漾的湖面上閃爍的粼粼波光,常用于描繪秀麗的山河景色和大自然的迷人風光;兩聲部配置增強音響的立體感,使音樂形象的塑造更加鮮明豐滿。
在各種色彩性技巧中,反筧和拔弦使旋律清新悠揚;吟音、勾揉使曲調深沉醇樸,清幽典雅;頓音似馬蹄輕踏;泛音使意境深遠,韻味無窮;滑拔模仿流水,浪花聲,強如瀑布飛濺,波濤洶涌,弱似霏霏細雨中流淌的小溪;
鼓音、木音、摘音、才音、擊板模擬打擊樂音響,強如節日里鳴鑼道鼓,弱似深山遠寺和鐘鼓樓里飄逸出的仙聲雅樂;指套滑音既獲琴瑟之韻,高雅清音,又可模仿鶯啼燕轉,瑟瑟風聲和驚濤拍岸。惟妙惟肖,如詩如畫。在樂曲中準確、洗練、靈活、巧妙運用揚琴的這些技法,能夠增強演奏的藝術感染力。
如何挑選揚琴
一臺合格的揚琴,在質量上應達到如下要求:外觀油漆光亮,均勻,漆色一致,無掛漆及明顯氣泡;琴身兩頭端正,對稱,各部位膠結牢固,無縫隙;音色清脆,圓潤,余音較長,可以運用多種擊弦技巧。
優質揚琴面板選用優良的梧桐木,部分部件如琴馬,山口選用紅木,象牙等名貴材料;音域較寬,多為三排馬,四排馬轉調揚琴,有半音調節裝置,可自由轉調;音質純凈,音色優美,圓潤,共鳴性好。
劣質揚琴用料差,面板有黑筋,背板有節疤;工藝粗糙,弦釘排列不齊,高低不一,上緊琴弦時弦釘被拉動,甚至搖動,音階排列不準確,不易調準琴弦;外部色澤暗淡無光。
選購時,先要察看外形,應琴身光潔,木紋清晰;檢查各部件,琴馬上方的擱弦部分應間距相等,高低一致;弦釘應有一定的傾斜度,用調音器調弦,轉動弦釘,以松緊適中為好,太松易跑弦緊調音不便,琴鋼絲無銹跡或斑點;兩支琴簽大小,重量一致,彈性適中;通過試奏要求發音清晰,富有共鳴;檢查琴盒,襯布無破損及霉點,蓋合嚴密。購買時需同時選購合適的揚琴架。
揚琴的保養
使用前 先校音,使用后作好防塵;平時注意保持琴的清潔,裝卸臺(運輸)時注意磕碰、注意防曬、防雨、防潮、防塵;短時間不用,可以給弦上油(林士凡或白機油),定期校音;如果長期不用,把 弦全都松掉,放入琴盒中,注意防曬、防雨淋、防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