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陀飛輪?
陀飛輪到底有何優點?長久以來一直被頂級名錶作為技術與創作的代表。這種高難度的製錶工藝,由一代鐘錶大師寶璣Breguet約於1795年所發明,並在1801年申請到專利。陀飛輪其主要功能是為了解決地心引力對錶在不同方位所產生的時間誤差,因重力會使擺輪的運動加速或減緩,使錶在不同的方位有微小誤差,為了解決此一難題,寶璣Breguet發明了陀飛輪裝置,是一種特殊的鐘錶擒縱結構,它具有傳統的馬式擒縱結構,有5番車、馬仔、擺輪、等等,只是這些零件被固定在一個框架內,有如一個籠子。當此籠子在轉動時,也就是擒縱結構圍繞著擺輪軸心,也是陀飛輪組件的中心做了360度不停地旋轉,這是標準的寶璣Breguet式陀飛輪。另有一種稱為自由陀飛輪或飛行陀飛輪的結構,大約1930年在德國格拉蘇地Glashütte的 A. Lange & S?hne 廠所發明,1868的陀飛輪就屬於這類,它和寶璣Breguet式陀飛輪最大的不同處,是在於取消了陀飛輪組件的上橋板,變成由底部固定陀飛輪組件,它同樣以擺輪的軸心為中心,同樣做了360度旋轉,到底有何玄機?為何我說一絕呢?原來它是目前同樣大小的陀飛輪組件中最輕的陀飛輪,總重不超過0.3公克的陀飛輪組件,使它的振動頻率可以提高到每小時28,800次、也是目前筆者所修過振動頻率最高的陀飛輪錶,它的陀飛輪組件夾板,全部以鈦合金為材料。
絕大部份的陀飛輪組件,都以精鋼為材料,使用鈦合金除了不會生鏽之外,重量輕且硬度高,所以在加工上也較困難;理論上,陀飛輪組件越輕越好,因為陀飛輪也是一個會轉的齒輪,只是它裡面包含了一組擒縱器,陀飛輪的公轉是由馬式擒縱調速器的自轉控制其旋轉速度,減輕了重量的負載,陀飛輪的運行會更順暢,所須的動能也就不須太強了,因此它的耐用性、耐震性及準確性都會提昇,有一種偏心式的陀飛輪,更能突顯出它規律運行的動感之美,寶珀BLANCPAIN的偏心式飛行陀飛輪就屬此種,但是常有人說寶珀BLANCPAIN的偏心式飛行陀飛輪是卡路素Karrusel而非陀飛輪Tourbillon,如此說法是不確實的。筆者於1994年成功地完成自己改製的陀飛輪懷錶,也是第一只出現在臺灣、由個人創作的鉈飛輪懷錶;接著於1997年完成第一只陀飛輪手錶;筆者對於1998年所完成之偏心式中置飛行陀飛輪較為滿意;筆者創作改製的陀飛輪結構,較接近寶珀BLANCPAIN的偏心式飛行陀飛輪,筆者在此並非替自己的創作解說,只希望讀者多瞭解陀飛輪的類別與卡路素之不同處。
陀飛輪的結構都有一共通點,就是陀飛輪組件會圍繞著一個固定的齒輪作360°的旋轉,有50秒旋轉一圈;也有長達10分鐘旋轉一圈;有逆時針旋轉;也有順時針旋轉一圈;目前最常見的陀飛輪都是60秒旋轉一圈。卡路素大都是被第二輪所帶動,它不像陀飛輪那樣圍繞著一個固定齒輪作360°的旋轉,卡路素旋轉一圈的時間較長,大約52.5分,在1900年代,出現一種平價的陀飛輪懷錶,有鬼推磨的稱呼,是具有上橋板固定的偏心式陀飛輪,只是做工較粗,其動感的美及超低的價位,也是值得把玩,很多人稱為卡路素,這是不正確的。有人誤以為陀飛輪就是非常貴的錶,卡路素就是便宜錶,其實要看它的做工及品牌。1900年的卡路素懷錶比起做工粗糙的陀飛輪懷錶貴上數倍,做工粗糙的普通陀飛輪懷錶,目前大約為4,000美元;但如果是名師名廠做工細膩的陀飛輪懷錶,其價位大約10萬美元。
亞洲的鐘錶奇才–矯大羽先生,在1991年完成第一只陀飛輪錶,是亞洲第一位製造出陀飛輪錶的人,於1993年獲得世界發明專利20年。目前世界上的陀飛輪有參種:
第一種為寶璣BREGUET式陀飛輪,有旋轉框架、和固定橋板,擺輪軸心和陀飛輪軸心是在同一個軸心上。
第二種稱飛行陀飛輪,它有內旋轉框、無固定橋板,有偏心式飛行、也有如寶璣BREGUET式陀飛輪結構,只是沒有上固定橋板。
第三種為矯大羽發明的「矯氏神奇陀飛輪」,它首先取消了旋轉框架和固定支架,而用透明的水晶玻璃,在其中間鑲嵌寶石軸眼,取代擺輪的上固定橋板(即夾板),如此一來,整組陀飛輪明顯變輕了,提高了走時精度和防震能力;又因少了旋轉框架和固定支架及看不到擺輪夾板(因用水晶玻璃做),視覺效果更佳,突顯了陀飛輪藝術之美。
歐古詩丹 augsda全球限量陀飛輪機械腕表AA.5052.01是個什么樣的手表?
歐古詩丹 augsda全球限量陀飛輪機械腕表AA.5052.01
型號:AA.5052.01
品牌:歐古詩丹 Augsda
機芯:瑞士原裝陀飛輪機械機芯
表殼:優質精鋼表殼
表盤:鏤空表盤 日歷小表盤 1.5時能量指針
表帶:意大利精制牛皮表帶
陀飛輪簡介
陀飛輪是瑞士鐘表大師——路易·寶璣先生在1795年發明的一種鐘表調速裝置。法文Tourbillon(故又稱特比龍),有“漩渦”之意,是指裝有“旋轉擒縱調速機構”的機械表,陀飛輪是音譯與意譯相結合。寶璣發明陀飛輪機構,是為了校正地心引力對鐘表機件造成的誤差。陀飛輪表代表了機械表制造工藝中的最高水平,整個擒縱調速機構組合在一起并且能夠轉動,以一定的速度不斷的旋轉,使其把地心引力對機械表中“擒縱系統”的影響減至最低程度,提高走時精度。由于其獨特的運行方式,已經把鐘表的動感藝術美發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歷來被譽為“表中之王”。
歐古詩丹陀飛輪手表特點:
1、校正地心引力對鐘表機件造成的誤差,提高走時精度;
2、構極其復雜,工藝浩繁,將人類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展現到了極致,形成了攝人心魄的藝術之美;
3、陀飛輪的重量不超過0.3克或0.013盎司——相當于一片天鵝羽毛的重量或兩片鸚鵡羽毛的重量;
4、高端的鏤空技術,將陀飛輪的工作原理一目了然的展現在你面前;
5、此款陀飛輪手表全球限量發行,中國大陸區僅此一只,獨一無二,深受眾多鐘表收藏者和鐘表玩家的青睞;
6、此款腕表品牌商AUGSDA承諾終生保修。
我知道的就是這些還是從谷網抄來的,你自己看著辦吧
瑞士陀飛輪手表 好不好呢
你好,陀飛輪手表現在屬于很普遍了,國產的手表中也有很多事陀飛輪的,是在機械表之后更高科技的一項研究,其特點是相比機械表來說走勢更精準,性價比很高,價位也不便宜.
國內復雜機械表(陀飛輪)的價格怎么樣?
價格高昂是陀飛輪腕表的一大特點.國際上,一線大牌陀飛輪動輒300萬元,入門級陀飛輪,價格一 般在30萬以上,國內的陀飛輪復雜機械表,價格也都在數萬元以上.依波宇飛近期發布了2個系列的陀飛 輪機械表,價格還不太清楚.
機械腕表中,雙陀飛輪與單陀相比,抵消重力影響的進步點是什么?
寶璣先生發明陀飛輪(理論上是懷表陀飛輪)是在1801年,那時懷表的平均誤差為20分鐘/天,發明陀飛輪裝置后準確度提高了10倍達到兩分鐘.但到了20世紀60年代后表廠大規模使用了電腦和精密車床,所以這個時候的腕表準確度已經提高到了天誤差幾十秒.所以現在腕表的陀飛輪表不會比普通腕表準確,只是工藝上的復雜(作為一個噱頭,賣高價).您說的單陀飛輪和雙陀飛輪都是懷表陀飛輪安裝在腕表上都不能抵消地球的引力(即使抵消了也不能顯著提高準確度).只是雙陀更復雜些,主要是把兩個擺輪的時間均衡的顯示在一個顯示系統中(這個問題比較專業).
芝麻鏈陀飛輪為什么那么貴,是不是因為走時比其它機械表更精準?
如果說芝麻鏈陀飛輪比其它機械表走時更精準,那是必然.但是,一只寶璣的170萬的芝麻鏈陀飛輪,還不如一只2000塊的石英表來的精準.因此,芝麻鏈陀飛輪講究的是工藝.你想想,在手表這么狹小的空間里,要制造出如此精密的陀飛輪系統,談何容易,這不是哪一家制表廠說做就能做出來的.
陀飛輪和23鉆機芯的區別
陀飛輪是一種制表技術.23鉆是指固定機械表內各種裝置的一種零件.陀飛輪是瑞士鐘表大師路易·寶璣先生在1795年發明的一種鐘表調速裝置.法文Tourbillon(故又稱特比龍),有"漩渦"之意,是指裝有"旋轉擒縱調速機構"的機械表,陀飛輪機構,是為了校正地心引力對鐘表機件造成的誤差.陀飛輪表代表了機械表制造工藝中的最高水平,整個擒縱調速機構組合在一起并且能夠轉動,以一定的速度不斷的旋轉,使其把地心引力對機械表中"擒縱系統"的影響減至最低程度,提高走時精度.由于其獨特的運行方式,已經把鐘表的動感藝術美發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歷來被譽為"表中之王".
請教版主和熟悉海鷗表的各位,海鷗陀飛輪
海鷗陀飛輪表走時不準確呢,通病呀~ 除了雙陀等極高端產品外,其他大部分款式都有以下通病: 1、表殼底蓋上的字不是刻上去的,大多是用激光鐳射等簡單工藝弄上去的,看上去和摸著沒有凸凹感,使用久了就會磨掉,給人感覺就是馬馬乎乎樣子. 2、機芯打磨工藝看不出手工打磨的樣子,太機械生硬,和瑞士高端品牌沒個比.另外就是機芯刻字也是馬馬乎乎,字母樣式不好看,排列也不夠整齊. 3、折疊表扣太低檔,佩戴起來感覺擱手.
陀飛輪手表"很脆弱"是什么意思?
陀飛輪稱謂來源于 “TOURBILLON REGULATOR”,意譯陀飛輪調節器.TOURBILLON在英語詞典中解“一種使整個擒縱機構本身作轉動以消除位差的結構”.陀飛輪發明者——寶璣寫道“我的這項發明,可以抵消擺輪處于不同位置的受地心引力影響產生得誤差……..”這就是陀飛輪的主要優點.一般來說陀飛輪都應用于正裝表或收藏類,價格相對高昂.也不能說經不起振動,只是相對來說,應該避免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