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所謂的‘蠶豆王’為什么會中毒?
蠶豆雖然營養(yǎng)豐富而且可以做藥,但是常吃蠶豆或者吃了不熟的蠶豆會使人患上一種叫“蠶豆病”的病,此病一般是在使用蠶豆后幾個小時或是一兩天內(nèi)發(fā)作,發(fā)作初期人會感到頭暈,惡心,無力等癥狀,隨后全身皮膚呈淡黃色,小便棕紅色,嚴重的甚至會導致人死亡。。。原來是因為吃蠶豆而引起的一種急性溶血性貧血。生這種病的人,紅細胞里往往缺乏“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這種酶的紅細胞,易受蠶豆中某些成分的作用而受到破壞,因而容易發(fā)生溶血。所以蠶豆雖好吃,但是也不能多吃。。。
為什么有人吃蠶豆會中毒?
實際上,網(wǎng)絡(luò)上確有多起“幼童因食用蠶豆發(fā)病”的新聞,但這并不是因為蠶豆本身有毒,而是因為這些幼童患有一種叫做“蠶豆病”的遺傳病,患有這種病的人體內(nèi)缺少一種名為G6PD的特定酶,一旦食用蠶豆或直接接觸蠶豆花粉后,可能引起溶血性貧血,危及性命.而對于沒有這種基因缺陷的健康人來說,蠶豆是安全無毒的,可以放心食用.
蠶豆的危害
2014年7月,武漢76歲老人貪吃蠶豆,導致肝臟嚴重受損近來,患者總覺得累、惡心、厭食,小便、皮膚變黃,到醫(yī)院檢查后顯示,膽紅素顯著升高,谷草轉(zhuǎn)氨酶是正常的近30倍,肝臟嚴重受損.詢問得知,老人愛吃蠶豆,近三個月每天大把地吃.檢驗科醫(yī)生懷疑,很可能是得了一種溶血性疾病.隨后,主診醫(yī)生確診,是一種十分兇險的溶血性疾病——“蠶豆病”,不及時治療將有生命危險. 該院檢驗科主任說,蠶豆病又稱“胡豆黃”,是因為身體中缺少一種酶,這類人群吃了蠶豆,全身血液中的紅細胞會發(fā)生溶血,將使患者的紅細胞不能抵抗氧化損傷而遭受破壞,嚴重時可因循環(huán)和腎功能衰竭而死亡.而蠶豆,正是一個破壞紅細胞的強氧化劑,也就是發(fā)病的“導火索”.
蠶豆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蠶豆:又名佛豆,性味甘、平,具健脾利濕,澀精、補腎明目、壯筋骨,通便涼血,特別適合脾虛腹瀉者食用.是人類最古老的食用豆類作物,也是重要的藥材. 但蠶豆不可生吃,也不可多吃,以防腹脹.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少數(shù)人吃蠶豆后會發(fā)生急性溶血性貧血,也就是俗稱的“蠶豆黃病”,應盡快送醫(yī)院救治. 如果是油炸的蠶豆吃多了更加有害 炸類食品主要危害是:1、油炸淀粉導致心血管疾病;2、含致癌物質(zhì);3、破壞維生素,使蛋白質(zhì)變性
蠶豆吃了有什么好處
蠶豆(拉丁文:Vicia faba L.),又稱羅漢豆、胡豆、南豆、豎豆、佛豆,豆科、野豌豆屬一年生草本。為糧食、蔬菜和飼料、綠肥兼用作物。原產(chǎn)歐洲地中海沿岸,亞洲西南部至北非,相傳西漢張騫自西域引入中原。蠶豆營養(yǎng)價值豐富,含8種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47%~60%,可食用,也可作飼料、綠肥和蜜源植 營養(yǎng)成分 蠶豆含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磷脂、膽堿、維生素B1、維生素B2 蠶豆[1] 、煙酸、和鈣、鐵、磷、鉀等多種礦物質(zhì),猶其是磷和鉀含量較高。[6] 每100克蠶豆所含營養(yǎng)素如下: 熱量 335.00千卡 蛋白質(zhì) 危害編輯 2014年7月,武漢76歲老人貪吃蠶豆,導致肝臟嚴重受損近來,患者總覺得累、惡心、厭食,小便、皮膚變黃,到醫(yī)院檢查后顯示,膽紅素顯著升高,谷草轉(zhuǎn)氨酶是正常的近30倍,肝臟嚴重受損。詢問得知,老人愛吃蠶豆,近三個月每天大把地吃。檢驗科醫(yī)生懷疑,很可能是得了一種溶血性疾病。隨后,主診醫(yī)生確診,是一種十分兇險的溶血性疾病——“蠶豆病”,不及時治療將有生命危險。 該院檢驗科主任說,蠶豆病又稱“胡豆黃”,是因為身體中缺少一種酶,這類人群吃了蠶豆,全身血液中的紅細胞會發(fā)生溶血,將使患者的紅細胞不能抵抗氧化損傷而遭受破壞,嚴重時可因循環(huán)和腎功能衰竭而死亡。而蠶豆,正是一個破壞紅細胞的強氧化劑,也就是發(fā)病的“導火索” 21.60克 脂肪 1.00克 泛酸 0.48毫克 碳水化合物 59.80克 葉酸 260.00微克 膳食纖維 3.10克 維生素A 52.00微克 維生素K 13.00微克 胡蘿卜素 310.00微克 硫胺素 0.37毫克 核黃素 0.10毫克 尼克酸 1.50毫克 維生素C 16.00毫克 維生素E 0.83毫克 笭龔蒂夾酈蝗墊偉叮連 鈣 16.00毫克 磷 200.00毫克 鉀 391.00毫克 鈉 4.00毫克 鎂 46.00毫克 鐵 3.50毫克 鋅 1.37毫克 硒 2.02微克 銅 0.39毫克 錳 0.55毫克 物種植。為糧食、蔬菜和飼料、綠肥兼用作物。
蠶豆有毒嗎?
天然有毒食物一覽
許多人認為有毒的植物大多是陌生的野生植物,其實不然,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糧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水果等食用植物中也有些可能引起中毒的因素。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食用有毒植物。
四季豆
如果四季豆未煮熟,豆中的皂素會強烈刺激消化道,而且豆中含有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此外四季豆中還含有亞硝酸鹽和胰蛋白酶,可刺激人體的腸胃,使人食物中毒,出現(xiàn)胃腸炎癥狀。為了防止出現(xiàn)四季豆中毒,一定要將四季豆煮透、煮熟。
蠶豆
蠶豆種子中含有巢菜堿苷,人食用這種物質(zhì)后,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貧血(蠶豆黃病)。春夏兩季吃青蠶豆時,如果烹制不當,常會使人發(fā)生中毒現(xiàn)象。而且一般在吃生蠶豆后 4~24小時后發(fā)病。為了防止出現(xiàn)蠶豆中毒,最好不要吃新鮮的嫩蠶豆,而且一定要煮熟后再食用。
生豆?jié){
由于生大豆中也含有毒成分,因此,如果豆?jié){未煮熟時就食用,也可引起食物中毒。特別是將豆?jié){加熱至80℃左右時,皂素受熱膨脹,泡沫上浮,形成“假沸” 現(xiàn)象,其實此時存在于豆?jié){中的皂素等有毒害成分并沒有完全破壞,如果飲用這種豆?jié){即會引起中毒,通常在食用0.5~1小時后即可發(fā)病,主要出現(xiàn)胃腸炎癥狀。為了防止飲用生豆?jié){中毒,在煮豆?jié){時,出現(xiàn)“假沸”后還應繼續(xù)加熱至100℃。煮熟的豆?jié){沒有泡沫,而且消失的泡沫也表明皂素等有毒成分受到破壞,然后再用小火煮10分鐘左右,這樣即可達到安全食用的目的。
木薯
盡管木薯的塊根富含淀粉,但其全株各部位,包括根、莖、葉都含有毒物質(zhì),而且新鮮塊根毒性較大。因此,在食用木薯塊根時一定要注意。木薯含有的有毒物質(zhì)為亞麻仁苦苷,如果攝入生的或未煮熟的木薯或喝其湯,都有可能引起中毒。其原因為亞麻仁苦苷或亞麻仁苦苷酶經(jīng)胃酸水解后產(chǎn)生游離的氫氰酸,從而使人體中毒。
一個人如果食用150~300克生木薯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要防止木薯中毒,可在食用木薯前去皮,用清水浸薯肉,使氰苷溶解。一般泡6天左右就可去除70%的氰苷,再加熱煮熟,即可食用。
發(fā)芽馬鈴薯
馬鈴薯是家庭餐桌上經(jīng)常食用的蔬菜之一,但它含有毒成分茄堿(馬鈴薯毒素、龍葵苷),馬鈴薯全株都含有這種毒素,不過,各部位含量不同,成熟馬鈴薯含量較少,一般不引起中毒,而馬鈴薯的芽、花、葉及塊莖的外層皮中卻含有較高的茄堿,馬鈴薯嫩芽部位的毒素甚至比肉質(zhì)部分高幾十倍至幾百倍。未成熟的綠色馬鈴薯或因貯存不當而出現(xiàn)黑斑的馬鈴薯塊莖中,都含有極高的毒性物質(zhì)。
為了防止馬鈴薯中毒,我們可將馬鈴薯貯藏在干燥陰涼的地方,防止發(fā)芽。吃時,如果發(fā)現(xiàn)發(fā)芽或皮肉呈黑綠色時,最好不要食用。
青菜
青菜中的薺菜、灰菜等野菜都含有大量亞硝酸鹽。如果人體攝入過量亞硝酸鹽,可將人體內(nèi)正常的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此外,亞硝酸鹽還可阻止氧合血紅蛋白釋放氧,從而引起組織機體缺氧,使人發(fā)生中毒。
那么,怎樣才能預防亞硝酸鹽中毒呢?其實很簡單,一定要讓家人食用新鮮菜,煮熟的菜不宜久悶存放,腌菜應在腌制一個月以后洗滌后才可食
什么是蠶豆病 哪些人不能吃蠶豆
蠶豆含有致過敏物質(zhì),過敏體質(zhì)的人吃了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過敏、急性溶血等中毒癥狀.一般的會在幾天內(nèi)恢復正常,但也約有十分之一的病例會在急性期死亡,這就是俗稱的“蠶豆病”. “蠶豆病”是因為體內(nèi)缺乏某種酶類所致,是一種遺傳缺陷,發(fā)生過蠶豆過敏者一定不要再吃.一旦發(fā)生這種病時,應趕快就醫(yī),以防意外.父母或祖父母有過這種病的人,不宜進食蠶豆及其制品,不宜沾染蠶豆花粉. 另外,中焦虛寒者不宜食用.有遺傳性血紅細胞缺陷癥者,患有痔瘡出血、消化不良、慢性結(jié)腸炎、尿毒癥等病人要注意,不宜進食蠶豆.
每天吃蠶豆會中毒嗎??
會的,看情況,不過不要狂吃:
蠶豆不但營養(yǎng)豐富,而且可作藥用。有健胃、益脾、和中的功效。但是,吃蠶也會給某些人帶來疾病——“蠶豆病”。此病一般是在吃蠶豆后幾小時或一兩天后發(fā)病。起初全身無力、頭暈、惡心、發(fā)低燒,也有發(fā)高燒的。隨后全身皮膚呈淡黃色,小便棕紅色(血色蛋白尿)。嚴重的可發(fā)生昏迷,并可導致死亡。 原來是因吃蠶豆引起的一種急性溶血性貧血。生這種病的人,紅細胞里往往缺乏“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這種酶的紅細胞,易受蠶豆中某些成分的作用而受到破壞,因而容易發(fā)生溶血。有的學者認為,蠶豆病的發(fā)病還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guān)。
多數(shù)認為,食用新鮮的嫩蠶豆,發(fā)病高于煮食的蠶豆,一次吃得過多,或連續(xù)食用過多,發(fā)病率也高。
據(jù)國外報道,20%的病人與遺傳有關(guān);國內(nèi)科技資料表明,約有41.3%的患者有家族史可查,而且90%左右發(fā)生于男性,其中三分之二是三歲以下的兒童。
蠶豆病一種怎樣的疾病?可怕嗎?對人有怎樣的影響?
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所導致的疾病,是一種遺傳病,食用新鮮蠶豆后突然發(fā)生的急性血管內(nèi)溶血.
引起蠶豆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有什么預防措施嗎?
葡萄糖-6-磷酸鹽去氫酶缺乏癥(俗稱“蠶豆病”) 發(fā)生率:“葡萄糖-6-磷酸鹽去氫酶缺乏癥”,稱“G-6-P-D缺乏癥”,也就是一般所稱的“蠶豆病”,在我國臺灣出生的新生兒當中發(fā)生率最高,平均每一百個新生兒就有三個病例,男性發(fā)生率比女性高。 遺傳:蠶豆病在醫(yī)學上從血液的成分可分為幾個不同的型,不過絕大多數(shù)患者多有家族遺傳關(guān)系,例如客家族系的人較多;只有極少部分是因為寶寶本身的基因突變所致。 原因:“G-6-P-D缺乏癥”是因為紅細胞細胞膜上缺少“葡萄糖-6-磷酸鹽去氫酶”,這種紅細胞容易受到特定物質(zhì)破壞而產(chǎn)生溶血現(xiàn)象。 癥狀:一些會造成溶血的東西以蠶豆為代表,有“G-6-P-D缺乏癥”的人吃了蠶豆后會出現(xiàn)臉色蒼白、肝臟脾臟腫大、小便發(fā)黃的現(xiàn)象,且由于發(fā)生溶血,出現(xiàn)大量的膽紅素,嚴重時還會形成核黃疸,引起腦性麻痹癥狀,進而導致新生兒死亡。 預防:原則上,對付此疾病應采取“預防重于治療”的手段,不管是嬰兒或成人,都不能接觸萘丸(俗稱臭丸)、紫藥水或服用蠶豆和某些藥物等,以免導致溶血性貧血,引起并發(fā)癥。只要能夠遵循要注意的事項,一樣可以有健康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