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燴面的來源和歷史(河南燴面的來源和歷史)

河南燴面的歷史有多少年?

河南燴面的歷史有多少年?

比較早的傳說:(唐,公元600多年,距今1300多年)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的一個隆冬雪天,患寒病落難于一農(nóng)家小院。母子心地善良,將家養(yǎng)的角似鹿非鹿、頭似馬非馬、身似羊非羊、蹄似牛非牛的四不像(亦稱麋鹿)屠宰燉湯,又和面想做面條為李世民解餓。但追敵逼迫,情形緊急,老婦人草草將面團拉扯后直接下入湯鍋,煮熟后端給李世民。李世民吃得滿身冒汗、暖流涌身,不覺精神大振,寒疾痊愈。于是策馬謝別。

李世民即位后,整日山珍海味倒覺不出什么滋味,就想起吃過的那年隆冬雪天在農(nóng)院母子做的面,想到他們的救命之恩,便派人尋訪母子,以厚加賞賜。還真是不負(fù)有心人,終于找到了那母子。太宗又命御廚向老人拜師學(xué)藝。從此,唐宮庭御膳譜上就多了這救命之面——麒麟面。

近期的起源(清末,100多年)

楊佩璋,字筱村,今長葛市后河鎮(zhèn)后河村人。光緒二年中舉人;次年登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后人尊稱楊翰林);二十七年升侍講學(xué)士,旋補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二十九年署吏部右侍郎;三十二年署都察院副都御史。

光緒年間,天下客商,云集京城,當(dāng)時有位同鄉(xiāng)郭子興,在京開一面館,手藝不錯,人稱“天下第一鍋”。繁華鬧市,敲詐勒索,時有發(fā)生,郭子興為此類事情多次麻煩楊翰林,楊翰林義不容辭為同鄉(xiāng)妥善處理,深得同鄉(xiāng)稱贊。一日,十?dāng)?shù)名地痞飯后找茬賴帳,郭子興上前論理,不料眾痞子拳腳相加,且將飯館砸了個稀巴爛,楊翰林聽說此事后,差人將郭子興一家接到府上,說:“我正欲找一位廚房師傅,如果你愿意,可留下來,也免得日后再遭惡人刁難。”郭子興看楊翰林誠心誠意,便答應(yīng)下來。楊翰林生平喜歡清素面食,正是郭子興拿手“好戲”,入府后侍奉楊翰林體貼入微,楊翰林十分滿意,后來便一直跟隨左右。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中華民國建立,楊翰林時任清廷都察院副都御史,由于年事已高,身體每況愈下,趁機辭程,告老還鄉(xiāng)。秋日,楊翰林偶感風(fēng)寒,便臥床不起,郭子興照舊將早點呈上。楊翰林強打精神吃了幾口油條,不多時,便嘔吐起來,大夫看罷說:“并無大礙,只是體弱多時,魚肉之類、油膩之物不宜進,應(yīng)以清淡素食為主,可藥療、食補二者結(jié)合。”郭子興聞言想到,老翰林既然愛吃面食,我不如將油條面用水煮熟一試,結(jié)果,煮熟的面片光滑透亮,看著就想吃,郭子興覺得,面里再帶些肉湯,既補養(yǎng)又能消化。于是,他將肉拍成肉茸,取腿骨砸碎,文火燉湯,湯燉好后,沖于面中,端到楊翰林面前,清香撲鼻而來,楊翰林精神一陣,問:“這是什么?”郭子興靈機一動說:“燴面,此乃補養(yǎng)身體之物。”家人起湯讓楊翰林品嘗,楊翰林連說不錯。即刻欠身,連湯帶面吃完。楊翰林問郭子興:“燴面是怎么回事?”郭子興說:“大夫囑咐:大魚大肉及油膩之物,不易消化,您老身體弱,只能吃清素,可光吃面怎能補養(yǎng)身體?我就試著用大骨頭、肉茸加一些入味的中草藥燉湯,沒想到這湯還真補,您老愛吃,以后我常給您做。”隨后,郭子興天天燉湯煮面給楊翰林吃,不幾日,楊翰林身體恢復(fù)面如初,街坊鄰居稱楊翰林精神抖擻,似返老還童。

民國九年,楊翰林仙逝,臨終前吩咐家人送郭子興銀兩,讓他再行開店,且叮囑郭子興不要將燴面失傳。郭子興深知其滋補、保健之功效,乃世上其它膳食所不及,早有意再度開店,專營燴面。不料,長葛當(dāng)時寇匪猖獗,官兵不能剿辦,時局不安,再無開店機會。郭子興有一遠房親戚,于黃河岸邊花園渡口附近,為了生存,只好投奔那里。解放前,一直與楊府來往,建國后,由于“三反、五反”運動,斷絕音訊。時局穩(wěn)定后,有長葛老鄉(xiāng)碰到郭子興在鄭州集體食堂做活,再后來不知其下落。

此外,鄭州合記的前身是老鄉(xiāng)親飯店。1953年李少卿等4人接營,因是合伙經(jīng)營,易名合記飯店。1967年起專門經(jīng)營羊肉燴面,改名為“合記燴面館”,俗稱合記。

轉(zhuǎn)

羊肉面的來歷?

羊肉面的來歷?

羊肉燴面”在鄭州可謂家喻戶曉。當(dāng)?shù)厝藢⑺暈槊朗常俪圆粎挘煌獾厝四粻幭嗥穱L,以飽口福。在鄭州,各種大小燴面館遍布大街小巷,難怪有人將鄭州稱作“燴面城”。

“羊肉燴面”的面條,外滑軟內(nèi)硬實,口感十分勁道。另外,“羊肉燴面”的配料也十分講究,有羊肉丁、豆皮絲、粉絲、黃花、木耳等多種原料。“羊肉燴面”一般用特制的大海碗盛裝,而且要添入鮮美的羊肉湯。一碗面里,面、菜、肉樣樣兼有,湯多面爽,鮮香味美,堪稱面中上品。

“羊肉燴面”最早出現(xiàn)在1943年,是鄭州大同路“老鄉(xiāng)親飯店”經(jīng)營的品種,素以“湯肥肉瘦,質(zhì)高量足,配套齊全,湯味清香”而聞名。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目前北京、天津、石家莊、西安、深圳等地已相繼出現(xiàn)了多家經(jīng)營“羊肉燴面”的餐館。

“羊肉燴面”的制作必須經(jīng)過熬羊肉湯、制作面坯、準(zhǔn)備調(diào)配料、拉面煮面四道工序,而每道工序中又有若干個小步驟。下面就按四道工序的順序介紹“羊肉燴面”的制作方法(其中原料用量均以50碗計)。

熬羊肉湯

原料:羊肉3000克 羊骨架6000克 羊油750克 生姜100克 大蔥250克 花椒10克 八角15克 三柰5克 桂皮5克 小茴5克 草果5克 良姜5克 丁香2克 精鹽、料酒各適量

制法:

1羊肉切成大塊,同羊骨架一起用清水洗凈,再放入清水中浸泡約1小時后撈出;羊油洗凈切成丁;生姜拍破;大蔥挽結(jié);將花椒、八角、三柰、桂皮、小茴、草果、良姜、丁香用紗布包住,制成香料包。

2將羊骨架放不銹鋼桶中,摻入清水約60千克,用大火燒沸后,撇凈浮沫,再放入羊油丁、生姜、大蔥,倒入料酒,用中火煮約2小時后,放入香料包(用羊骨架壓住),續(xù)煮約1小時至香味溢出時,放入羊肉塊,改用小火煮約5小時,至羊肉軟時,調(diào)入精鹽,將羊肉撈出晾涼,另將湯面上的浮油撇凈(留用),即成羊肉湯(此時桶中湯汁約剩45千克)。

〔注〕熬羊肉湯時亦可在湯中加入雞骨架,以增加湯的鮮味。

制作面坯

原料:高筋面粉10千克 精鹽200克 色拉油適量

制法:

1將面粉與精鹽和勻,再加入清水約4千克,揉成稍硬的面團后,蓋上濕紗布餳約10分鐘。將面團反復(fù)揉搓,然后再給面團蓋上濕紗布餳約10分鐘。揭開紗布,再揉搓至面團表面光滑,接著將面團搓成直徑約6厘米的長條,然后下成每個重125克(濕重)的劑子。

2將每個面劑搓成長15厘米、直徑約3厘米的圓條,蓋上濕紗布餳約5分鐘后,再用搟面杖搟成15厘米長、8厘米寬、1.5厘米厚的長方形面片,并在面片上均勻地抹少許色拉油,即成燴面面坯,將其整齊地擺入托盤內(nèi),用保鮮膜蓋嚴(yán),約20分鐘后即可進行抻拉。

〔注〕夏季可在面團中加入少許食用堿。這樣既可防止面團變酸,又可增加面團的筋力。

準(zhǔn)備調(diào)配料

原料:熟羊肉1500克 豆腐皮600克 水發(fā)粉絲600克 水發(fā)黃花600克 水發(fā)木耳600克 香菜300克 當(dāng)歸、枸杞各30克 精鹽、雞精、味精、鮮味王、香油、羊油、糖蒜、油炸辣椒各適量

制法:

1熟羊肉切成丁;豆腐皮洗凈切成絲;水發(fā)粉絲切長節(jié);水發(fā)黃花撕成細絲;水發(fā)木耳撕成小塊;香菜洗凈切節(jié);當(dāng)歸、枸杞用清水浸泡10分鐘;糖蒜、油炸辣椒分別裝入小碟內(nèi)。

2將羊肉丁、豆皮絲、粉絲、黃花、木耳分成50份;將當(dāng)歸、枸杞入鍋加清水熬出味后,分別舀入50個大海碗內(nèi),再分別往碗中放少許精鹽、雞精、味精、鮮味王及羊油,即準(zhǔn)備好了調(diào)配料。

拉面煮面

當(dāng)上述三道工序完成后,便可以拉面和煮面了。

1取一塊燴面面坯(面片),兩只手掌向上托住面片的兩頭,再用兩手的拇指按住面片兩頭的邊緣,然后兩只手掌左右抻拉(手臂基本不用力),將面片拉成長約1米的片,接著兩只手掌上下晃動,手臂均勻用力,將面片繼續(xù)抻拉成約3米長、8厘米寬、0.1厘米厚的面片,最后用左手夾住面片的兩頭,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配合,將面片橫著撕成約3厘米寬的面條,即可下鍋煮制。

2小鍋上火,注入羊肉湯1250克,燒開后即下入拉好的面條,并用手勺將面條輕輕撥散,使之受熱均勻,待鍋中湯汁再開后,下入一份配料(羊肉丁、豆皮絲、粉絲、黃花、木耳),煮至面條、配料均熟后,起鍋裝入放有調(diào)料的碗中,再舀入鍋中湯汁,淋少許香油,撒上香菜,隨糖蒜、油炸辣椒碟上桌,即成。

注意:羊肉燴面上桌后要盡快食用,以免面條在湯中浸泡過久而不勁道。

蕭記燴面的蕭記燴面的由來

蕭記燴面的蕭記燴面的由來

他沒有沿襲傳統(tǒng)的羊肉燴面風(fēng)格,而是從自己拿手的伊府面中找到了靈感,將味道鮮美、營養(yǎng)價值高的海參、魷魚加入羊肉燴面中,稱之為三鮮燴面. 1986年,蕭記燴面剛開張時,連個門店都沒有,從一張帆布篷,一張矮桌,一條板凳、一鍋湯起家.彈指一揮間,如今的蕭記,僅其總店每年就向國家上繳利稅100多萬元!許多人都有相同的記憶,當(dāng)時的蕭記燴面館開在人民路與東太康路交叉口的三角地帶,通宵營業(yè).風(fēng)雪之夜,三兩知己歡聚于此,叫上一盤紅油豆絲、一盤扒羊肉,每人面前一碗熱氣騰騰的三鮮燴面,即便是就著一瓶最普通的白酒,也能有無限的快意!

面條的來歷?

面條起源于中國,面條起初被稱為“湯餅”。

四千多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摧毀了中國西北部的一個村莊,緊隨其后的洪水又將其封凍。四千多年后,準(zhǔn)確說是在2005年,考古學(xué)家們在被稱為“中國龐貝”的青海省喇家村里,發(fā)現(xiàn)了裸露在巖層中長約50厘米、寬約3毫米的面條。不過在那時它的名字很有可能還不叫“面條”。

在中國,最早的面條被叫做“餅”或“湯餅”。1400年前的《齊民要術(shù)》首次記載了制作面條的“水引馎饦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

簡單來說,“水引面”是將拉成筷子粗細的面條,掐成一尺狀,水浸之后,在沸鍋的蒸汽上用手快速捏成扁條狀下鍋,煮熟出鍋淋上雞湯。馎饦的做法與水引面相似,只是形狀更似扁平的面揪皮,但口感上都“滑美殊常”,這是中原地區(qū)最早的湯面。

擴展資料

特色面條:各地特色面食有武漢的熱干面、內(nèi)蒙古的燜面、山西的刀削面、栲栳栳,北京的炸醬面、蘭州拉面、重慶的重慶小面、上海的陽春面、高郵的醬油面(又稱高郵陽春面)襄陽牛肉面、揚州陽春面、揚州炒面、東北的冷面、保定的大慈閣素面、陜西油潑面。

河南的燴面、撈面、麻鴨面、饸烙面、廣東的云吞面、福建的沙縣拌面、漳州鹵面、莆田鹵面、廈門沙茶面、四川的擔(dān)擔(dān)面、鋪蓋面,岐山和新野的臊子面,貴陽的腸旺面,阜陽格拉條,渦陽干扣面,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面條

哪里的河南燴面最正宗最好吃

鄭州合記燴面、蕭記燴面,都是老字號了.

河南菜最著名的是什么

1、合記羊肉燴面

合記羊肉燴面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而有之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jīng)濟實惠,享譽中原。合記的前身是老鄉(xiāng)親飯店。1953年李少卿等4人接營,因是合伙經(jīng)營,易名合記飯店。1967年起專門經(jīng)營羊肉燴面,改名為“合記燴面館”,俗稱合記。

2、胡辣湯

胡辣湯是洛陽小吃系列中的一絕。它源于宋代中葉,大興于民國初年,之后花樣不斷翻新。至今你若行走在洛陽大街小巷口,隨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小小一碗胡辣湯,緣何會歷久不衰呢?它以大眾化的品位和低廉的價格,始終成為人們早餐時的首選。

3、長壽魚

是以黃河鯉魚為原料的一道名菜,河南省的黃河鯉魚以肉質(zhì)鮮嫩而馳名。長壽魚即是由黃河鯉魚加上枸杞子共同烹制而成,咸、甜、酸三味俱全,色澤紅亮,極具藥用價值。

4、炒三不沾

是安陽傳統(tǒng)名菜,以蛋黃為主料,配以桂花糖、白糖、粉芡等炒制而成。成品軟香油潤,不沾鍋、盤、筷,所以得名“三不沾”。

5、燴菜

蔥姜蒜、花椒干椒熱鍋冷油一熗鍋,粉條、酥肉、豆腐皮、海帶、豆芽、五花肉等等,以先葷后素的次序下鍋,兌上高湯煨煮滾鍋,熱熱鬧鬧的就成了。

6、熘魚焙面

一開初是兩道菜,分別是糖醋熘魚和焙面。后來有人覺得糖醋熘魚的汁水太多太浪費了,就把切得極細的面條炸香,覆在魚身上,合二為一的吃,這么一來就不得了了,咸香中略帶酸甜的焙面,好吃得甚至超過了魚本身,也成了素菜葷吃的典型。

輝縣什么小吃最有名?

小籠包,胡辣湯。

燴面

燴面,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而有之的河南傳統(tǒng)美食,以味道鮮美,經(jīng)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燴面是以優(yōu)質(zhì)高筋面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一種類似寬面條的面食。

湯好面筋,營養(yǎng)高。有羊肉燴面、三鮮燴面、五鮮燴面等多種類型。

燴面的精華全在于湯,湯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開,露出中間的骨髓)一起煮五個小時以上,先用大火猛滾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藥,骨頭油都熬出來了,煲出來的湯白白亮亮,猶如牛乳一樣,所以又有人叫白湯。下面時,鍋內(nèi)放原汁肉湯,將面拉成薄條入鍋,輔料以海帶絲、豆腐絲、粉條、香菜、鵪鶉蛋、海參、魷魚等,上桌時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

燴面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

開封小籠包

開封小籠包是河南開封地區(qū)特色傳統(tǒng)名點之一,歷史悠久。風(fēng)味獨特。開封小籠包子選料講究,制作精細。采用豬后腿的瘦肉為餡,精粉為皮,爆火蒸制而成。其特點是:外形美觀,小巧玲瓏,皮薄餡多,灌湯流油,味道鮮美,清香利口,還被人說為“放下像菊花,提起像燈籠”這樣一種稱法。

胡辣湯,又名糊辣湯,中原知名小吃,起源于河南省,尤以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zhèn)胡辣湯最為出名。是中國北方早餐中常見的傳統(tǒng)湯類名吃。

胡辣湯的主要制作材料有胡辣湯料、胡椒、辣椒、熟羊(牛)肉、羊骨高湯、面筋、面粉、粉條等。

中國最好吃的是什么面?

1.武漢熱干面

武漢熱干面武漢頗具特色的過早小吃。面條纖細根根有筋力,色澤黃而油潤,滋味鮮美。拌以香油、芝麻醬、五香醬菜等配料,更具特色。熱干面以武漢熱干面為最。

武漢熱干面可謂享譽全國乃至世界。

2.北京炸醬面

炸醬面流行于北京等地,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后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豆制作的黃醬或甜面醬炸炒,即成炸醬。

面條煮熟后,撈出,燒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面。也有面條撈出后用涼水浸洗再加炸醬、菜碼的,稱“過水面”。

3.山西刀削面

山西面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有據(jù)可考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刀削面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nèi)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歡迎。

4.河南蕭記燴面

蕭記燴面是河南特色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一種葷、素、湯、菜、飯聚而有之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jīng)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燴面是以優(yōu)質(zhì)高筋面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一種類似寬面條的面食。湯好面筋,營養(yǎng)高。

5.蘭州拉面

蘭州清湯牛肉拉面,蘭州著名風(fēng)味小吃,傳說起源于唐代,它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fēng)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的悅目色彩贏得了中國國內(nèi)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被中國烹飪協(xié)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而成為地地道道的“中華第一面”。

6.杭州片兒川

兒川是杭州的一種著名湯面,面的澆頭主要由雪菜、筍片、瘦肉絲組成,鮮美可口。已有百余年歷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館首創(chuàng),其特色在于雪菜和筍片的鮮美,讓食客吃后回味無窮。片兒川的價格適中(一般在3-5元人民幣),是杭州市民最喜愛的日常小吃之一。

7.昆山奧灶面

奧灶面深受顧客歡迎,首先在于湯面有特色。它繼承傳統(tǒng)做法,用青魚的魚鱗、魚鰓、魚肉、魚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鮮異常。其次在于餃頭有考究,爆魚一律用青魚制作,鹵鴨則以“昆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故肥而不膩。

8.鎮(zhèn)江鍋蓋面

鎮(zhèn)江“鍋蓋面”,又稱伙面,湯清面軟,不粘不亂,青頭鮮嫩,經(jīng)濟實惠。是鎮(zhèn)江家喻戶曉的面食,被稱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

9.四川擔(dān)擔(dān)面

四川擔(dān)擔(dān)面是四川的獨特風(fēng)味。擔(dān)擔(dān)面是四川的一道名小吃,已經(jīng)有上百年歷史。用面粉搟制成面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肉末而成。成菜面條細薄,鹵汁酥香,咸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擔(dān)擔(dān)面是川菜中代表性食物,為人們品嘗川菜時的必備佳肴。

10.吉林延吉冷面

蕎麥面上蓋著牛肉、蘋果、泡菜,上桌前從大桶中舀一勺冰涼酸甜的湯料,滿滿的一碗涼爽。這是延吉冷面留給很多人的印象,而似乎也只有這樣做出的冷面才是最正宗。冷面講究的是湯清——牛肉湯定是要將浮油撇清的;涼爽——無論是湯還是面,都要冰涼后食用。只有這樣,才能將夏日的炎熱統(tǒng)統(tǒng)拋到“面鋪”外。

郭亮特色美食有哪些?

在郭亮,大多美食都是在農(nóng)家院里品嘗,一般為食宿一體,農(nóng)家菜綠色無污染,一定要品嘗一下。

燴面

燴面是河南特色美食,它是一種葷、素、湯、菜、飯聚而有之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通常有羊肉燴面,牛肉燴面,三鮮燴面,五鮮燴面等。位于新鄉(xiāng)的臭老大燴面,面條介于寬面和手撕面之間,有嚼勁、面很勁道,分量很足。

紅燜羊肉

紅燜羊肉的來歷是把悶罐羊肉和南方的火鍋巧妙的結(jié)合在一起而成的。又能大塊吃肉又能喝湯涮菜,堪稱”新鄉(xiāng)一絕”,紅燜羊肉,以肉嫩、味鮮、湯醇、價廉,上口筋,筋而酥,酥而爛為特點。新鄉(xiāng)最有名的一家紅燜羊肉店,葛記紅燜羊肉,分量足、口味絕,吃過的人都贊不絕口。

新鄉(xiāng)燒雞

新鄉(xiāng)燒雞由滑縣道口鎮(zhèn)傳入。道口燒雞距今已有板有200余年的歷史,是全國文明的風(fēng)味食品,傳入新鄉(xiāng)市也有60余年了。1965年,國營食品公司開始經(jīng)營燒雞時,自產(chǎn)燒雞尚稱“新鄉(xiāng)道口燒雞”。1966年正式改名“新鄉(xiāng)燒雞”,可與道口燒雞媲美,成為新鄉(xiāng)市特產(chǎn)之一。新鄉(xiāng)燒雞清潔衛(wèi)生,色澤鮮艷,味香肉嫩,酥爛脫骨,肥而不膩。目前市美林食品廠已將新鄉(xiāng)燒雞進行鋁箔袋真空軟包裝,可保鮮6個月,深受廣大顧客歡迎。

該答案來自螞蜂窩官方網(wǎng)站

面食文化發(fā)源地

天下面食,盡在三晉。傳說上古時期就有炎鞭百草,稷教稼穡,出現(xiàn)了華夏第一餅——堯王餅,后來有“煮餅”、“湯餅”、“冷淘”,由此而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面食文化。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兩次來到山西,將山西面食帶回意大利,此后山西面食開始遠播世界各國。山西面食的發(fā)展和傳播,不僅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標(biāo)志,而且在世界飲食文化史上也獨領(lǐng)風(fēng)騷。

面道,即山西是中國面食的發(fā)源地和傳播中心。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為世界所共認(rèn)。山西作為世界的小雜粗王國與面食王國,為業(yè)內(nèi)所稱道。江南餐飲集團創(chuàng)造性地策劃并成功承辦了兩次中國太原國際面食節(jié),揭開山西面食文化發(fā)展的新篇章。

位于全晉會館一樓的全晉面道館,薈萃著中外面食與文化的精粹。以精美工藝品展示的面道十九品,反映了面道的歷史淵源、傳播與沉淀,凝聚著面道的精神與氣韻。還有蕎麥坊,是以蕎麥為主的山西雜糧現(xiàn)場制作工藝與面食展示區(qū),是山西特色與日、韓工藝的結(jié)晶,構(gòu)成了動靜相宜的中餐面食精品博覽圖景。在夾層的“面蛋”(面道閣樓)內(nèi),有青少年聚餐的少坊,現(xiàn)場的面塑制作表演與互動相交融,在輕松歡快中傳承著深厚的民族文化積淀。

面道館內(nèi)有許多不同的藝術(shù)雕塑:炎鞭百草、后稷耕耘、景象萬千、堯王石餅、龍銜嘉禾、黍定黃鐘、中條周粟、羲餅傳情、孔明饅頭、玄宗寶線、慈禧御點、都一處龍、元湯削面、蘇味道餅、汩羅鮮粽、撥魚貓耳、洪福齊天、面道十九品,反映了中華面食的起源、傳播、沉淀和在人類文明發(fā)展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反映了源遠流長的面食文化,不斷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山西走向世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妈妈的朋友在8完整有限中字5|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观看| 日日婷婷夜日日天干| 拔播拔播华人永久免费| 少妇高潮流白浆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9热都是精品久久久久久| 80电影天堂网理论r片| 波多野结衣资源在线| 91网站在线看| 老司机福利在线播放| 男女作爱免费网站|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久草资源在线观看| 中文无线乱码二三四区|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91精品久久久| 护士的护士服被扒了下来小说| 男女边吃奶边做边爱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 | 国产精品视频全国免费观看| 欧美同性videos视频| 精品熟女碰碰人人a久久| 最近最新2019中文字幕全| 热re99久久国产精品| 综合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达达兔欧美午夜国产亚洲| 麻豆久久久9性大片| 男女下面一进一出视频在线观看| h成人在线观看| 啊灬啊灬啊灬喷出来了| 国产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超污| 伊人色院成人蜜桃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爱婷婷|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www.99re6| avaaddamshd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