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是海蟹還是河蟹
據老漁民反映,越冬期間的氣溫或越冬場的水溫高低對梭子蟹的漁獲量有較大影響。谷雨前后蟹體最豐滿,雖然秋季也可捕到,但不肥滿(但越冬前雄蟹特別豐滿肥大,有“谷茬公蟹”之說),雄蟹俗稱“尖臍”,未成熟雄蟹稱“查臍子”,雌蟹俗稱“圓臍”,以雌蟹為好,懷卵大蟹又叫“石榴黃”,雌雄蟹市場價格相差懸殊。蟹肉色潔白,肉多,肉質細嫩,膏似凝脂,味道鮮美。尤其是兩鉗狀螯足之肉,呈絲狀而帶甜味,蟹黃色艷味香,食之別有風味,因而久負盛名,居海鮮之首。梭子蟹的漁汛一年有春秋兩次,漁期長,產量高,體大肉多,味鮮美,營養豐富,
尤其是卵巢和肝臟。卵巢可供作上等調味品。肉除鮮食外,還可制作罐頭,暢銷國內外。殼可作藥材用,又可提取甲殼質,廣泛用于多種工業。黃海和東海年產量各有1~2萬噸上下。為中國最重要的海產蟹,經濟意義重大。近似種南海和東海還有遠海梭子蟹 (P.pelagicus)和紅星梭子蟹 (P.san-guinolentus),在南海為常見經濟種。
如何分辨螃蟹是淡水還是咸水的?
1、根據生長的水域類型和種類:
常見的海蟹有梭子蟹、花蟹、青蟹等,其中梭子蟹分布廣、產量高,是餐桌上最常見的品種。淡水蟹細分為河蟹、江蟹、湖蟹,最有名的當屬中華絨螯蟹,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閘蟹”。
2、不同的螃蟹成熟季節不同,根據上市時間:
我國大部分海蟹是天然捕撈產品,在汛期捕獲后以冰鮮品上市。梭子蟹、花蟹等海水蟹,由于分布廣泛,各地成熟季節不同,從南到北3-5月和9-10月為生產旺季,渤海灣遼東半島4-5月產量較多。
河蟹為人工養殖產品,其中中華絨螯蟹(俗稱大閘蟹)最為盛名,每年9月底到12月份中旬吃最好。
3、營養價值:
河蟹:每100g蟹肉含蛋白質17.5g,脂肪1.2g,膽固醇65mg,維生素E 6mg,鈣126mg,鐵2.6mg,鋅3.68mg,硒56.7μg。
海蟹:每100g蟹肉含蛋白質13.8g,脂肪2.3g,膽固醇125mg,維生素E 2.99mg,鈣208mg,鐵1.6mg,鋅3.32mg,硒82.6μg,維生素A 30μg。
可見,河蟹肉比海蟹肉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要低一點,而兩種蟹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擴展資料
吃螃蟹需注意2件事
選擇新鮮的、活的螃蟹,不吃生蟹、醉蟹。螃蟹是雜食動物,甚至還吃其他動物的尸體或腐殖質,它的體表、鰓及胃腸道中布滿了各種細菌、污泥,甚至還可能有寄生蟲。所以在吃螃蟹前一定要刷洗干凈,不要吃鰓、腸等內臟,而且必須蒸熟煮透后再吃。
不宜吃得過多。螃蟹中含的蛋白質和蟹黃中的膽固醇比較高,一次過量食用不利于人體消化吸收,所以一般人食蟹每次不應超過1斤,一周內不應超過3次。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吃螃蟹,有流程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海蟹河蟹有什么區別 快來看看吃螃蟹的常識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河蟹海蟹誰更營養?吃螃蟹一定要知道的4點常識
正蟹是咸水蟹還是淡水蟹?
正蟹 就是梭子蟹 在福建福州等地的叫法,肯定是海鮮 海水蟹,而且是比較高檔的海產品.口感較好的海蟹之一.還有一種比較高檔的海蟹 紅蟳【青蟹】通常出現在入海口附近,咸淡水交界的地方.味道也非常美味. 附圖就是它,有的地方叫 飛蟹,白蟹 ,有的叫正蟹.大部分人叫 梭子蟹
你好;請問螃蟹是生長在淡水還是海水中
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屬名貴淡水產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 t5 N- ]$ K1 } 河蟹隸屬甲殼綱,絨螯蟹屬,是一種大型的甲殼動物,身體分21節,由于頭部和胸部各節相互愈合,因此全身分為頭胸部和腹部二部分。成蟹背面墨綠色,腹面灰白色,頭胸甲平均長6-7cm,寬7.5cm。% D” G7 P; x/ b
一、河蟹的生物特性$ q# D7 l: c4 W( D: z2 w
1、生活史
– A \/ I” C& e( F. W8 I晶瑩蝤” E$ x; Z1 y C
河蟹是淡水中生長,海水中繁殖的蟹類。在生殖洄游前均為幼蟹,因其殼色偏黃,俗秒“黃蟹”,其性腺很小,基本上未發育,肝臟的重量遠遠大于生殖腺重量。當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蛻皮后就發育為“綠蟹”,過購墨綠性腺發育豐滿,雄蟹螯足絨毛綢密,步足剛毛粗長,雌蟹腹部完全覆蓋頭胸甲腹面,腹部邊緣的剛毛長而密。* M2 M4 ]$ P” l” l* b: E
河蟹的生命是短暫的,在它的生活史中歷經蚤狀幼體、大眼幼體,幼蟹和成蟹等幾個階段,一生中需要幼體5次蛻皮成為大眼幼體,再經13—15天蛻皮成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個生殖周期,繁殖結束生命也就終止,一般來說,河蟹的壽命為1—3周齡。
/ V, y! n. Y0 ~1 ~4 g5 H9 c! ~% o 2、生活習性
/ U# ^4 ~3 l# p3 C9 X3 m( N (1)穴居
4 Y9 L; J* d8 r- @# l9 V5 X: R 河蟹喜歡棲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灘涂的洞穴里,或隱匿在石礫和水草叢里。河蟹掘穴為其本能,也是河蟹防御敵害的一種適應方式。河蟹掘穴一般選擇在土質堅硬的陡岸,岸邊坡度在1:0.2或1:0.3,很少在1:1.5-2.5以下的緩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這為我們養殖池塘建設提供了依據。. ~0 e3 w$ Y( E, G! A. m. i6 v4 j
(2)食性 7 r4 N1 v7 S7 X& H
卷折饅頭蟹2 U, y( d# h, _1 z! R+ D
河蟹食性很雜,在自然條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質為主,嗜食動物尸體,也喜食螺、蚌子,蠕蟲、昆蟲,偶爾也捕食小魚、蝦食物匱乏時也會同類相殘,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有時也會因一條死魚而招致同類爭食,一般情況下,河蟹取得植物性食物來得容易,常構成蟹胃食物的主要成份,蟹胃中還有一些泥沙,這是河蟹攝食底棲生物和腐殖質的一種標志。
* N5 g7 N) W( k9 x7 U1 M, w” Y 河蟹一般白天隱蔽在洞中,夜晚出洞覓食。在陸地上,河蟹并不太攝食,往往將岸上食物拖至水下或洞穴邊,再行攝食。周年中河蟹除低溫蜇居暫不進食外,即使冬季洄游也照常攝食。在水質良好,水溫適宜,餌料豐盛時,河蟹食量很大,一晝夜可連續捕食數只螺類,剛蛻皮的軟殼蟹,肢殘個體,也常遭受侵害,但河蟹耐饑能力也很強,斷食10天乃至半月不食,河蟹也不至于餓死。在人工養殖條件下,根據河蟹生長發育所需,在投喂餌料的掌握“精—粗—精”的結構,有利于河蟹生長。: b1 j1 @& r; y0 I4 S$ E
(3)河蟹的蛻皮與生長9 F3 D; t” V9 p( w D7 q* c
河蟹的生長過程是伴隨著幼體蛻皮、仔幼蟹或成螺蛻皮進行的,幼體每蛻一次皮就變態一次,也就分為一期。從大眼幼體蛻皮變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蛻皮一次殼它的體長,體重均作一次飛躍式的增加,從每只大眼體6—7mg的體重逐漸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蛻殼數十次,而每蛻一次殼都是在渡過一次生存大關。
: ~ M0 \6 y” ~) g 河蟹蛻殼時需吸收大量水分,因而在蛻殼過程中質量明顯增加,在以后的生長中,水分的失去卻是緩慢的,并逐漸為組織生長所代替,河蟹生長的速度受環境條件,特別是水溫和餌料的制約。通常,早期幼蟹蛻殼次數較為頻繁,剛入湖泊的大眼幼體,以后每隔5—7天,7—10天相繼蛻殼而成第二、第三期仔蟹,隨著不斷生長,蛻殼間隔時間逐次延長,如果環境條件不良,蛻殼生長停止,這也是同齡個體、在不同條件下體型相差懸殊的原因所在。% V5 f, J” F2 `& N& T+ D, ?- s
河蟹生長與水體、餌料中的鈣、磷關系密切。有關試驗表明,剛蛻殼的軟殼蟹,體重比未蛻殼前增加30%—40%,這段時間多則1小時,少者數分鐘,依靠鰓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無機鹽類。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軟殼蟹1—2天殼就變硬。
蘇子蟹生長在什么地方的啊.是淡水蟹嗎?請問
梭子蟹吧?全是海產的啊! 離開高鹽分高氧環境后存活率大大降低.與河蟹最大的不同是,海蟹雖然存活率較低,但是短時間內死亡且未發出異味的梭子蟹仍可供人食用,其豐富的營養和鮮嫩的口感不亞于鮮活.
大閘蟹的卵進入海里長大就是梭子蟹嗎
大閘蟹是淡水蟹,梭子蟹是海水蟹,同種不同屬.生活習慣截然不同
淡水蟹都有哪些
我國常見的淡水蟹主要包括哪幾個品種?
大閘蟹
陽澄湖大閘蟹此蟹產于江蘇蘇州地區陽澄湖,是聞名國內外的中國名產。陽澄湖湖水大閘蟹,個大體肥,一般三只重500克,大者只重250克以上,最大者可達500克,青背白肚金爪黃毛,十肢矯健,蟹肉豐滿,營養豐富。自古以來,陽澄湖大閘蟹即令無數食客為之傾倒。章太炎夫人湯國黎女士有詩曰:“不是陽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蘇州!”
鋸緣青蟹
青蟹甲殼呈橢圓形,體扁平、無毛,頭胸部發達,雙螯強有力,后足,形如棹,故有據棹子之稱。頭胸甲寬約為長的1.5倍,背面隆起,光滑;頭胸甲表面有明顯的 “H” 形凹痕;前額具4個突出的三角形齒,齒的大小及間距大致相等。前側緣具9個大小相若突出的三角形齒。螯腳光滑、不對稱,右腳略大于左腳;掌節腫脹而光滑,背面具2條顆粒形隆脊,其末端各具1棘。前三對步腳無齒,指節的前、后緣具刷狀短毛。
青蟹又稱黃甲蟹,亦稱蝤蛑,系甲殼綱,蝤蛑科、俗名蝤蛑蟲尋,棲息于泥涂及近岸淺海中,平時隨潮水進入泥涂,喜穴居于有淡水流出的地方。 青蟹一年四季都有產,但以每年農歷八月初三到廿三這段期間,青蟹殼堅如盾,腳爪圓壯,只只都是雙層皮、民間有”八月蝤蛑抵只雞”之說。著名詩人蘇東坡在《蝤蛑》一詩中也曾寫有”半殼含黃宜點酒,兩螯斫雪勸加餐”詩句。
中華絨螯蟹
屬甲殼動物,分類學上隸屬于節肢動物門,甲殼綱,方蟹科。海水中繁殖,淡水里生長,喜掘穴而居,常匿居于江河、湖池的岸邊,或隱藏在石礫、水草叢中。雜食,偏喜動物性食物。感覺靈敏,行動迅速,能在地面迅速爬行,也能攀登高處,能在水中作短暫游泳。自古以來,河蟹為水產珍品,不但具有獨特風味,鮮美可口,營養豐富,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極高,尤其是體內的維生素A和核黃素含量,在食品中首屈一指,而維生素A是人體內一種不可缺少的物質,能促進生長、延壽,增強人體抵抗力,預防夜盲癥。
三點蟹(紅星梭子蟹)
頭胸甲梭狀,寬約為長的2倍;頭胸甲前部表面具顆粒,后部光滑;前額分4齒,成體刺狀,幼體較鈍,側齒比中央齒大,但不較突出;前側緣具9齒,第一齒比隨后的7齒長而銳,而末齒最大,向兩側突出。螯腳的長度略大于頭胸甲的寬度,長節前緣具3-4棘;指節很長。最后的步腳表面具軟毛,后部表面光滑無刺。
頭胸甲、螯腳為綠黃色,頭胸甲后部有3個圓形鑲白邊紅色斑點;螫腳可動指有紅色標記;步腳則大致為淡藍色。
晶瑩蟳
頭胸甲光裸無毛,但有細微顆粒及橫向行隆線;額具6齒,中央4齒大小相近,外側齒窄而尖銳;前側緣具6齒,第一至第五齒逐漸增大,末齒最小,呈刺狀。螯腳不等稱,長節的前緣具3棘;腕節內末角具1強壯棘;外側面具3鈍棘;掌節背面具5短棘。第四步腳長節的后緣近末端處具1長棘。
頭胸甲紫色,腹面白色;頭胸甲后部有4個淡黃色橢圓形斑點;螯腳表面棘及前側緣齒尖端棕紅色,;螯腳二指前端黑色。 頭胸甲為淺褐色;眼區具一半環狀的赤褐色斑紋;螯腳腕節和長節外側面具一赤褐色斑點;步腳尖端為褐色。
面包蟹(鏝頭蟹、逍遙鏝頭蟹)
頭胸甲背部甚隆,表面具5條縱列的疣狀突起,側面具軟毛;額窄,前緣凹陷,分2齒;眼窩小;前側緣具顆粒狀齒;后側緣具3齒;后緣中部具1圓鈍齒,兩側各具4枚三角形銳齒。螯腳形狀不對稱,右邊的指節較為粗壯,螯腳收縮時則緊貼前額。步腳細長而光滑。雄性腹部呈長條狀,第三至五節愈合,節縫可辨,第六節近長方形,第七節銳三角形。雌性腹部呈闊長條形,第六節近長方形,第七節三角形。
頭胸甲為淺褐色;眼區具一半環狀的赤褐色斑紋;螯腳腕節和長節外側面具一赤褐色斑點;步腳尖端為褐色。
梭子蟹(三疣梭子蟹)
梭子蟹,因頭胸甲呈梭子形,故名。甲殼的中央有三個突起,所以又稱“三疣梭子蟹”。雄性臍尖而光滑,螯長大,殼面帶青色;雌性臍圓有絨毛,殼面呈赭色,或有斑點。梭子蟹肉肥味美,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且適宜于海水暫養增肥。頭胸甲梭形,寬幾乎為長的2倍;頭胸甲表面覆蓋有細小的顆粒,具2條顆粒橫向隆?及3個疣狀突起;額具2只銳齒;前側緣具9只銳齒,末齒長刺狀,向外突出。螯腳粗壯,長度較頭胸甲寬長;長節棱柱形,雄性長節較修長,前緣具4銳棘。
頭胸甲為茶綠色;螯腳背部和步腳呈鮮藍色并布有白色斑點;步腳和螯腳的指節則為紅色。
找本水產品養殖的書看下,有圖更清楚些。
需要一些關于螃蟹的資料,如:螃蟹生活的環境等。急用!
螃蟹的生活習性與繁殖
[編輯本段]
它們靠母蟹來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會產很多的卵,數量可達數百萬粒以上。 這些卵在母蟹腹部孵化后,幼體即可脫離母體,隨著沿岸潮流到處浮游。 經過幾次退殼后,長成大眼幼蟲,大眼幼蟲再經幾次退殼長成幼蟹,幼蟹外型幾乎與成蟹相同,再經過幾次退殼后就變成蟹。 大部分的海水蟹類都是卵成熟后,不孵化直接排放于海洋。
螃蟹身上堅硬的甲殼可以保護螃蟹,避免遭受到天敵侵害,但是甲殼并不會隨著身體成長而擴大。 所以螃蟹生長是間段性,也就是相隔一段時間,舊殼蛻去后身體才會繼續成長。 地球上體型最大的螃蟹是蜘蛛蟹,它們的腳張開來寬達3.7公尺,最小的螃蟹是豆蟹,直徑不到半公分。
螃蟹雖小,卻是五臟俱全。將螃蟹的硬殼去掉后,我們可發現螃蟹的身體部份受到一層殼的保護,這些像盾狀的殼,生物學家稱為背甲(carapace)。螃蟹身體左右對稱,可區分為額區、眼區、心區、肝區、胃區、腸區、鰓區。螃蟹身體的兩邊有附屬肢(appendage)連結。頭部的附屬肢稱為觸角,具備觸覺與嗅覺功能,有些附屬肢有嘴部功能,用來撕裂食物并送入口中。
螃蟹胸腔有五對附屬肢,稱為胸足。 位在前方的一對附屬肢備有強狀的螯,可做來覓食之用,其余的四對附屬肢就是螃蟹的腳,螃蟹走路移動要依靠這四對附屬肢,它們走路的模樣獨特而有趣,大多是橫著地走而不是往前直行。 不過和尚蟹例外,它們是直著走。
河蟹的食性很雜蝦、螺、蠕蟲、蚯蚓、昆蟲及其幼早等動物性食物,是螃蟹美味的食物。也殘食受傷或剛蛻殼的同類,抱卵蟹在饑餓時還取卵當食。在自然環境中河蟹容易得到的多為水草,所以植物食性為主。 河蟹十分貪食,食量也大,消化能力很強。在食物豐富時可以吃得很多,而沒有食物時也很耐餓。
螃蟹吃別的動物,其它動物也可能吃螃蟹,例如人類就把螃蟹當美食佳肴。 還有水鳥也吃螃蟹!有些魚類也像人類一樣喜愛吃蟹腳。 年幼未成年的幼蟹成群在海中浮游時,可能會被其它海洋生物狼吞虎咽,也因此螃蟹產卵時都要下很多的卵。
招潮蟹是海邊常見的螃蟹,為何名叫招潮蟹?因為這些螃蟹揮舞大螯的姿態,好像對著潮水揮舞一般,「招潮」的名稱就是這樣來的。 此外,雄招潮蟹的巨螯好像拉小提琴,因此也稱為提琴手蟹或琴師蟹(fiddler crab)。
自然生長的河蟹一般是穴居或隱居。在食物豐盛、飽食時,它們為躲避敵害,常常營穴居生活。沒有穴居條件時,它們便躲在石礫或草叢中隱居。河蟹通常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潔、水草豐盛的江河湖泊中,在池塘中時,它們常隱伏在池底的淤泥中。河蟹晝伏夜出,在餌料豐富,環境適宜時安于定居,一旦成熟,便棄穴離去。 河蟹在淡水中生長,在海水中繁殖。蟹苗進入淡水后,一般在餌料豐足的河灣、湖泊中生活18個月左右,性腺逐漸成熟。成熟的河蟹在秋末冬初開始到海淡水混合的近海區產卵,這就是生殖洄游。交配后的雌蟹不久便可產卵,卵一串串貼附在雌解的腹肢毛上,堆積在腹部,直到孵出幼體。這類蟹稱“抱卵蟹”。河蟹一次可產數萬至百萬粒卵,并且能產2-3次。 在自然界受精卵要經過4個月才能出苗,孵化率可達90%左右。剛孵出的幼體很小,形狀像水蚤,稱蚤狀幼體。蚤狀幼體經過五次蛻皮,大約35天就長成蟹苗(大眼幼體),蟹苗再蛻一次皮,成幼蟹。剛脫殼的蟹稱軟殼蟹,它無力攝食和防敵,1-2天后殼才漸硬,這時才漸漸活動,脫殼后蟹體顯著增大。河蟹繁殖后,身體很快便衰老、死亡。 河蟹的食性很雜,它葷素均吃,并且喜歡吃魚、蝦、螺、蠕蟲、蚯蚓、昆蟲及其幼早等動物性食物,也殘食受傷或剛蛻殼的同類,抱卵蟹在饑餓時還取卵當食。在自然環境中河蟹容易得到的多為水草,所以植物食性為主。 河蟹十分貪食,食量也大,消化能力很強。在食物豐富時可以吃得很多,而沒有食物時,幾天甚至一個月不吃,也不至餓死,這是因為在飽食后,會把多余的營養貯存在肝臟中,剛脫殼的“軟殼蟹”就是預先貯存的營養來維持生命的。在穴洞里越冬期間,才停止或減少攝食。 河蟹不僅貪食,而且有搶食好斗的習性。為了爭搶一頓美餐,經常會互相殘殺
(大閘蟹)秋食螃蟹全攻略
大閘蟹雖味道鮮美,但性寒且帶濕毒,皮膚病患著或者容易皮膚敏感的人斗不宜吃。體質虛寒的人(即經常手足冰冷、容易頭暈、疲倦),最好還是忍忍口,以免引致胃寒不適。此外,蟹黃(蟹膏)的膽固醇很高,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的人,不宜多吃。而糖尿病患者及腎病患者血壓偏高的,也不宜多吃大閘蟹吃蟹要注意烹調方式。由于大閘蟹生活在江、河、湖底的泥溝里,喜歡吃小動物的尸體,腸道內還有大量細菌,加上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比豬肉、魚肉高好幾倍),死后蛋白質會迅速分解,細菌大量繁殖,極易變壞,因此不要吃死蟹,也不要吃沒有經過徹底煮熟的蟹。吃蟹時,用姜醋作調味料,既可幫助消化,也有助于殺菌。蒸蟹放一些紫蘇葉,紫蘇性味辛溫,能解魚蟹毒。
北戴河的梭子蟹是養殖的還是海里撈的?
梭子蟹當然是海蟹了,一般超大個的養殖的多,中小的野生的多
梭子蟹和大閘蟹的區別
科屬區別1、梭子蟹:梭子蟹為動物界、節肢動物門、甲殼動物亞門、軟甲綱、真軟甲亞綱、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屬海生節肢動物。2、大閘蟹:大閘蟹為動物界、節肢動物門、甲殼動物亞門、軟甲綱、真軟甲亞綱、十足目、腹胚亞目、弓蟹科、弓蟹亞科、絨螯蟹屬淡水節肢動物。別稱區別1、梭子蟹:梭子蟹學名三疣梭子蟹,別稱槍蟹、海螃蟹、海蟹、海蟲、水蟹、門蟹、小門子、蝎子、蓋魚、三點蟹、童蟹、飛蟹、煙蟀等。2、大閘蟹: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別稱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閘蟹、螃蟹等。產地區別1、梭子蟹:梭子蟹產地分布于日本、朝鮮、馬來群島、紅海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福建、浙江、山東半島、渤海灣、遼東半島等地。2、大閘蟹:大閘蟹的自然分布區主要在亞洲北部、朝鮮西部和中國,我國北自遼寧鴨綠江口,南至福建九龍江、西迄湖北宜昌的三峽口均有分布,隨蟹苗的人工培育和放流增殖,此蟹已遍布全國,但品質以長江下游陽澄湖的大閘蟹和河北的勝芳蟹最為著名。
梭子蟹:梭子蟹身處海洋,離開高鹽分高氧環境后存活率大大降低,適應鹽度13~38,最適生長鹽度為20~35,越冬適應鹽度為28~35,鹽度低于8或高于38,停止攝食與活動,一天后全部死亡。
大閘蟹:大閘蟹常穴居江、河、湖蕩泥岸,晝匿夜出,以動物尸體或谷物為食,到每年秋季,長得比較豐滿,常回游到近海繁殖,母體所帶的卵在翌年3至5月間孵化,幼體經過多次變態,發育成為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繼續生長。